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海運費在線查詢-原油銷售停止、遠洋船舶隔離 中國製造供應鏈正麵臨一場攻防戰!

 海運新聞     |      2020-02-17 17:28

原油銷售停止、遠洋船舶隔離 中國製造供應鏈正麵臨(lin) 一場攻防戰!

2020年02月17日 11時 瞭望智庫

  

網絡示意圖

  在山東臨沂的一個村裏,經過漫長假期的年輕人小王已經憋壞了,他比任何時候都想去上班。然而村裏已經封堵路口,村民不允許任何人進出。即使能出村,到了鎮上會發現公路仍然封鎖,沒有客車可以通往他的向往之地:鄭州富士康。

  鄭州富士康是目前蘋果手機最大的組裝工廠,也是鴻海集團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據媒 體報道,鄭州富士康已於2月10日部分恢複生產。業內人士分析,由於複工時間晚於預期,蘋果手機將降產約10%。

  蘋果正在大賣的無線耳機出貨速度也會大幅度放緩。蘋果無線耳機三大供應商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和英業達的產能恢複尚待時日。即使AirPods的組裝工作複工,零部件供應參差不齊也可能影響最終產品的市場供應。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蘋果。Facebook暫停了最新款OculusQuestVR頭顯的訂購。在春節期間,一直處於缺貨狀態,開售日期被推遲到3月10日。

  這些商品短缺的背後,是疫情影響下全球供應出現紊亂。

  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費國,中國市場受疫情影響打了一個“大噴嚏”,全球主要商品的貿易幾乎都受到了波及:石油需求下跌了20%,煉油廠運營放緩,液化天然氣、煤礦生產減速……

  影響在全球發生連鎖反應。拉丁美洲對中國的原油銷售停止了,船舶在澳大利亞被隔離,印度尼西亞計劃停止從亞洲國家進口食品。從倫敦的銅到吉隆坡的棕櫚油,世界各地的大宗商品都在觀望中國。

  連鎖反應之下,中國製造的集群優勢會不會受到威脅?中國製造供應鏈如何更聰明更強大?針對當前供應鏈出現的紊亂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影響,如何應對?

  1、波及全球供應鏈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了全球供應鏈。

  首先跑不動的,是物流。

  海上運輸備受打擊。按體積計算,世界貨物貿易中約有80%是海上運輸,世界上十個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中的七個在中國。2月初,德國物流集團DHL報告指出,進出航空貨物,卡車和鐵路貨運服務受到嚴重幹擾。截至2月9日,Alphaliner海事谘詢公司根據中國主要港口的集裝箱觀察到,從1月20日開始中國港口出貨量下降20%。

  航空方麵,到2月10日,71家國際航空公司中有67家取消航班。航空運輸是易碎、易腐或高價值貨物的關鍵運輸方式之一,空中航行的中斷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化學產品、藥品,高科技產品和機械行業關鍵性產品的生產。如果航空旅行禁令持續時間延長,累積庫存耗盡,國內外企業可能會感受到藥品等商品的短缺。

  陸上交通,則呈現了本土性而非國際性的特點。它直接限製了工人流動,使貨物積壓。複工到恢複產能需要一個過程。複工多少,產能釋放多少,並不是一個工廠宣布複工就能滿負荷運轉了。

  上述因素交織傳導,使供應鏈呈現全球一損俱損局麵。

  以汽車產業為例。疫情重災區湖北,汽車產量占全國的8%左右,還分布了數千家零部件供應商,為全球供貨。僅以武漢東風大道來看,就聚集近2萬家企業,營收總和達到萬億級。包括7家整車企業,12個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零部件企業,每年汽車產量過百萬。除了湖北,上海、廣東、重慶、浙江等地區占據全國汽車產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都處於延長假期或者半複工狀態。

  零部件供應鏈失序加劇了國際汽車製造業震蕩。本田公司在武漢市的汽車工廠預計到2月17日以後恢複生產;豐田汽車在中國的四處工廠也預計延期至2月17日以後重啟,日本本土生產出現延遲的可能性升高。

  由於中國的供應鏈緊張,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在韓國的子公司RSM隻能間斷性停產釜山工廠。菲亞特克萊斯勒發出預警,供應鏈中斷可能在兩到四周內威脅到該公司一家歐洲工廠的生產。

  供應鏈緊張的影響,從中國各地輻射到韓國、日本等近鄰,進一步滲透到歐洲和美國本土。

  德國歐瑞公司預計,中國汽車製造商2020年第一季度可能會減產15%。受此影響,博世、麥格納國際和英偉達等汽車供應商計劃縮減產量。歐瑞預計2020年中國新車市場將下降2%,汽車公司麵臨利潤下降壓力。

  2、美歐重整隊形

  報道介紹,專 家們一直在努力控製中國出現的疫情。該國仍然希望通過嚴格的隔離規定來實現這一目標,例如對一些人實行嚴格的旅行限製和出門限製。

  美國國防部每年都會發布關於製造業基礎的調研報告,近年來用了大量的數據鼓吹中國製造威脅論。在2018年10月份出台的一份《美國製造業供應鏈彈性與脆弱性》報告中,詳細地指出了中國供應鏈對美國工業的影響與損害。這份報告指出軍方供應鏈存在著大量轉包,第二級、第三級等分包商存在著十種可能的風險,包括唯一供應商、單一供應商、脆弱的供應商、產能受限於市場供應等。報告列舉了由此可能導致的將近300種漏洞。

