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AI來監控快遞分揀的場地、場景,抓取對貨物搬運不規範的情況,通過AI,視頻和一些數據分析自動監控,無需專(zhuan) 人去看這個(ge) 視頻,也不需要複查這些視頻,隻要動作不規範,視頻自動分析,自動檢測,效率大大提高,業(ye) 務員或者理貨員操作的規範程度也大大提高……”,這是物流指聞從(cong) 德邦快遞了解到的其與(yu) 華為(wei) 雲(yun) 合作後的作業(ye) 場景。
科技,正在悄然改變著這個(ge) 傳(chuan) 統的行業(ye) 。
回顧過去一個(ge) 時期,亮相資本市場後的德邦快遞在技術方麵的動作愈發頻繁:2018年6月,與(yu) 華為(wei) 雲(yun) 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前其與(yu) 網易雲(yun) 和阿裏雲(yun) 都有深度合作。除了牽手技術服務公司,德邦快遞還宣布每年拿出2%的營收投入到科技應用領域……
加入技術投入,堅定數字化方向,跑步推進作業(ye) 流程智慧化,在物流領域,德邦快遞不是孤例。相反,無論是快遞還是其他領域,物流企業(ye) 爭(zheng) 相布局,正加速著整個(ge) 行業(ye) 數字化的步伐。
落後的行業(ye) :舊賬與(yu) 新債(zhai)
十三年前,四個(ge) 熱血青年用三個(ge) 月的時間跑遍了中國由北至南大大小小100多個(ge) 貨運市場。貨運行業(ye) 的蠻荒與(yu) 低效,讓這群“精英”感到震驚:“在這之前從(cong) 來沒有意識到,中國的貨運市場在2005年時依然在以十分低級和傳(chuan) 統的方式在運作。”
2013年左右,在“滴滴打車”的啟發下,一個(ge) 從(cong) 阿裏巴巴走出的創業(ye) 者,看見了貨運物流雙邊信息不對等的行業(ye) 痛點,其夢想著借著移動互聯網的東(dong) 風,決(jue) 心“重構整個(ge) 幹線貨運的行業(ye) 生態”,讓多達350萬(wan) 的卡車司機,不再為(wei) 貨運信息交換的迷茫。
2018年,G7完成新一輪3.2億(yi) 美元融資,該融資也創下了全球物聯網領域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正是來自十三年前跑遍100多個(ge) 貨運市場的人員之一。這家如今定位為(wei) 物聯網科技公司,當初的突破口卻隻是一個(ge) 小小的GPS——在途的車輛可視化了。
同樣在2018年,消息稱中國最大的在線長途貨運平台滿幫集團已經與(yu) 包括軟銀集團和騰訊在內(nei) 的新老投資者進入融資協商最後階段,即將完成新一輪10億(yi) 美元融資。時任滿幫集團聯席總裁的張暉,正是當初那個(ge) 決(jue) 心“重構整個(ge) 幹線貨運的行業(ye) 生態”的創業(ye) 者。其所在的滿幫,將車貨匹配搬到了線上。
數年之間,借助科技做出了“獨角獸(shou) ”,這正是這個(ge) 信息化落後行業(ye) 的“魅力”——基礎差,空間也大。
有多差?麥肯錫曾有篇文章指出:與(yu) 中國其他行業(ye) 相比,貨運和物流業(ye) 效率極低且數字化程度較低,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行業(ye) 數字化指數中,運輸和倉(cang) 儲(chu) 類別排名較低也反映了這點。如圖所示:
這樣的背景,也導致了物流行業(ye) 長期以來積累了以下痛點:
1.過程不透明,運作效率低:環節多,角色也多,多級倉(cang) 儲(chu) 、幹線支線、配送,貨主、貨代、承運方、客戶等,整個(ge) 運輸配送過程不透明可控,效率低成本高。
2.物流配送滿意度低:數據顯示電商客戶對物流配送滿意度僅(jin) 為(wei) 21.3%,速度慢、發錯貨、貨物丟(diu) 失、難以查詢等是電商賣家遇到的普遍問題和難點。物流成為(wei) 了影響客戶體(ti) 驗的短板。
3.商業(ye) 決(jue) 策缺乏數據支撐:無法滿足快速決(jue) 策支持,及時掌握運營情況需求;無法滿足物流軌跡分析,生命周期的跟蹤與(yu) 分析、運輸路徑優(you) 化、倉(cang) 儲(chu) 優(you) 化、運營分析。
4.安全性難以保證:可以概括為(wei) 以下幾點,首先業(ye) 務數據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其次,自建災備係統成本高;此外,IT技術發展快速,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術團隊;業(ye) 務快速擴張,IT係統無法彈性擴容。
以上,也隻是“老毛病”。
而今隨著“新零售”如火如荼的進行,人、貨、場三大組成要素正在全麵的重構和升級,這也催生了對供應鏈體(ti) 係的新要求。貝恩公司與(yu) G7曾合作,對超過50家業(ye) 內(nei) 領先的供應鏈企業(ye) 展開調研。結果顯示,在麵對零售新變革時,傳(chuan) 統供應鏈各個(ge) 物流環節均存在諸多挑戰。舉(ju) 例來說:
1.需求預測難度高:訂單碎片化,SKU(最小存貨單位)數顯著增加,約七成供應鏈參與(yu) 者存在“預測難”問題;
2.線上線下分立:傳(chuan) 統經銷體(ti) 係和線上分立的物流體(ti) 係導致計劃難度增加,成本大幅上升;
3.倉(cang) 儲(chu) 管理複雜化:電商倉(cang) 、前置倉(cang) 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備貨及管理複雜性顯著提升;
4.運輸規劃複雜化:高頻小規模訂單及倉(cang) 儲(chu) 前置大幅增加了運輸規劃的複雜程度;
5.最後一公裏配送成本高:最後一公裏配送的成本高達8~15元/單,絕大多數企業(ye) 無法盈利;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