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氫氣儲運網絡
-美西海派
海運新聞 | 2022-06-15 12:32
鼓勵5G、雲計算等數字技術與能源的深度融合,深挖能源大數據潛力,推進“互聯網+”聰明能源發展。加快以充電設施為重點的新終端建設。新建20萬個充電設施,建設45個以上出租車充電示範站,支持電動汽車發展。提升充電設施市級平台核心功能,實現全市充電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改善用戶充電體驗。根據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需要,在臨港新片區、嘉定、上海化工區等區域布局一批加氫站。
《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2年2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印發《青海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探索示範氫能綠色開發技術利用。以可再生能源製氫技術研發為重點,探索氫能在電力、產業、交通、建築等領域的應用,打造青海 “綠氫”品牌。開展可再生能源製氫儲氫用氫技術研究,建立氫氣儲運網絡,推進槽車、管道等運輸方式試點,形成規模化綠色氫氣供給能力。研發氫能多元利用技術,推進氫能在鹽湖化工、能源化工領域替換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試點示範。在西寧、海東、海南等地區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配送車、礦山用車等試點,配套建設加氫站和氫氣儲運等基礎設施。
2022年1月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氫能方麵指出: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培育氫能產業,加快推進電解水製氫試點,打造規模化綠氫生產基地.有序推動製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謀劃製氫、氫存儲、氫運輸、加氫站、氫燃料電池 “五位一體”的氫能產業園。加大釷基熔鹽堆核能後續產業扶持力度,推動高溫製氫裝備、加氫催化製精細化學品相關產業發展。示範推廣綠氫冶金、綠氫化工項目,開展能源化工基地綠氫替換,促進減少產業碳排放,有效降低冶金化工領域化石能源消耗。探索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的貿易化應用場景。“十四五”全省可再生能源製氫能力達到20萬噸/年左右。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
《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湖北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來源: 北極星氫能網
發力新能源新賽道,助推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兆瓦級及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和關鍵部件。推進新型高效晶矽電池發展,海運費,加快鈣鈦礦等新一代光伏電池的研發。加強燃料電池係統集成與控製、高壓和液態儲氫等關鍵技術攻關,重點建設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支持低本錢、高安全和長壽命的儲能技術發展,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積極研究新型儲能技術。探索潮汐能、波浪能等新型能源開發。12個(ge) 省級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發布 均涉及氫能!
2022年06月14日 09時 北極星氫能網
2022年4月1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
實施一批工程項目。打造一批“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支持船山建設清潔能源綠色轉換關鍵,鼓勵自貿試驗區內基礎較 好的片區建設近零碳/零碳排放工程。圍繞核電基地建設近零碳 未來城(園)。探索建設一批兼具自然氣、儲能、氫能、快速充換電 等功能的綜合站點。
開展質子交換膜電解水製氫、氫氣純化、低溫液氫、低壓固態儲氫技術研究加快催化劑、碳紙、膜電極等燃料電池關鍵設備國產化研製。
2022年2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天津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
詳情如下:
加快推進氫氣儲(chu) 運加基礎設施建設。以產(chan) 業(ye) 發展和氫源保障為(wei) 基礎,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科學規劃布局加氫站,加快氫能儲(chu) 運和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城市和城際公共加氫站網絡布局建設,依托高速公路網絡,在有條件的服務區配套建設公共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開展更高壓力的氫氣長管拖車運輸和液氫運輸示範,進步氫氣輸送效率,適時開展區域性氫氣輸運管網建設和運營示範,探索高效智能氫氣輸送管網的建設。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60座。
加大燃料電池關(guan) 鍵材料、核心部件製造等技術突破與(yu) 成果轉化,推動燃料電池裝備規模化生產(chan) 。加快氫能多領域多場景應用,在通訊基站、數據中心等場所推進氫能應急電源示範,在海島、園區等特定區域開展以氫為(wei) 核心的能源綜合利用試點。到2025年,加氫站數目達到100座,實現產(chan) 值規模1000億(yi) 元。
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上風產(chan) 業(ye) 加快培育氫能、儲(chu) 能、聰明能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2022年5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北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積極探索氫能開發利用。聚焦製氫、儲(chu) 運、加注、燃料電池等氫能產(chan) 業(ye) 鏈核心環節,推動基礎前沿和共性關(guan) 鍵技術和裝備研發。鼓勵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固體(ti) 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及分布式能源係統技術攻關(guan) ,建設可再生能源綠電製氫、產(chan) 業(ye) 尾氣製氫、大規模氫氣提純、儲(chu) 供氫關(guan) 鍵設備等氫源供給及配套裝備製造項目,加快氫能在交通運輸、產(chan) 業(ye) 、儲(chu) 能調峰、分布式供能等領域應用,規劃加氫站等配套氫能供給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4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
