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認為(wei) ,小型船舶經紀行因缺乏競爭(zheng) 力,將越來越難以在市場上立足。
不久前,克拉克森的兩(liang) 家競爭(zheng) 對手—在倫(lun) 敦上市的百力馬(Braemar)與(yu) 艾斯盟(ACM)宣布合並,從(cong) 而成為(wei) 繼克拉克森之後,全球第二大的經紀公司。
克拉克森首席執行官Andi Case在半年報中寫(xie) 道,“為(wei) 一流經紀配備包括調研、分析及技術在內(nei) 的一流行業(ye) 工具,從(cong) 而讓他們(men) 為(wei) 客戶全球戰略的製定與(yu) 執行提供高質量的谘詢服務,已日益成為(wei) 影響競爭(zheng) 格局的關(guan) 鍵所在。在這樣的趨勢下,一些小型經紀行將麵臨(lin) 越來越大的挑戰,甚至失去競爭(zheng) 能力。”
就在Case發表上述評論的同時,克拉克森公布上半年稅前利潤同比上漲46%,至1580萬(wan) 英鎊(約合2622萬(wan) 美元)。
這當中,船舶經紀板塊的利潤上漲20%,至1490萬(wan) 英鎊。
上漲軌跡
Case稱,2013年末至2014年初的這波漲勢以及樂(le) 觀情緒讓公司受益非淺,並在期間促成了大量的二手船以及新造船交易。
他指出,“運費市場的漲勢已在2季度告結,接下來預計最早要到9月才能再度上揚。”
“這的確給整個(ge) 市場的買(mai) 賣活動踩上了刹車。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大部分船型都因買(mai) 賣雙方的心理價(jia) 差過大而無法最終達成交易(指無租約的單純買(mai) 賣)。”
Case透露,在市場蟄伏期間,克拉克森的期租團隊仍相當繁忙,他們(men) 目前正在為(wei) 多筆售後回租交易牽線搭橋,並希望下半年能夠成交。
私人買(mai) 家開始出手
根據克拉克森統計的數據,2014上半年成交的新造船數量為(wei) 795艘,而上年同期為(wei) 830艘。
Case稱,“一些來自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因之前對新船的投資力度過重,目前已出現飽和跡象,但這為(wei) 私人船東(dong) 以及大型最終用戶的投資需求騰出了空間。”
“供應方麵,船廠因手頭訂單增多甚至已將檔期排滿,已不再急著通過打價(jia) 格戰來吸引客戶或爭(zheng) 奪商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