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基於(yu) 製造強國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結合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權威機構的最新統計數據,分別測算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印度、巴西和中國9個(ge) 主要製造業(ye) 國家的2019年度製造強國發展指數。
報告顯示,從(cong) 我國各分項指數來看,“規模發展”還是我國製造強國進程中的主要支撐力。從(cong) 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來看,我國仍未邁進“製造強國第二陣列”,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任重道遠。另外,我國成為(wei) 各國中唯一實現“質量效益”分項數值持續增加的國家,但因盡對差距明顯且提升幅度較小,質量效益在長時間內(nei) 還是我國製造業(ye) 的最大弱項。報告建議,“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持續推動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中國工程院等機構於(yu) 25日發布《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位居第四,屬第三陣列。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說,自2012年至2019年,中國、美國、德國等5個(ge) 國家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呈現增長態勢,物流治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論文 ,中國增長最為(wei) 明顯,增長數值為(wei) 18.53個(ge) 點。《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9個(ge) 國家製造強國發展指數排名及所處陣列相較2018年均未發生變化。美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持續高於(yu) 各國,處於(yu) 第一陣列,綜合上風突出;德國、日本穩居第二陣列,相對上風明顯;中國、韓國、法國、英國處於(yu) 第三陣列,韓進物流 ,中國居前。
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位居第四
專(zhuan) 家解讀
中國工程院昨天還發布了《中國製造業(ye) 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shu) —技術路線圖(2019)》。“製造業(ye) 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自2015年開始,兩(liang) 年轉動發布一次。72位院士、500多位專(zhuan) 家深進調研我國重點產(chan) 業(ye) 技術領域發展現狀,密切跟蹤全球產(chan) 業(ye) 技術最新進展,認真梳理各個(ge) 領域存在的短板基礎上,對企業(ye) 技術需求和各領域技術創新發展目標、關(guan) 鍵環節、關(guan) 鍵材料、關(guan) 鍵裝備等進行細致修訂,形成2019年版技術路線圖。根據路線圖,國際物流,預計到2025年,我國通訊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輸變電裝備、紡織技術與(yu) 裝備、家電產(chan) 業(ye) 五個(ge) 優(you) 先發展方向將整體(ti) 步進世界領先行列,成為(wei) 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責編:趙安妮(實習(xi) 生)、李棟)
原標題:我國製造業(ye) 整體(ti) 提升最快
“製造強國發展指數由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you) 化、持續發展四個(ge) 分項數值構成,能綜合反映一國製造業(ye) 的發展水平。”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誌華先容,“這幾年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在進步,與(yu) 發達國家差距在縮小。”
本報訊(記者 張航)中國工程院昨天發布《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從(cong) 2012年至2019年各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變化情況來看,我國成為(wei) 製造業(ye) 主要國家中整體(ti) 提升最快的國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先容,為(wei) 持續推動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要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持續促進優(you) 質要素資源向製造業(ye) 有效集聚。新華社記者 彭韻佳(據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