拓寬可再生能源消納途徑,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地製氫、製冷、供熱等,實現靈活轉化利用。
大力發展產(chan) 業(ye) 副產(chan) 氫純化技術,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製氫和低穀電力製氫試點示範,培育風光+氫儲(chu) 能一體(ti) 化應用模式.加快發展高壓氣態儲(chu) 氫和長管拖車運輸,探索推進高效、智能氫氣輸送管網的建設和運營。公道配套、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重點推進城市公交、物流、環衛等專(zhuan) 用加氫站建設,開展加油、加氣、充電和加氫站合建模式試點。
集中打造氫能和氫燃料電池關(guan) 鍵裝備、新型電力係統、能源產(chan) 業(ye) 互聯網等一批協同創新平台。創新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充電樁、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應用。
改革創新深進推進。“放管服”改革紮實推進,“一網通辦”全麵落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能源行業(ye) 治理初步實現從(cong) 以項目審批為(wei) 主轉向規劃、政策、監管、服務並重。氫能“研發+製氫+儲(chu) 運+應用”全鏈條發展格式初步形成,建成加氫站12座,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車210輛。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氫能、儲能、 節能減排等領域,重點突破光伏組件、燃氣輪機、深遠海風電、氫能 製儲運、電化學儲能、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依 托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推動轉化應用。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多渠道擴大氫能應用市場,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研發和先進設備製造,加快培育氫氣製儲、加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係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布局電解水製氫、自然氣製氫、產業副產氫提純裝備製造產業,推進高密度儲氫裝備製造,短期加強高壓氣態儲氫建設,長期布局低溫液氫、低壓固態儲氫產業利用低溫氫燃料電池產業區域先發上風,形成廣州-深圳-佛山-環大灣區核心區燃料電池產業集群,基於在SO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電解質隔膜片等核心零部件製造方麵全球領先的上風,發展SOFC及其分布式發電成套裝備,推廣高溫燃料電池冷熱電三聯供給用示範,支持建設大型民用液氫示範工程,推進佛山 ( 雲浮) 產業轉移、 廣州開發區、佛山南海仙湖氫穀、佛山高明等氫燃料電池產業園建設,建立廣深高溫燃料電池及係統研發製造基地,建立廣州、佛山、東莞、雲浮氫能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區和惠州、茂名、東莞、湛江氫能製儲運產業集聚區。
2022年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指出: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和載貨車替換約4400輛燃油車。
推動各領域終端能源消費低碳化、零碳化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推動電能替換、 氫能替換關鍵技術研發。
高水平建設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中關村(房山)氫能產業園,打造一批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創新示範高地。
2022年5月17日,江西省發改委發布《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鼓勵氫能、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加強新能源與增量配電網、充電樁、氫能等融合發展,推動支持與儲能深進融合的新能源微電網應用示範工程、“風光(水)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示範項目、綠色能源示範縣(區)、綜合聰明能源示範項目等能源新業態新項目建設。在新增用能區域,因地製宜實施傳統能源和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能源的協同開發,優化布局電力、燃氣、熱力、供冷、儲能等基礎設施,實現多能互補和協同供給。拓展氫能在儲能、發電、產業、等應用領域,探索和時間氫能儲運體係,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
2022年3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能源技術創新發展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大力推進製氫產業發展。充分利用自治區豐富的新能源資源,以風光氫儲產業集群發展為基礎,在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等有較明確氫氣消納市場地區,以風光氫用一體化方式布局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推動可再生能源製氫規模化發展。到2025年,全區綠氫年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左右。
《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2年5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推廣氫能等新能源應用。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公交、港口、城際物流等領域應用,到2025年規劃建設加氫站近50座。探索應用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係統。用好全省產業副產氫等資源,探索開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製氫試點。強化氫能產業鏈上遊製氫上風,培育可再生能源製氫產業,延伸發展氫能儲運及加注產業。積極開展氫能利用、儲 能、能效、電力需求側治理等領域地方標準、行業標準製定工作。
《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
