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國內首家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在湖北宜昌揭牌成立 -DDP

 海運新聞     |      2023-03-27 15:06

  第七一九研究所海洋核動力平台研究室主任姚世衛說,科研院所、高校和船檢機構聯合成立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在國內(nei) 尚屬首次,填補了行業(ye) 空缺。在全球節能減排和我國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示範意義(yi) 和引領作用。

  首批發布的示範船型中,既有全球最大純電動遊輪“長江三峽1”、全國首艘油電氣混合動力三峽標準船型“理航渝建1”、湖北省首艘LNG柴油雙燃料動力三峽船型“帆盛102”等已經在宜昌建造下水的試點示範船型,也有專(zhuan) 門針對長江客運貨運、清江庫區旅遊觀光等應用場景的特色船型,還有造型別致、設計前衛的綠色智能概念船型,可為(wei) 長江流域乃至國內(nei) 各地推廣應用綠色智能船舶提供更多先進、前沿的方案選擇。

  該工作室由中國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船海與(yu) 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和宜昌市船舶檢驗中心共同發起成立,聚合了人才、技術、服務三大上風,致力於(yu) 示範船舶研發設計、特色船型應用推廣、船舶人才培養(yang) 實訓和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拓展。

  3月25日,國內(nei) 首家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宜昌揭牌成立,發布了旅遊客船、貨運船舶、客運渡船、滾裝船舶、工程船舶、公務船艇等六大類37種綠色智能船舶示範船型,並簽約了6個(ge) 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

  宜昌市船舶檢驗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梅常春先容,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將聚焦長江旅遊、長江貨運、民生渡運等六種應用場景,推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油氣電混合等六類能源配置,完成一批科研項目,研發一批新型船舶,製訂一批行業(ye) 標準,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培養(yang) 一批領軍(jun) 人才,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推廣一批實用技術,培育一批配套產(chan) 業(ye) ,爭(zheng) 當綠色智能船舶的標準製定者、技術創造者和示範引領者,也有利於(yu) 形成綠色智能船舶全產(chan) 業(ye) 鏈。

  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胡朝暉表示,宜昌造船曆史悠久、基礎良好,船舶檢驗“一中心三基地”服務保障有力,當前正搶先布局“氣化長江”“電化長江”“氫化長江”新賽道。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的成立,將吸引船舶產(chan) 業(ye) 、航運資源和各類高層次人才向宜昌集聚,為(wei) 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宜昌範式”。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正當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實與(yu) 本網聯係,我們(men) 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