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半年市場分析中顯示,上半年,受國際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船東(dong) 對經濟增長信心不足,訂造新船呈現觀望態勢。全球新船訂單結束了連續兩(liang) 年的增長出現下降,下降幅度遠超預期,除豪華郵輪外,各主要船型訂單均大幅減少。我國新接訂單按載重噸計僅(jin) 為(wei) 1206萬(wan) 載重噸,創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新低。受此影響,我國船企手持訂單持續下降,大部分船企生產(chan) 任務安排隻能維持到2020年,2021年船台 (塢)空置率明顯上升,部分船企開工船舶嚴(yan) 重不足,企業(ye) 連續生產(chan) 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船舶研發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改變,國際船舶市場需求呈現新的特點,三大主流船型市場份額下降,液化天然氣 (LNG)船和客船 (含豪華郵輪)需求不斷增多。統計顯示,1~6月,全球新接訂單結構按修正總噸計呈現新的格局,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LNG船和客船 (含豪華郵輪)占比分別為(wei) 23.2%、17.9%、10.3%、20.4%和16.4%。歐洲牢牢占據客船 (豪華郵輪)市場,韓國在LNG船和大型集裝箱船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我國船舶企業(ye) 除在散貨船和支線集裝箱船市場上保持一定優(you) 勢外,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領域接單較少。統計顯示,我國手持訂單修載比 (修正總噸/載重噸)僅(jin) 為(wei) 0.33,低於(yu) 韓國的0.39,同期歐洲船廠修載比為(wei) 3.8。骨幹船舶企業(ye) 高技術船舶研發能力薄弱、更新速度緩慢、研發產(chan) 品不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等問題亟待解決(jue) 。
船企高端人才流失
上半年,骨幹船企反映行業(ye) “招工難”“用工貴”已經成為(wei) 企業(ye) 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船企高端人才向其他行業(ye) 流失和勞動力短缺跡象越發明顯。一方麵,此輪國際船舶市場調整周期過長,行業(ye) 效益持續低迷,對高端人才吸引力弱化,專(zhuan) 業(ye) 人才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研發設計人員和科技領軍(jun) 人員匱乏;另一方麵,船企大多處於(yu) 沿海沿江的地區,勞動強度大且所屬地區生活成本較高,願意從(cong) 事造船業(ye) 務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一線工人整體(ti) 年齡結構趨於(yu) 老化,從(cong) 事造船業(ye) 務的工人由於(yu) 缺乏係統性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培訓,綜合素質難以滿足船企用工需求,勞動力短缺,特別是經過專(zhuan) 業(ye) 培訓的技術工人嚴(yan) 重不足已經成為(wei) 阻礙船舶工業(ye) 發展的瓶頸。
貿易摩擦局勢下的市場預測
2019年,受國際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延續疲弱態勢,船東(dong) 訂造新船越發謹慎。散貨船、油船和大型集裝箱船新增需求仍然低迷,但豪華郵輪、LNG船和支線集裝箱船新船需求有望繼續保持活躍。預測2019年全球新船成交量為(wei) 5000萬(wan) ~6000萬(wan) 載重噸;造船完工量在9000萬(wan) 載重噸左右;年底手持訂單量有望保持在1.8億(yi) 載重噸水平。預計2019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約3600萬(wan) 載重噸,新接訂單量與(yu) 上年基本持平,年底手持訂單量維持在8000萬(wan) 載重噸左右。
高附加值產(chan) 品有效應對市場競爭(zheng)
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建議,高附加值船型研發製造競爭(zheng) 力應持續提升。
當前,國際新船需求持續處於(yu) 較低水平,新船結構逐步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轉移。我國新接訂單仍以三大主流船型,特別是散貨船為(wei) 主,在LNG船及高端海工裝備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chan) 品領域與(yu) 主要競爭(zheng) 對手還有一定差距。骨幹船舶企業(ye) 應持續加大 “雙高”船型的研發力度,發力智能製造,做好船型技術儲(chu) 備,密切聯係船東(dong) ,加強市場開拓,打破 “雙高”船型的競爭(zheng) 瓶頸,培育市場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協會(hui) 還建議,統籌布局LNG運輸裝備建設。當前,環保問題受到國際和國內(nei) 的高度關(guan) 注, “汙染防治”是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隨著我國對清潔能源需求的穩定增長,LNG運輸船、LNG加注船、LNG接收站等LNG產(chan) 業(ye) 鏈具有較快發展的機遇。建議國家相關(guan) 部門結合國家能源戰略實施需求,一方麵,統籌協調天然氣氣源項目談判,加快自有天然氣船隊和船舶裝備建設,支持有能力的船企開展LNG船建造和技術研發。另一方麵,加緊研究製定內(nei) 河航運船舶相關(guan) 規範標準,加快內(nei) 河LNG加注站建設,促進內(nei) 河航運LNG船更新換代,拉動國內(nei) 市場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