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20年2月5日消息:今年是2020年代開局之年,同時也是中國農(nong) 曆鼠年,而鼠是中國傳(chuan) 統十二生肖之首。但開局不利,一場始於(yu) 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迅速在中國,甚至是全球擴散和蔓延開來。
尤其不巧的是,此次疫情爆發正值中國的春運期間。本應是旅行旺季,但在肺炎疫情影響下,航空旅行需求大幅下跌,不少外國航空公司相繼宣布暫停或減少飛往中國的航線航班。同時,一些國家還采取了入境管製措施,以防控肺炎疫情。中國的出入境旅行幾乎陷入停滯,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巨大、廣泛的,目前尚不清楚的隻是病毒將在多達範圍內(nei) 繼續擴散和傳(chuan) 播。
民航資源網專(zhuan) 家林智傑稱:疫情爆發,影響最大的行業(ye) 就是餐飲、電影、旅遊和交通業(ye) ,其中民航業(ye) 一定是首當其衝(chong) 。近日,民航旅客運輸量同比降幅已超80%。大量航班取消,各航司日取消比例已達50%-70%,同時客座率也同比下降。行業(ye) 將出現罕見的“春運虧(kui) 損”。
許多人將此次肺炎疫情比於(yu) 2003年的SARS。林智傑指出:2003年非典時期,旅客出行需求銳減,至6月底危機解除時,行業(ye) 旅客運輸量下滑19%,飛機日利用率減少了1.9小時,相當於(yu) 行業(ye) 有五分之一的飛機停場。全年行業(ye) 虧(kui) 損28億(yi) 元,是除08年和98年兩(liang) 次經濟危機外行業(ye) 最大的整體(ti) 虧(kui) 損。
但今非昔比,肺炎疫情給航空業(ye) 帶來的威脅,或將遠超SARS。因為(wei) ,自2003年以來,中國在國際航旅業(ye) 中的地位大大增加了。如今,中國是亞(ya) 太地區大部分國家的最大國際旅客來源國,中國旅客的人均消費金額往往也是最高的。同時,往返中國的航班數量也增長了許多倍。相關(guan) 數據顯示,15年前,中國航班占到全球可用座公裏數(ASK)的5%。現在,這一比例達到了12%。
林智傑也認為(wei) ,對民航業(ye) 來說,此次“新冠”疫情可能更加嚴(yan) 峻。原因有三:
一是“新冠狀病毒”傳(chuan) 染性更強,2003年“非典”7個(ge) 月確診8100人,而此次2個(ge) 月就確診了1.7萬(wan) 人;
二是民航業(ye) 體(ti) 量更大,當年全行業(ye) 隻有660架飛機,現在是3800多架,規模增長了5倍;
三是“春運”因素,非典集中爆發在3月,是民航的淡季,而此次春運的節後高峰都砍沒了,航司收入損失要大得多。
與(yu) 非典時期相比,中國這次在抑製病毒擴散方麵也要更加積極主動。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已經封鎖了十幾座城市,包括有超過千萬(wan) 人口居住的工業(ye) 中心武漢市;大約6000萬(wan) 人的出行受到限製。這一切都是為(wei) 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但這些措施對於(yu) 依賴於(yu) 人員、貨物流動和運輸為(wei) 生的航空業(ye) 來說,短期影響是非常嚴(yan) 重的,許多航空公司,特別是中小型航空公司,甚至將麵臨(lin) 著生存危機。
對此,林智傑指出,目前對航空公司來說,最關(guan) 鍵的是一定要管理好現金流,要活下去!他表示,在實施新租賃準則後,各航司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基本都在70%以上,原來就有多家公司經營艱難。近期旅客量大幅下滑,又遇上大量旅客退票,航空公司可能不僅(jin) 沒有現金流入,反而是淨流出!所以對航司來說,寒流來臨(lin) ,要盡快進入“冬眠”,哪些能砍的成本要砍掉,哪些能緩的支出要緩,盡量爭(zheng) 取政府的稅返和流動性支持,活下去比什麽(me) 都重要!
不過,長期來看,肺炎疫情對航空業(ye) 的衝(chong) 擊隻是暫時的,其影響終將消散。近期IATA也表示:“過去,航空業(ye) 已經證明了其在麵臨(lin) 衝(chong) 擊時擁有的韌性,包括全球性流行病疫情。即便是在SARS疫情之後,國際航空客流量僅(jin) 在9個(ge) 月內(nei) 就恢複到危機前水平。”
去哪兒(er) 網副總裁蘭(lan) 翔同樣認為(wei) :“不論是航班量的削減,還是退票潮的湧動,都預示著民航業(ye) 麵臨(lin) 的挑戰還很巨大,漫長的征途即將開始,需要全行業(ye) 擺正姿態,正視困難,做好艱苦拚搏、長期奮戰的思想準備。但是,我們(men) 更要保持信心,不要被暫時的問題所壓倒。有抗擊非典的經驗在前,等到炎炎夏日來臨(lin) 之際,一切的困難都將過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