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上海空運公司-大增324%!還有倆月,這個國家能反超中國穩坐全球第一嗎?

 海運新聞     |      2019-12-19 12:24

大增324%!還有倆(lia) 月,這個(ge) 國家能反超中國穩坐全球第一嗎?

2019年11月13日 13時 航運在線綜合整理

據韓聯社報道,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s Research)11月12日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10月韓國造船業新接訂單129萬修正總噸(CGT),較去年同月增長324%。

  這是韓國今年單月訂單首次突破百萬修正總噸。訂單額同比增長287%至26億美元,同樣創下最高紀錄。韓國主接高附加值訂單,雖然訂單額去年8月起保持全球第一,但訂單量一直少於中國。不過10月創下今年最高業績,在數量和金額方麵雙雙領先。

  上月韓國新接訂單占全球150萬修正總噸的86%。韓國新接4艘液化天然氣船(LNG)、1艘超大型油輪(VLCC)、11艘超大型集裝箱船、1艘液化石油氣船(LPG)等高附加值訂單。

  今年1-10月,韓國累計訂單額為159.7億美元,位居全球冠軍,其次為中國(136.7億美元)、意大利(74.7億美元)和日本(44.9億美元)。同期,韓國船舶訂單量為695萬修正總噸,雖同比減少35.2%,但依然位居榜首,中國(611萬修正總噸)、日本(293萬修正總噸)和意大利(114萬修正總噸)緊隨其後。

  手持船舶訂單量的世界排名為中國2642萬修正總噸、韓國2132萬修正總噸,隨後是日本、意大利。

  2019年還剩下不足兩個月,接下來又會有什麽樣的變化呢?先來梳理下全球各大造船“強國”。美國曾經是全球實力最強大的造船國,且造船工業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隨著“去工業化”,美國僅保留了軍用船舶的建造能力,民用和商業船舶基本淡出國際市場,大量相關的配套能力也逐漸荒廢——短期內,即使美國想重新進入到商業市場,也無能為力了。

  歐洲方麵。整體狀態和美國類似,但歐洲卻保留了豪華郵輪。整體來看,在豪華郵輪建造、銷售、維護等領域,歐洲仍然是全球的絕對主力,位居世界領先水平。而其它船型,主要起補充作用——其中歐洲的意大利,在全球商船領域排全球第四。

  日本方麵。從技術來看,日本和歐洲類似,仍然掌握著全球民用、商業船舶建造的領先技術。對於船舶安全性、環保性及前瞻性的研究項目依然處在全球前列,但在市場競爭方麵整體已經處於劣勢——已經無法和中國、韓國競爭,維持全球第三的地位。

  韓國方麵:能建造全球所有類型的商業船舶,並且在LNG領域處於絕對霸主地位,占據著全球LNG領域90%以上的份額。此外,韓國在大型集裝箱船、VLCC等高附加值船的建造上,雖然沒有像LNG船舶的那樣巨大的領先優勢,但仍是全球競爭力最強的。

  整體來看,在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韓國造船業戰略重點開始由做大轉向做強,在不放棄低附加值船型的同時,努力成為高附加值船型建造領域的最強“選手”。

  中國方麵:訂單總量全球最高,且是韓國造船企業的最大競爭者,和韓國一樣也能建造全球各類型的商業船舶。但是,在LNG、超大型集裝箱船、VLCC等高附加值船的建造上,雖然在追趕韓國,競爭力遠不能和其相提並論,隻能獲得少量的訂單。

  因此,當前中國船企接到的訂單大部分都是:散貨船、標準大小的油輪、集裝箱船,而LNG、超大型集裝箱船、VLCC、豪華遊輪等船舶訂單仍相對較少。



 

  10月韓國造船訂單還能一舉突破拿下全球86%的訂單,無疑是一個大爆發。但是根據韓國海關數據顯示,在11月的前十日,韓國的出口下跌了 20.8%,主要是受到半導體和造船業出貨減少所致。具體來看,11月前10天,韓國的出口額為119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50億美元,同比減少20.8%。其中按貨品類別來看,船舶的出口更是下跌了64.4%,是其主要出口商品中下跌最嚴重的貨物。

  在2019年的最後兩個月內,你認為韓國能否坐穩第一的寶座?中國是否會在最後關頭加速衝刺呢?

  來源:航運在線綜合整理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