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上海空運-“組合港”優化大灣區港口資源配置

 海運新聞     |      2019-12-16 07:17

“組合港”優(you) 化大灣區港口資源配置

2019年11月21日 10時 經濟日報

日前,深圳市與惠州市啟動“惠鹽組合港”通關運作模式,深惠兩地港口物流服務實現一體化,將有力增強深圳核心引擎功能,進一步提升深圳港“國際貿易主通道”功能,深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示範效應。

上海空運-“組合港”優(you) 化大灣區港口資源配置



  
日前,深圳市與惠州市啟動在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惠州國際集裝箱碼頭之間實施的“惠鹽組合港”通關運作模式,鹽田港與惠州港正式形成組合港。自此,進出口企業在惠州港辦理集裝箱進出口通關申報和查驗手續,在鹽田港辦理國際航行船舶起卸手續,兩港實現一體化運作。

  
深惠共同推進的“組合港”通關運作模式,為落實黨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深莞惠聯動發展”要求、推進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通關一體化方麵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通關一體化助力粵東發展

  
“組合港”正式通關運作當天,在惠州市大亞灣的國際碼頭,敏華家具製造(惠州)有限公司生產的102個標準箱沙發產品,在惠州港完成交箱和海關出口驗放手續後,從惠州港使用專線駁船運往鹽田港後直接搭乘靠泊鹽田港的各幹線航班運往歐美等地。

  
由於航線、規模等各種因素,以往敏華的產品多數需經陸路,用貨車先拉到鹽田港再裝船出海。深圳海關創新監管方式,打造以鹽田港為樞紐、惠州港為支線的“組合港”模式,將鹽田港的“閘口”延伸至惠州港,實現了海關監管資源的有效互補,升級了企業通關服務體驗。敏華家具報關部副總監楊建美告訴記者,使用“組合港”模式,從工廠就近運輸到惠州港,視同交付鹽田港並可辦理各項海關通關手續,出口不僅更加快捷便利,陸路運費成本更是節省一半多。

 
鹽田港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的港區。惠州港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貨物吞吐潛力巨大。惠州市商務局局長廖巍表示,“組合港”啟動,為灣區內企業進出口搭建了一條便捷高效的物流新通道,直接讓惠州本地企業及粵東北企業提高通關效率及降低物流成本,從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及企業競爭力,並擴大惠州港的貨源腹地,逐漸形成聚集效應,從而帶動物流產業及臨港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

  
據粗略測算,初步推廣階段每年約會有50萬標箱、約500萬噸貨物通過“組合港”方式進出口,平均每個標箱運輸成本將減少300元至500元,為企業降低成本總和在1億元以上。同時,貨源將輻射至潮汕等粵東地區,更為贛閩腹地物流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作為空間。

  
受益的不僅僅是企業,推廣“組合港”通關運作模式,也能有效降低單位集裝箱耗能、緩解道路交通壓力、減少陸運尾氣排放,是綠色發展和打贏碧水藍天保衛戰的有效舉措。深圳市口岸辦公室主任王守睿表示,“組合港”的啟動,對於促進灣區深度融合,建設綠色生態港口鏈,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發展智慧化港口等方麵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僅有助於鹽田港、惠州港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更將幫助港口實踐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

  
據測算,利用“組合港”通關,每艘駁船就能減少60台至110台拖車,每年能為鹽田港疏解25萬車次貨櫃車輛,將極大緩解鹽田疏通港區後方道路運輸壓力,減少鹽田港後方陸域長期困擾居民的貨櫃車噪音擾民和環境汙染問題。

  
“組合港”啟動常態化運作以來,試點企業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本紅利,惠州港口資源得到有效激發,鹽田港實現了“通道功能做減法、樞紐功能做加法”。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組合港”是灣區港口群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要舉措,也是地方政府、市場主體和海關多方合作共贏的典範,將釋放“通關提效、物流降費、生態環保”等諸多紅利。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港口物流統籌調度,進一步優化了水路、公路運輸資源和配置效能,為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創新發展、強化海運物流樞紐功能奠定了堅實的步伐。

  
增強深圳核心引擎功能


  
在當前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行示範區政策疊加背景下,如何把握“先行示範”使命擔當,推動深莞惠聯動和灣區協同發展,發揮深圳的核心引擎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是灣區各級政府部門的重大課題。

  
王守睿認為,在各部門協作配合下,快速協調完成“組合港”項目的落地實施就是一次很好的實踐。各方不僅交出了一份較好的答卷,更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港口通關一體化、助推深圳港口駛入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高速路”、優化深惠兩地的口岸營商環境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廖巍認為,“組合港”是深惠兩市在灣區建設戰略規劃下的改革創新成果,是在深圳海關的大力支持、惠鹽兩地隸屬海關辛勤努力給企業帶來的便捷與實惠,也是優化灣區港口資源配置、發揮港口比較優勢協同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

  
陳小穎也表示,深圳海關將緊緊依托“兩區”疊加優勢,在推動灣區要素高效便捷流動關鍵節點集中發力,以深圳鹽田港、蛇口港兩大港口為基點,創新海關監管模式,打通海上物流通道,實現東西部港口“兩翼齊飛”。

  
在東部港區,推動以鹽田港為樞紐、惠州港為支線的“組合港”,支持鹽田港、惠州港統籌利用碼頭資源,打通了深圳東部海上物流大通道。

  
在西部港區,則推出基於多國集拚的前海“灣區新物流模式”,蛇口港區貨物通過海上、空中直達全球,提升西部港區國際競爭力。在該模式下,企業可在前海實現全球攬貨、中轉分撥、進出口集拚等一站式業務。一方麵企業可依托西部港區每周160班次海運集裝箱航線,將全球各地進口、中轉貨物運抵前海灣保稅港區,在區內按照貨物流向進行分撥和重新拚箱。同時,園區待出口的國內貨物可以與國際中轉貨物按流向完成拚箱,使得商業運作更加靈活。


為推動前海國際貨物集散地建設,深圳海關已在前海建設“離港空運服務中心”,實施“跨境一鎖”“全球中心倉”等政策,搭建航空貨運一體化服務平台,便利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完成集貨、分撥、分流、打板、運輸等服務,支持航空貨物在前海灣保稅港區與香港、深圳、廣州機場等航空樞紐的便捷流通,節約時間和成本,形成以前海為中心的灣區“全球攬貨—前海集聚—機場直飛”進出口貿易生態圈。據統計,自去年該項目實施以來,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高達30%,累計完成貨物10516噸,貨值達72億元。

  
據陳小穎介紹,深圳海關已在西部港區通過“內外貿同船運輸”“駁船水運中轉”“整船換裝”等監管模式創新,打通了深入到中山、順德、佛山、江門等港口腹地的物流直通通道。隨著“組合港”的啟動,深惠兩地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打通了深圳東部海上物流直通大通道,深圳的東西兩翼海上物流通道並駕齊驅、雙向輻射,將有力增強深圳核心引擎功能,為深圳強化“航運樞紐”、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騰出更多空間,也有力深化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示範效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來源:經濟日報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