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liang) 天,“中國第一大港已淩亂(luan) !”、“上海洋山港碼頭嚴(yan) 重擁擠”等消息不斷爆出,引起重點關(guan) 注。《中國航務周刊》第一時間聯係了上港集團相關(guan) 部門及上海地區的部分貨代企業(ye) 和集卡車隊。解析擁堵發生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及關(guan) 聯原因。
事件回顧
4月10-11日,包括川崎汽船、以星航運、日本郵船等多家班輪公司發布通知因天氣及上港旗下部分碼頭嚴(yan) 重擁擠,船公司更改掛靠碼頭或調整開航時間,船期延誤兩(liang) 三天的居多,目前已知延誤最長的是日本郵船,LP4航線延誤達一周。
擁堵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艙位超配造成箱子滯留。
據部分貨代企業(ye) 透露,班輪公司為(wei) 提升滿載率艙位超配是常態,一般會(hui) 按超配50%來售賣艙位,部分時期甚至超配100%,上海港相關(guan) 人士也佐證了超配現狀,並指出近兩(liang) 年航運市場競爭(zheng) 激烈,超配更多了。
按此邏輯,擁有3000TEU艙位的船舶可以接收4500TEU的訂艙,可以保證當期航次的滿載,也算為(wei) 後續航次攬貨了。但售賣艙位超過實際艙位的貨物肯定無法上船,貨物隻能滯留在碼頭或碼頭外的暫落堆場。隨著船舶的不斷大型化,較高的超配售賣方式使滯留箱量不斷提升。這也帶來了其他關(guan) 聯問題,比如:
上港集團相關(guan) 人士就表示,因大量貨物滯留正常航次裝箱作業(ye) 時可能需要倒箱才能完成,降低了碼頭的運轉效率,也增加了成本。
同時,大量貨物裝箱後堆存在碼頭,造成空箱短缺,集卡車輛可能麵臨(lin) 送箱後無空箱可以提走的情況,增加貨代及集卡車隊的運行成本。
此外,有從(cong) 業(ye) 者提醒,超配出的集裝箱放單、提箱、進港、上船等信息可能不同,電子裝箱單信息不匹配,為(wei) 各方的信息化管理帶來隱患。
次要原因是碼頭空間不足和碼頭開港與(yu) 船公司接單安排不匹配。
隨著接卸貨量的持續增長,上海港碼頭堆場空間不足的問題近兩(liang) 年來逐步暴露。加上上港特別是洋山港區疏港道路單一,通行效率受製約。上港集團相關(guan) 人士反饋稱,上海港的接卸箱量確實已經超出了原始設計水平一大截,整體(ti) 碼頭供給是不足的。“不過,這是一個(ge) 動態平衡的過程,當年設計時以一定係數做建設規劃,隨著近幾年來裝卸技術的革新,碼頭運轉效率已經提升了很多。當前外高橋碼頭的接卸量也沒有達到最高水平,應該還有優(you) 化空間的。”他同時表示。
碼頭開港和船公司接單的不匹配也影響了碼頭的順利作業(ye) 。一般情況下,班輪公司會(hui) 通知貨代企業(ye) 安排做箱,但具體(ti) 又要等待港方開港後才能進行。港方會(hui) 根據自身碼頭及堆場的情況製定開港和收箱計劃。因為(wei) 有壓港箱的存在,缺乏落箱區,碼頭和堆場不敢開港,造成新進集裝箱無法配載。上海某集卡企業(ye) 負責人就表示,車隊有做箱計劃,卻無法做箱,嚴(yan) 重浪費了駕駛員的工作時間,也影響道路運輸效率和安全係數,物流成本上升。“比如有時候下午很晚才公布開港計劃,車隊的做箱計劃就無法安排了。”他表示。
新航運聯盟調整航次和惡劣天氣或是“壓垮駱駝的最後兩(liang) 根稻草”。
有貨代企業(ye) 表示,十餘(yu) 家大型班輪公司組成新的航運聯盟,集中在4月1日前後調整了不少航線的掛靠計劃,為(wei) 了保證代理貨物能夠順利上船,代理企業(ye) 也會(hui) 催促貨主盡快訂艙。如此一來,雖然我國出口貨量沒有大幅增長,物流產(chan) 業(ye) 鏈卻人為(wei) 做出了一個(ge) 訂艙小高峰,更多的貨物就無法上船了。正是幾大聯盟競爭(zheng) 激烈的時候,艙位售賣時也就“多多益善”了。
此外,4月初連續幾天大霧和上港集團業(ye) 務係統升級拉低了上海港的運轉效率,此前的動態平衡最終被打破,造成了今日的擁堵局麵。
此次,上港集團頗具“躺槍”意味。上港集團、貨代企業(ye) 和集卡車隊均呼籲班輪公司適當降低超配比例。不過,運轉效率也確實已成為(wei) 上港進一步拓展的瓶頸。近期,上港雙起升大型橋吊投入使用,接卸效率有望持續提升,地方政府也正努力落實疏港道路停車場,努力解決(jue) 高速擁堵問題。我們(men) 也期待現狀能盡快改觀。
此外,今日上港集團發布最新通知,因各大船公司航線聯盟重組後,針對集裝箱各大航線業(ye) 務量發展不均衡,上港集團進一步對部分航線、航班作出臨(lin) 時調整,具體(ti) 通知如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