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聯邦快遞-光明時評:別攔著快遞小哥了!

 新聞     |      2020-03-10 03:46

  3月6日,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現在初步預測,到3月中旬除湖北以外全網快遞基本能夠恢複常態。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出台政策,允許快遞員在測量體(ti) 溫正常後可以進入小區進行投遞服務。

  快遞員能不能進小區配送?這個(ge) 話題從(cong) 春節期間一直討論至今,它關(guan) 係到防疫安全,也關(guan) 係到人們(men) 生活的便捷程度。隨著全國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地方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上海,快遞小哥徐軍(jun) 2月28日拿到“無接觸式快遞員小區出入證”,成為(wei) 疫情後上海首位重新進入小區派送的快遞員。在杭州,宜昌物流 ,快遞員憑借健康碼中的綠碼也可進入小區配送快件。

  快遞員進小區配送並不等於(yu) 放鬆了防疫警惕,他們(men) 仍需要佩戴口罩,接受體(ti) 溫監測,憑健康碼證明自己的健康狀況,在投遞時也可以采取放在家門口再電話通知的無接觸配送方式。這樣一來,安全性和便捷性實現了更好的平衡,投遞“最後一百米”的現實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然而還有很多地方,快遞員依然無法進入小區,甚至製造了人為(wei) 聚集的場景。在封閉式小區諸多大門隻留一個(ge) 門通行的情況下,分屬於(yu) 不同快遞的小哥們(men) 紛紛在這唯一可通行的門口“擺攤”,各個(ge) 攤位前人來人往,人們(men) 在鋪滿地的快件中不停翻找,門口保安忙不迭地給穿梭的人們(men) 量體(ti) 溫做登記。

  這樣的現實情況顯然與(yu) “封閉小區”、“無接觸配送”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馳。限製活動是為(wei) 了減少聚集,如果限製了反而造成了聚集,那我們(men) 就要考慮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合適了。

  更何況還有電梯、樓道等小區內(nei) 公共場所感染風險的增加,以及居民出門時對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消耗。去小區門口拿一趟快遞,該噴的消毒液不少噴,該扔的手套還得扔,人們(men) 忍不住心疼這些來之不易的物資。這種尷尬的場景背後,有層層傳(chuan) 導的防疫壓力,也有粗暴的執行思路。麵對嚴(yan) 峻的防疫形勢,三亞(ya) 物流 ,很多政策在基層執行時變了味,“一律禁止”、“一概拒絕”,試圖用最小的成本解決(jue) 一切問題。疫情防控不能因噎廢食,“無接觸”並不等於(yu) 直接將小哥攔在門外。在防控形勢依然嚴(yan) 峻的地區,智能快遞箱、預約投遞、物業(ye) 分樓棟完成配送等都是更好的解決(jue) 辦法。這次疫情倒逼著快遞業(ye) 探索更多靈活的方式解決(jue) “最後一百米”的配送難題,也為(wei) 政府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契機。

  不隻是快遞小哥,還有外賣小哥、家政阿姨、維修師傅等,非常時期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和一些必要的訴求應該納入管理者的考量。政策製定和執行中的人文關(guan) 懷,反映著社會(hui) 的文明程度。如何采取更靈活的方式解決(jue) 人們(men) 關(guan) 心的問題,依賴更精細化的治理和多元的參與(yu) 。希望更多的小區為(wei) 執行防疫措施的外賣小哥敞開大門,希望更多的安全和便捷可以兩(liang) 全。(張永群)

[ 責編:王欣夷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