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港口作為(wei) 連接海洋和陸地的紐帶,對實現海洋環境可持續發展至關(guan) 重要。自然資源保護協會(hui) (NRDC)在世界海洋日當天發布了《港口規劃環評中的移動源排放評估國際經驗》報告,該報告探討了完善中國港口環評中的移動源排放評估的實施途徑。
NRDC亞(ya) 洲高級戰略主任費楠茉表示,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實施環評中提出的清潔空氣方案和潛在激勵項目能夠提高港口的競爭(zheng) 力,有助於(yu) 實現港口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贏。中國在製定“十四五”規劃之時,如果能夠強調進一步完善港口環評中的移動源排放評估,就可以從(cong) 決(jue) 策源頭降低港口開發建設對區域環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從(cong) 而促進港口行業(ye) 乃至區域經濟、社會(hui) 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世界一流港口的建設目標。
移動源評估和管理仍是薄弱環節
港口和航運業(ye) 在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其汙染排放對氣候變化、空氣質量和公眾(zhong) 健康也產(chan) 生了負麵影響。中國是航運大國,全球十大港口有七個(ge) 都在中國。在香港、深圳、上海等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港口和航運排放已成為(wei) 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hui) 綠色港口與(yu) 航運項目經理單靜濤表示,隨著一係列政策的出台,中國的港口與(yu) 航運業(ye) 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港口新建和擴建工程意味著水路與(yu) 陸路運輸可能會(hui) 進一步增加,如不采取適當的緩解措施,港口移動源造成的汙染排放將隨之增加。
“環評則是預防和減少航運和港口汙染排放的有效工具。作為(wei) 大型項目規劃前期的必要環節,環評特別是規劃環評可在項目決(jue) 策的早期對項目可能產(chan) 生的主要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並將預防和緩解措施結合到項目建設發展的決(jue) 策中。”單靜濤表示,經過近20年的探索與(yu) 實踐,中國港口規劃環評工作在防止港口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產(chan) 生不利影響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單靜濤也同時指出,移動源作為(wei) 港口的重要大氣汙染源,其評估和管理仍是港口規劃環評實踐中相對薄弱的環節,在相關(guan) 技術規範中雖有所體(ti) 現,但並非重點關(guan) 注的問題。一般的環評法規和港口環評專(zhuan) 業(ye) 規範均沒有提出對移動源排放進行管理和評估的具體(ti) 要求。
國際經驗:重視移動源排放評估與(yu) 管理的港口空氣更好
據了解,為(wei) 治理港口空氣汙染問題,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以及荷蘭(lan) 鹿特丹港在港口擴建和運營中充分重視港口相關(guan) 移動源排放評估與(yu) 管理。
單靜濤介紹,“這些國家均在各自的環境立法框架下執行港口規劃環評。”在港口規劃建設中,首先要求評估港口發展對環境和社會(hui) 造成的廣泛影響,包括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進行評價(jia) ,並形成了根據港口內(nei) 船舶等移動源排放來評價(jia) 汙染排放的係統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將港口環評和環境許可相結合的“雙保險”,支持港口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針對港口的環境監測還設計了後續跟進機製,用於(yu) 評估汙染排放控製的有效性並方便進行及時調整。
以荷蘭(lan) 鹿特丹港為(wei) 例,單靜濤介紹了該港口的移動源排放評估與(yu) 管理內(nei) 容。荷蘭(lan) 鹿特丹港包括中心的老港區以及新近開發的馬斯萊可迪二期港區(MV2)。在規劃港區擴建工程MV2的過程中,鹿特丹港進行了全麵、嚴(yan) 格的環境影響評價(jia) ,建立了包括港口周邊直接影響區、周邊住宅區和交通走廊的空氣質量模型。
同樣,在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也采取了一係列積極應對措施。單靜濤表示,“得益於(yu) 這些汙染防控措施,2018年洛杉磯港在集裝箱吞吐量相比於(yu) 2005年增加26%的情況下,硫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8%,氮氧化物減少60%。”
中國:應積極開展港口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
該報告指出,在環境影響分析中要求考慮項目造成的所有環境影響,以便對各類影響形成全麵的了解。就港口規劃環評來講,應分析港口規劃以及建設和運營的直接、間接和累積影響。國際經驗表明,為(wei) 全麵評估港口建設發展的環境影響,必須將船舶、港口機械設備、貨運卡車和火車機車等與(yu) 港口相關(guan) 的移動源汙染納入環境影響評估並進行適當分析。在中國的港口環評過程中,移動源排放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an) 注。但是,從(cong) 國際經驗的角度來看,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對此,報告為(wei) 中國改進港口環評中的移動源排放評價(jia) 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積極開展港口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開展收錄所有移動源和固定源的港口排放清單編製研究工作,並關(guan) 注清單的定期更新;二是完善綜合的港口空氣汙染模型,提高港口規劃環評分析的準確度,並在港口運營中持續關(guan) 注移動源的空氣汙染;三是將港口環評的地理範圍擴大到覆蓋港口貨運活動高頻區域的海洋邊界和陸地邊界;四是落實港口空氣汙染防控措施,強化環評的事中和事後監管;五是建立政府、港口企業(ye) 、航運公司等多方合作協調的機製,鼓勵社會(hui) 監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