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堅定前行。口岸是經濟的晴雨錶,記者日前從(cong) 洋山邊檢站獲悉,全年,上海洋山港集裝箱輸送量1980.8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7.59%,在上海港占比達45.7%,攀升至新高。從(cong) 洋山口岸出入境(港)的船舶和人員也雙雙創新高。據洋山邊檢站統計,2019年全年出入境(港)船舶9100多艘次,同比增加3.65%,辦理出入境(港)人員21.9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5.34%。
口岸樞紐功能再次升級
洋山港背靠長三角、輻射全中國,地理位置十分優(you) 越,航線穩定在70餘(yu) 條,覆蓋6大洲、3大洋。2019年新增美東(dong) 、歐洲等多條航線,2019年底由智利直航中國的"櫻桃快航"遷移至洋山港,密集的遠洋航線拉近了中國與(yu) 世界的距離。在增加航線的同時,為(wei) 適應市場和形勢需要,各大航運公司紛紛增加運力,近兩(liang) 年,50多艘超20000標箱的集裝箱新船陸續投入運營。2019年7月20日,當今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輪、23000標箱級的地中海古爾鬆輪靠泊洋山港,洋山港成為(wei) 亞(ya) 洲為(wei) 數不多的能夠靠泊這一級別船舶的港口。更大的集裝箱輪、更為(wei) 密集的航線催生了巨大的輸送量。
一港通世界,貨物運八方。這裏是國際集裝箱的中轉站,2019年洋山港完成水水中轉超1000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超9.5%,經水運、陸運的貨物集聚到此,被裝載到巨輪上或被分裝在(小船)支線船舶上,流轉到各地。這裏是長三角能源的補給站,2019年,天然氣碼頭靠泊船舶66艘次,同比增長24.5%,總卸貨382萬(wan) 噸,同比增長20.5%,供氣量占上海50%以上,據預測,今年有望再度大幅提升。同時,洋山港為(wei) 浙江提供天然氣接轉服務,與(yu) 江蘇建立天然氣應急互保機製,成為(wei) 長三角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口岸競爭(zheng) 力的穩步增長
2019年,洋山港國際航行船舶平均靠港時間不到24小時,是國內(nei) 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這裏有世界領先的裝卸作業(ye) 速度,在洋山港一、二、三期均以超設計輸送量作業(ye) 的基礎上,洋山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經過兩(liang) 年多磨合,單月輸送量最高達34.8萬(wan) 標箱,全年完成輸送量320多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62.6%。
第二屆進博會(hui) 期間,洋山港智慧重卡示範運營項目試運行,依托5G係統,無人駕駛集裝箱上路,將進一步提升東(dong) 海大橋通行能力和集裝箱的中轉速度。這裏的大通關(guan) 模式走在全國前列,全年,洋山邊檢協同海關(guan) 、海事共開展聯合登臨(lin) 132次,排名全國開放口岸港口第一位。聯合登臨(lin) 檢查不到半小時就能辦結全部入境查驗手續,大大縮短船舶非生產(chan) 待泊時間,提高港口和航運公司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自貿區臨(lin) 港新片區成立後,洋山各口岸查驗單位將大通關(guan) 作為(wei) 打造改革開放前沿視窗和服務進博會(hui) 的重要舉(ju) 措,通過聯合登臨(lin) 保證了來自土耳其、法國、義(yi) 大利等國家的展品快速入境。
口岸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效率是競爭(zheng) 力,營商環境更是競爭(zheng) 力。洋山邊檢站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放管服改革精神,去年以來,相繼推出"馬上辦、網上辦、預約辦、靠前辦、接力辦、協同辦、限時辦、一次辦"等工作舉(ju) 措,為(wei) 口岸贏得了效率,為(wei) 企業(ye) 爭(zheng) 得了效益,其中,"網上辦"為(wei) 每艘船舶節約近30分鍾的作業(ye) 時間,"靠前辦"為(wei) 今年出口的4座石油鑽井平臺節約了上百萬(wan) 交付成本。同時,得益於(yu) 行政許可便民化審批和長期證件不限量審批,洋山邊檢站全年共簽發各類證件22800多份,比2018年減少9.02%,經中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累積簽發證件9100多份,中國籍船員家屬網上辦證率穩定在45%左右,實現了資料多跑腿,群眾(zhong) 少跑路。
在海員權益保障方麵,洋山邊檢站共簽發臨(lin) 時入境許可2200多份,約占證件簽發總量9.81%,以先入後補的方式開辟綠色通道11次,使14名傷(shang) 病船員及時得到了救治;聯合洋山海關(guan) 建立中國籍船員行李物品檢查監管互認機製,雙方設計啟用了行李物品檢查封誌,避免了行李物品重複查驗,惠及了數百名離船入境的中國籍船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