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出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航運

 海運新聞     |      2022-10-11 10:51
崔東樹也表示:“在燃油車方麵,我們相較於歐美國家的產品仍明顯處於落後狀態,而新能源技術我們明顯處於相對先進的狀態。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有較大空間,而且由於歐洲目前處於資源緊張狀態,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相對較大,還有一些政策支持,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帶來巨大機會。”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歐洲市場快速崛起,並迅速占據了相對主力的位置。目前來看,歐洲市場已占據50%左右的比例,表現相對較強,亞洲市場被歐洲市場快速超越。從2021年開始,歐洲市場就超越亞洲市場,成為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出口市場。”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挪威買新能源汽車可免除各種稅費,這邊有很多峽灣,水電價格也非常便宜,很多公司還有免費的充電設施。”郝振霄先容說,“還有一點是,挪威沒有本土的汽車品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我想這也是吸引中國汽車品牌前來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首先,歐洲電動車市場具有低關稅特點,德國、法國等國家電動車整車進口享受10%的低進口稅,挪威對電動車進口則實行免稅;其次,歐洲的充電基礎設施較完善。同時,歐洲消費者對於環保理念認可度高,新能源汽車接受度相對更高。


以一個小小的拖鉤為例,盧放表示:“為滿足挪威當地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嵐圖汽車在後拖鉤方麵做了相應開發。為了提升整車拖曳質量,我們通過仿真分析,重新設計了整車後防撞梁,對車身左右縱梁進行了局部加強,達到了兩噸的拖車質量,在同類車型中的拖曳質量最大。”
“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可提供的產品不是特別多,但歐洲無論是從國家政策支持,還是從用戶對環保的熱衷、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對新能源汽車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國車企都往那邊跑,由於大家都發現這是未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嵐圖汽車CEO盧放表示。
“我們用同逐一切標準的產品先解決模式、法律法規、充電功率、交付、物流倉儲等一係列題目,然後再麵對全球開發車型。挪威市場的順利交付,使我們迅速積累了銷售、交付、服務等全閉環的海外經營經驗。”在9月29日的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峰會上,小鵬汽車副總裁李鵬程表示。
清澈的峽灣、冷豔的冰川、蒼鬱的森林、絢麗的極光……已在挪威工作七年的郝振霄眼中,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如今當地又多了一抹亮麗的風景線——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支撐比亞迪唐EV拿下測試冠軍的,正是其領先的產品力。據悉,2022款比亞迪唐EV搭載108.8kWh大收留量刀片電池,擁有比亞迪全係車型最深厚的電量儲備,續航最高達730km。此外,其搭載的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係統,已升級至L2.5級智能輔助駕駛模式。
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增長勢能有待開釋。以挪威為例,截至上半年,中國品牌在挪威的電動車注冊量占比僅10.6%,且銷量排行榜前十中無一中國品牌。考慮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目前仍屬“初來乍到”,一方麵上述成績的取得已實屬不易,另一方麵也說明未來的增長潛力十分巨大。





 


先是比亞迪。9月28日,比亞迪麵向歐洲市場推出漢、唐及元PLUS三款車型,並開啟歐洲多國交付,其中就包括了德國;國慶假期期間,德國最大租車公司SIXT又公布,已與比亞迪簽訂意向合作協議,在2028年之前采購10萬輛比亞迪Atto 3係列新能源汽車。
為什麽歐洲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的主戰場?
“要把握新能源汽車的曆史機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上世紀70年代出現石油危機,豐田等日本車企憑借日係車優秀的節油技術拿下美國市場。近年來,隨著傳統車企的‘諾基亞時刻’出現,同樣的窗口正擺在中國新能源車企眼前。”

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顯。“從出口均價來看,近年來純電動車提升極其明顯,從2018年的0.2萬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1萬美元;2022年達到了1.99萬美元,8月更是達到了2.58萬美元的良好水平。”崔東樹表示。
政策大力支持、充電設施完備、水電充沛價廉……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挪威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也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進軍歐洲的首站。2020年以來,上汽、小鵬、蔚來、比亞迪、紅旗、嵐圖紛至遝來,從挪威登陸開啟了出海之旅。

