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船行業(ye) 的發展趨勢正在從(cong) 1960年代開始的大型化逐步轉變為(wei) 環保、安全和智能自動化。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數據,在環保法規方麵,2016年韓國船企相關(guan) 的專(zhuan) 利申請量為(wei) 892項,低於(yu) 中國的904項。到2019年,中國船企的專(zhuan) 利申請量已經連續4年蟬聯第一。另外,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在智能船舶方麵,中國專(zhuan) 利申請量(418項)也在2018年超過韓國。因此,中國與(yu) 韓國之間在環境法規和智能船舶方麵的專(zhuan) 利申請量差距已經縮小到分別為(wei) 1041項和2471項。
固然韓國造船業(ye) 在總體(ti) 專(zhuan) 利申請和注冊(ce) 方麵依然領先於(yu) 競爭(zheng) 對手,但一些韓國專(zhuan) 家指出,長期來看韓國船企將麵臨(lin) 挑戰,由於(yu) 中國船企在環保法規和智能化這兩(liang) 個(ge) 領域的專(zhuan) 利申請上已經開始呈現後來居上的趨勢,而這兩(liang) 個(ge) 領域恰正是未來造船業(ye) 變革的主要支柱。
韓國知識產(chan) 權局(KIPO)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韓國造船業(ye) 專(zhuan) 利申請量從(cong) 2014年的3692項降至2018年的1955項,2019年進一步將至僅(jin) 894項。其中,韓國三大船企的專(zhuan) 利申請量在2014年曾達到2127項的峰值,在2019年則直線暴跌至僅(jin) 822項。
專(zhuan) 利申請量的急劇下降源於(yu) 造船業(ye) 的危機。韓國船企在2010年被中國競爭(zheng) 對手趕超,2014年又因國際油價(jia) 下跌而麵臨(lin) 嚴(yan) 重危機。麵對這樣的局麵,韓國船企削減了研發投資,造船業(ye) 研發支出從(cong) 2014年的3855億(yi) 韓元降至2018年的1418億(yi) 韓元(約合1.2億(yi) 美元),降幅超過60%。同期,研發職員的數目也從(cong) 2572名下降至822名,原因是韓國船企為(wei) 縮減開支而裁減研發職員。
在造船業(ye) 長期低迷的影響下,韓國船企被迫大幅削減研發投資和相關(guan) 人力資源,其專(zhuan) 利申請量也大幅下降至5年前的四分之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