加快推廣氫能應用。結合氫能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氫能在交通、冶金、發電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探索氫能多元化應用途徑。支持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等地區的礦區和產業園區開展可再生能源製氫及氫能礦用重卡綜合應用示範,重點是載重31噸以上的礦用重卡。加快城市公交、市政環衛、郵政物流、機場巴士等公共領域燃油車淘汰速度,推動各級人民政府及公共機構逐步加大氫能汽車使用規模。積極探索低本錢氫能在鋼鐵、冶金、煉化等行業作為高品質原材料的應用,在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開展氫能—冶金、氫能—化工耦合利用示範,有效降低產業領域化石能源消耗。因地製宜布局燃料電池熱電聯供係統,在園區、礦區等地區探索開展以氫為核心的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在偏遠農村牧區開展燃料電池分布式電源示範應用。

2022年3月3日,四川省政府發布了《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氫能方麵指出:促進氫能及新型儲能產業發展。以氫能、新型儲能為重點,著力推動新興能源技術裝備發展,圍繞關鍵技術、核心材料、裝備製造等短板弱項,建立技術研發平台,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對接國家氫能規劃,著眼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統籌氫能產業布局,推動氫能技術在製備、儲運、加注、應用等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持成都、攀枝花、自貢等氫能示範項目建設,探索氫燃料電池多場景應用。
2021年8月19日,《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其中提出:氫能.圍繞創建 “國家氫能產業示範基地”,發揮我省氫能產業基礎上風,健全完善製氫、儲 (運)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氫能體係,加快形成 “中國氫穀” “東方氫島”兩大高地,打造山東半島 “氫動走廊”。實施 “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推動氫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發展。
前沿技術示範重點工程包括氫能:PEM (質子交換膜) 電解水製氫示範項目、兆瓦級SOEC(固體氧化物電解池) 電解水製氫示範項目、基於SO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的兆瓦級冷熱電三聯供給用示範項目、高性能燃料電池膜電極產業化項目、加氫設備及核心部件國產化項目、液氫與氫能應用示範項目等。
《天津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 規劃》
《江西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
《青海省“十四五” 能源發展規劃》
氫能和氫燃料電池。聚焦推動氫能與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進步與產業規模化、貿易化發展,加快氫氣製備(製造)儲運加注、氫燃料電池設備及係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創新研發。發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一係列重大活動示範效應,加快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範應用。探索氫能在交通、發電、供熱等多領域全場景示範推廣應用。探索氨燃料電池、氨能發動機等關鍵技術,推動甲醇製氫燃料電池技術攻關及成果應用。
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加強若幹關鍵技術研究,匯聚上風科技資源,開展氫能及氫燃料電池創新平台建設,為產業發展培育可持續創新能力。打造京津冀氫能資源供給基地,有效利用產業副產氫資源,因地製宜發展可再生能源製氫,拓展多元化製氫方式,提升製氫產業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加快加氫設施建設,為示範推廣提供保障。以天津港保稅區等區域為重點承接載體,建設氫能示範產業園。聚焦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吸引龍頭企業、上風企業項目落地,形成涵蓋製-儲-運-加-用的全產業鏈。打造氫能應用示範中心,累計推廣物流車、叉車、公交車等氫燃料電池車輛900輛以上。到2025年,基本構建技術、產業、應用融合發展的氫能產業生態圈。
近日來,各省級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陸續出台,據北極星氫能網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2個(ge) 省級能源“十四五”規劃發布,分別包括北京、上海、廣東(dong) 、山東(dong) 、江西、浙江、天津、四川、湖北、青海、甘肅、內(nei) 蒙古等,在這些規劃當中,氫能均被列進其中。
推動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全力支持風電、光伏、儲(chu) 能、氫能 等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鼓勵企業(ye) 從(cong) 單純設備製造商向綜合 服務商轉型。發揮我省光伏產(chan) 業(ye) 鏈齊全上風,補齊風電產(chan) 業(ye) 鏈短 板。推動安全高效、綠色環保的新型電化學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發展,構建退 役動力電池回收及儲(chu) 能再利用產(chan) 業(ye) 鏈。強化氫能產(chan) 業(ye) 鏈上遊製氫 上風,培育可再生能源製氫產(chan) 業(ye) ,延伸發展氫能儲(chu) 運及加注產(chan) 業(ye) 。
氫能。渤化團體(ti) 加氫母站建成投產(chan) ,濱海新區建設至少5座加氫站,在其他區域結合實際需求建設加氫站。濱海新區重點在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港區域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物流車、叉車、港口機械等示範運營,全市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900輛以上;聚焦燃料電池電堆及係統集成、整車生產(chan) 等核心裝備製造,引進培育國內(nei) 外有影響力的氫能龍頭企業(ye) ,提升氫能裝備水平;建設國家級氫燃料電池測試評價(jia) 中心和行業(ye) 標準平合,推動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項目建成投產(chan)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