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是航運業(ye) 邁向新時代的另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這場疫情突出了數字化的價(jia) 值,通往數字化未來的道路從(cong) 未如此清楚。溝通、協同與(yu) 合作是國際海事組織成功完成使命的關(guan) 鍵。”國際海事組織秘書(shu) 長林基澤4日表示。
《報告》以為(wei) ,未來一年數字科技對港航業(ye) 的影響將集中在:自動化改造方案日趨成熟、流程自動化(RPA)應用加速、智能算法賦能經營、業(ye) 務線上化提速、數據安全治理進化等方麵。
2018年12月,工信部等部委聯合編製的《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全麵強化頂層設計。研究製定我國智能船舶中長期發展規劃。深進分析智能船舶發展趨勢,明確智能船舶概念與(yu) 分級分類等。2019年5月,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分聯合發布《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明確2050年形成高質量智能航運體(ti) 係。2019年9月,中共中心、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廣泛應用智能高鐵、智能道路、智能航運、自動化碼頭、數字管網、智能倉(cang) 儲(chu) 和分揀係統等新型裝備設施,開發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係統等。
數字化深刻影響
在5日下午的一場分論壇上,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稱,經過近年來的應用探索,聰明港口建設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自動化碼頭,引領全球港口智能化發展;智能航運、聰明航道、智能檢測等穩步推進,北鬥、區塊鏈等技術行業(ye) 應用形成生動示範效應,特別是港航單證電子化等數字技術應用,有力支撐了疫情下國際物流供給鏈穩定暢通。
中遠海運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萬(wan) 敏4日表示,疫情在打亂(luan) 國際經濟秩序的同時,也加速了各行各業(ye) 的數字化進程。近年來,航運業(ye) 的數字化主要聚焦於(yu) 內(nei) 部驅動,企業(ye) 通過開發信息係統等手段進步效率、提升治理,實現降本增效。隨著數字化不中斷深進和客戶需求標準的大幅進步,企業(ye) 需要延伸資源鏈條,整合更多的外部節點,以打造全程解決(jue) 能力。因此,以區塊鏈技術為(wei) 核心的平台化應運而生,逐步形成企業(ye) 的外部驅動。數字化服務能力及與(yu) 之相匹配的供給鏈治理能力,將成為(wei) 航運業(ye) 新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據數字集裝箱航運協會(hui) (DCSA)估計,假如托運人在未來10年內(nei) 對電子提單的使用率能達到50%,每年可為(wei) 集裝箱航運業(ye) 節省40億(yi) 美元的本錢。”萬(wan) 敏說。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親(qin) 善大使徐祖遠5日就數字與(yu) 智能如何促進航運發展談了幾點建議:增強產(chan) 業(ye) 政策協力,培育持續向好的航運生態發展環境;完善配套法律法規,保障智能航運規範有序發展;加快行業(ye) 數據標準化建設,推進航運智能化轉型升級;強化行業(ye) 頭部企業(ye) 的引領作用,聚智攻堅開辟創新局麵;進一步發揮中國船級社作用,深度參與(yu) 國際標準製定;加大複合型人才培養(yang) 力度,賦能航運強國建設。
作為(wei) 航運大國,我國正在推動數字與(yu) 智能船舶技術的發展。
“行業(ye) 標準的缺失,輕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用戶隱私的泄露,形成數據孤島,成為(wei) 限製行業(ye) 發展的瓶頸。智能航運對於(yu) 數據的需求將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船舶本身,更需要全產(chan) 業(ye) 鏈的數據分享,從(cong) 而構成一個(ge) 整體(ti) 的數據網絡。”徐祖遠說,通過建立同一的行業(ye) 數據標準,共享產(chan) 業(ye) 鏈上的數據信息,增強數據的可獲得性和適用性,實現數據處理高效化,從(cong) 而為(wei) 自身的決(jue) 策製定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撐,提升數據的安全水平。
在11月5日下午舉(ju) 行的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數字與(yu) 智能”專(zhuan) 題論壇上,《全球港航信息化發展報告(2021版)》(下稱《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場規模達到2976.99億(yi) 元人民幣,海運報價(jia) 國際快遞,同比增長20.18%,並猜測2021年全年將漲至3505.64億(yi) 元,2022年有看突破4000億(yi) 元。
疫情的發生也更加凸顯了數字化轉型的價(jia) 值,國際物流,在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期間,航運業(ye) 的數字化也成為(wei) 高頻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