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可交付的船位資源已經枯竭
-阿聯酋的國際快遞
海運新聞 | 2021-08-06 04:30
韓國造船海洋人士表示,公司逾額完玉成年接單目標,為下半年根據不同船型選擇性地進行接單創造了條件。此外,公司按照過往較低船價水平簽訂的期權合同也即將“清零”,其在往年簽訂期權合同的船舶物量已差未幾全部完成,幾乎沒有剩餘的建造意向(LOI)訂單或備選訂單。
除了現代重工團體外,
韓國另外兩家大型
船企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的接單情況也比較樂觀。截至目前,三星重工今年以來已承接了52艘新船訂單,金額達到67億美元,完成了全年接單目標91億美元的74%;而大宇造船今年以來已承接了41艘(座)船舶及海工裝備訂單,合同總價約63.3億美元,完成了全年接單目標77億美元的約82.2%。目前來看,兩家公司達玉成年接單目標基本已成定局。
鋼價上漲本錢亟需反映到船價中,三大船企不想再“賠本賺吆喝”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一般而言,造
船企業的手持訂單金額達到2年左右的銷售額時,在接單時就會開始優先考慮收益性,選擇性地獲得訂單。

手持訂單足夠“吃”兩年半,現代重工團體帶頭上調船價
在此背景下,以現代重工團體為“帶頭大哥”的韓國船企將從8月份開始正式上調船價。
據韓國業界人士透露,現代重工團體負責造船業務的二級控股公司韓國造船海洋計劃從今年8月開始正式上調新造船報價,首先將上調的是大型集裝箱船的價格,而且上調幅度較大,這是由於自往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大型集裝箱船成交量巨大,到2023年可交付的船位資源已經枯竭。同時,該公司還將根據不同船型選擇性地承接附加值更高的訂單,以此擺脫此前對低價訂單的擔憂,加快改善收益性的步伐。
7月21日,韓國造船海洋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第二季度出現營業虧損8973億韓元(約合7.82億美元),當期淨虧損為7221億韓元(約合6.29億美元)。7月30日,三星重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第二季度出現營業虧損4379億韓元(約合3.83億美元)。固然大宇造船尚未公布第二季度財報,但預計也會出現1500億韓元(約合1.3億美元)左右的營業虧損。三大船企第二季度的營業虧損總額將達到14850億韓元(約合12.9億美元)。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今後,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帶動船價上漲,再加上以穩定的手持訂單為基礎,造船企業將推進以收益性為中心的經營戰略,為今後改善業績奠定基礎。”
返回首頁

韓國業界相關人士解釋說:“造船產業的最大風險就是船塢空置。假如接單量少,船塢長期空置,船廠就會急著搶接訂單。而韓國造船海洋已經確保了2年的訂單,所以今後並不著急承接新的訂單,而是在做好尋找契機進步船價的預備。”
對此,韓國造船海洋方麵表示:“今年以來固然接單量大幅增加,船價也有所上升,但同時船板價格也正在而且還將繼續急劇上漲,因此提前計提了8960億韓元(約合7.8億美元)的工程損失預備金。我們根據鋼材價格暴漲的預期,守舊地反映了造船業務可猜測的損失額,導致暫時性的赤字規模變大。”三星重工則表示:“鋼鐵企業以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船板需求量增加等為由,提出了下半年鋼材價格大幅上調的要求;預計下半年鋼價上調給公司帶來的本錢增加部分為3720億韓元(約合3.26億美元),因此公司守舊地計提了相應的工程損失預備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韓國造船海洋手持訂單金額已達到253000億韓元(約合220億美元),比往年年末的217630億韓元(約合189億美元)增加了16.2%,已經確保了相當於公司2年銷售額的手持訂單,加上第二季度至今承接的新船訂單,該公司手持訂單還在繼續增加。截止目前,三大船企手持新船訂單總計已達587艘,確保了2年零6個月以上的穩定工作量。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截止目前,三大船企今年以來總計已承接了271艘(座)船舶及海工裝備訂單,合同總價約298.3億美元。
據悉,今年上半年,以浦項製鐵、現代製鐵為首的韓國鋼鐵企業已經將船板價格在往年的基礎上每噸上調了10萬韓元(約合89美元),達到70萬韓元/噸。目前,鋼鐵企業提出的今年下半年船板報價為115萬韓元/噸,在上半年的基礎上每噸猛漲了45萬韓元,漲幅高達64.3%。
船東(dong) 急了!韓國船企發聲:我們(men) 要漲價(jia) 了
2021年08月05日 10時 國際船舶網
目前,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已達到142點,比年初上升了15點,這也是自2014年7月以來的最高值。韓國造船業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造船企業與船東之間正在圍繞船價展開拉鋸戰,但事實上船東也知道現在鋼材價格暴漲的情況,因此船價上調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除了大型集裝箱船的價格將會出現大幅上漲外,由於今年LNG船市場將出現史詩級的訂造潮,LNG新船造價突破2億美元也隻是時間題目。” 三大船企期待卡塔爾等大型LNG項目的LNG船訂單在今年下半年簽訂正式建造合同,以承接更多的高附加值船訂單。
對於第二季度出現虧損的原因,韓國金融信息服務機構FnGuide指出,這是三大船企在2019年全球造船市場處於最低穀時低價搶單的反映,同時,今年以來直線上升的船用厚板價格也阻礙著船企業績的好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