10月7日,“東(dong) 方斯堪的納維亞(ya) ”號貨輪緩緩駛離洋山深水港,裝載的1698輛上汽名爵隨船遠渡重洋;在毗鄰的海通南港碼頭,5000輛特斯拉正駛上“加州盛世”號滾裝船蓄勢待發。它們(men) 有個(ge) 共同的目的地——比利時澤布呂赫港,車輛運抵後將經此中轉至歐洲各國。
而下一站也在國慶假期前後揭開答案——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的腹地德國。在BBA(奔馳、寶馬、奧迪)的大本營,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將迎來出海攻堅戰。

據歐洲谘詢機構Inovev統計,2020年之前,中國汽車在歐洲注冊(ce) 量僅(jin) 1萬(wan) 輛左右,2021年暴漲至8萬(wan) 輛,今年上半年達7.5萬(wan) 輛,預計全年可達15萬(wan) 輛。另據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計算,2021年中國汽車在歐洲注冊(ce) 占比達14.7%,已是歐洲電動車的第二大來源地,僅(jin) 次於(yu) 德國。


以比亞(ya) 迪為(wei) 例。今年年初,挪威乘聯會(hui) 對31款在售的熱門電動汽車開展冬季續航實測,目的是檢驗低溫環境下,電動汽車鋰電池的收留量衰減情況。測試結果顯示,比亞(ya) 迪唐EV相較官方標定的續航裏程偏差僅(jin) 為(wei) 11%,遠低於(yu) 30款參賽車型19.6%的均勻偏差。


不過,同時需要看到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出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在產(chan) 品開發方麵,既要符合歐洲的法律法規,又要針對歐洲市場的特點做適應性開發,這都是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需要麵臨(lin) 的挑戰。




機構也紛紛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歐洲的市場遠景。中信證券預計,中國車企2025年、2030年海外銷量有看達300萬(wan) 輛、550萬(wan) 輛。中短期內(nei) ,燃油車出海貢獻較大,但新能源車出海遠景更加廣闊。“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中斷提升,歐洲作為(wei) 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最積極、燃油車退出計劃最堅定的地區,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看到達50%以上。”
緊接著是蔚來。10月8日淩晨,蔚來公布其三款最新車型ET7、EL7和ET5將通過訂閱模式在德國、荷蘭(lan) 、丹麥、瑞典四國開放預訂,但隻提供租賃服務,不直接銷售。早在今年7月,蔚來還在柏林建立了創新中心,用於(yu) 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以及能源技術研發。
“我記得剛來的時候路上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上是特斯拉,這兩(liang) 年比亞(ya) 迪、紅旗、蔚來等中國品牌越來越多,一開始感覺挺新鮮的,現在已司空見慣。”郝振霄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品牌挺受當地人歡迎的,我一個(ge) 朋友就買(mai) 了一輛上汽名爵。”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出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航運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眼中,挪威不僅僅是橋頭堡,更是全麵進軍歐洲乃至全球的盡佳練兵場。
在品牌向上突破的背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實現快速升級。而品牌溢價的來源,則是實實在在的產品力。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三電係統”,特別是最核心的動力電池上實現全球領先,加之在汽車智能化方麵的快速進步,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的底氣。

2021年既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井噴的一年,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也被稱作“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出海元年”。
出海遠景廣闊


從挪威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首先輻射同屬北歐的瑞典、丹麥、芬蘭等國家——上述四國正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排名前列的國家。國慶前夕,嵐圖在向挪威發送首批500輛FREE純電版、正式開啟歐洲之旅的同時公布,2023年起計劃進進瑞典、荷蘭、丹麥、以色列四國。

從(cong) 挪威到德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路線圖浮出水麵

2022年10月11日 10時 中國證券報



從橋頭堡到深進腹地


近兩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呈井噴式增長,並大舉進軍歐洲市場。上汽、紅旗、比亞迪、蔚來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紛紛吹響出海的號角,從橋頭堡挪威,到汽車產業腹地德國,以千帆競發之勢,勾畫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路線圖
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200萬輛,一舉突破多年來徘徊在100萬輛的狀態,同比翻番。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成為新動能,2021年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今年1-8月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97.4%,已超往年全年。
提升產品力是根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