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張鬆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釋放了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9年12月20日 09時 人民網
張鬆聲是新加坡商界最高機構——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hui) 的帶頭人,同時是新加坡太平船務有限公司執行主席,創辦於(yu) 1967年的太平船務,現今是東(dong) 南亞(ya) 最大的航運公司。張鬆聲的親(qin) 身經曆與(yu) 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和共建“一帶一路”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作為(wei) 中國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yu) 者,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張鬆聲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講述他眼裏中國奇跡般的變化,以及他對中國發展背後原因的思考。
中國五千年的曆史和文化一直深深地吸引著年少時的張鬆聲,這離不開他的父親(qin) 張允中對他的點滴熏陶。“父親(qin) 是在中國出生的,對家鄉(xiang) 非常熱愛,堅持讓我們(men) 學習(xi) 華語。太平船務的第一條遠洋航線就是在1967年開辦的從(cong) 中國到中東(dong) 的航線。當時,在中國有‘貨運不出找太平’的說法,我父親(qin) 對於(yu) 新中國的建設一直非常熱心。”
1970年,張鬆聲首次來到中國,16歲的他隻身一人跟隨著貨輪抵達廣州。“那時候,我眼中的中國物質生活十分匱乏,但人民有骨氣、有幹勁、有自豪感,社會(hui) 也很有秩序。我當時想,隻要能將大家組織起來,那麽(me) 未來的發展潛力會(hui) 是巨大的。”張鬆聲說,當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已經上天,他相信,隻要是中國人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到的。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神州大地,剛剛從(cong) 英國學成歸來的張鬆聲感到十分振奮,“我開始感受到了中國社會(hui) 的自由氣息和活力,”他認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釋放了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
1990年代,他首次在上海嘉定投資設廠時,更加明顯地感受到中國社會(hui) 麵貌的巨大變化。“人們(men) 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物質生活更加豐(feng) 富。先進的技術解放了生產(chan) 力,人們(men) 有更多時間投入到工作和學習(xi) 中去,人們(men) 的幹勁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得到了釋放。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到來了。”
太平船務的發展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他說:“1967年,我們(men) 隻有兩(liang) 條船,現在我們(men) 擁有150多艘貨輪,是東(dong) 南亞(ya) 最大的航運公司。90年代我們(men) 的中國內(nei) 地同事需要去香港的堆場學習(xi) 技術,現在我們(men) 需要從(cong) 香港和海外派出員工去內(nei) 地學習(xi) ,一切和過去都不同了。”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作為(wei) 新加坡工商聯主席,張鬆聲一直在積極向新加坡各界推介這一倡議。“首先,這是因為(wei) 我對’一帶一路’倡議有強烈的認同感。我們(men) 航運多年來就是在從(cong) 事這樣的工作,70年代中國在非洲建設坦讚鐵路,太平船務的船就在幫助中國運送人員和物資,那條路線就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當我和太平船務的元老們(men) 得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時,我們(men) 都很激動。”張鬆聲說,“一帶一路”倡議對航運事業(ye) 的發展有很大幫助,新加坡和全世界都將在這一倡議中獲益,這也是該倡議在新加坡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獲得支持和歡迎的原因。
“中國實現奇跡般的發展不是偶然的,”張鬆聲認為(wei) ,中國之所以能夠實現飛躍式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吃苦耐勞、離不開中國市場的巨大能量,最重要的是離不開中國執政者持續有效的領導。
在采訪的最後,張鬆聲帶著記者走進了父親(qin) 張允中的辦公室。101歲的張允中精神矍鑠,依舊堅持每天來辦公室工作。張允中參加過1956年的新中國國慶慶典,當談起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老人家笑容燦爛地說,“新中國成立,我們(men) 海外華人也很高興(xing) ,我們(men) 不怕被外國人欺負了。那時候,太平船務就是不賺錢也願意幫中國運貨。我很自豪,看到現在的中國越來越強了。”
來源:人民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