  2019年,美國開始對這些漏洞進行一一封堵。2019年11月一群美國探員“突襲”了紐約州長島的一家科技公司,逮捕了一批高管及員工,原因是該公司涉嫌向美國軍方出售號稱“美國製造”的監控和安全設備,但這些設備實際上產自中國。

  今年1月份,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Fox電視采訪的時候表態,這次疫情,有助於製造回歸美國。即使有些製造業搬不回美國,那最好也離開中國。

  5G首當其衝。2月初美國司法部長在大學與智庫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建議美國公司入股愛立信和諾基亞,期待這兩個公司分別為17%和14%的5G市場份額,加起來能夠對抗以華為為代表的40%的市場份額。

  同時,美國政府計劃與微軟、戴爾、AT&T等合作,開發替代華為的5G產品。此前微軟、戴爾等並未像華為那樣開發5G基礎架構硬件,而是主要開發通用的工程標準,以允許5G軟件開發人員在5G硬件上完成開發。現在美國把方向直接下沉,瞄準到華為的基礎優勢這一核心上。

  美國商務部正在部署修改長臂管轄原則,將管控範圍從美國技術占比的25%降到10%。一旦實施,就意味著大量日韓零部件將無法為華為供貨。2019年作為對美國元器件的替代,華為采購日韓部件的總量超過200億美元,增長超過50%。

  同樣,海康威視、大華、大疆等出現在美國實體清單上的優秀製造企業,也將麵臨長臂管轄的挑戰。

  全球化分工精神,正因美國的擠壓而被削弱。

  來自歐盟國家的態度同樣不容忽視。1月份,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發表聲明,表示中國對企業的國家補貼和排斥外國企業的自我封閉機製,導致了德國和中國機械製造商之間的不公平競爭。該組織是德國“工業4.0”的發起者和主要推動者,代表了6000多家機械製造商的利益。在2019年前9個月,德國機械向中國出口了16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VDMA此次出台的這份小型報告名稱為《中國對手:貿易政策工具新調整》。報告呼籲德國和歐盟審查歐盟的貿易政策工具,應對中國的新形勢。值得注意的是,VDMA批評中國不僅向國有企業,而且也在向私營企業發放補貼。

  這些來自歐洲非政府組織的呼聲,有愈演愈烈之勢。

  3、守護中國製造供應鏈

  全球供應鏈都是相互鑲嵌的。中國疫情打亂了全球的製造業務,是因為中國經濟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16%,是2003年SARS時的四倍。

  全球受影響最大的產業是什麽?根據歐瑞公司的預測,影響最大的三項產業是家庭用品、高科技產品、紡織產品;其次是機械設備、橡膠、醫藥和醫療用品及化學品。這主要是跟中國出口占比有關,影響最高的三大產業,在中國2018年的出口全球占比都超過20%,日用品更是超過33%。高科技產品中,智能手機、VR頭顯、遊戲主機等技術類產品都將會出現供應短缺現象。隨著這些行業的生產中斷,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這些產業的公司有可能尋找替代供應商。

  這次疫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教訓:就目前而言,大多數企業過於依賴一兩個主要供應來源。相信許多公司,都會從中學習並建立有彈性的供應。如果一家企業有多個相同產品的供應商,那麽在出現緊急狀況的時候,它們可以將損失降到最小。非常有可能出現的變化是,分布式供應鏈將取代集中式供應鏈,多元供應商取代單一供應商。

  但是,想打開供應鏈的結並不容易。供應鏈具有強烈的結網效應,有些網狀節點是死扣,很難解開。工業巨頭都想避免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但這一點其實很難做到,尤其是對源頭供應商。荷蘭ASML的光刻機再牛,它的鏡頭也必須依賴德國蔡司,獨此一家,別無二店。

  有些依賴,則非常隱蔽。例如豐田汽車非常注意維持多元供應商的局麵,最後也很難解開汽車電子的硬結。以控製燃料噴射的ECU為例,1992年豐田對電裝公司的依賴度是75%,到2007年隻有43%;而ABS的ECU,對電裝公司的依賴從1992年的64%下降到了2007年的1.7%。

  盡管如此,隨著芯片微型化發展,關鍵產品越來越隱形地集中在寡頭手中。看上去豐田有多個供應商,但其實最後還是又回到了對瑞薩的依賴,仍然是單極集中。這種風險在2011年關東大地震中被集中釋放出來。當時瑞薩工廠受損嚴重,因此豐田同一零部件的多家供應商全部斷貨。豐田隻好派遣2500人前去關東現場援助瑞薩電子的工廠,這樣一圈一圈地解開供應鏈的二級承包商,再到一級承包商複工,最後才輪到豐田的產能啟動。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各級供應商都有嚴密的工藝流程耦合,涉及到幾百個工序,一旦完成“生產線認可”,再次改動將是傷筋動骨的大事。因此臨時換流程幾乎是不可能的。

  福耀玻璃則給出了另外一種對策。2月9日美國第92屆奧斯卡,福耀玻璃意外成為新明星。一部以福耀在美國工廠經曆為主題的《美國工廠》,獲得了最佳紀錄片。這是中國製造最為艱難的一次國際化突破。福耀玻璃的工人基本是美國最底層,是美國傳統製造的餘燼。如果沒有福耀玻璃,他們可能會四處隨風而去。這個工廠前身是已經停產的通用汽車雪佛蘭皮卡,這裏曾經1分鍾就可以生產一台皮卡。福耀利用這個巨人的廢墟,用人性的視角和充分的透明克服了文化的巨大溝壑,通過四年時間完成盈利。這意味著中國製造正在奏出另外一種全球化的旋律。《美國工廠》從更寬廣的視角,證明中國製造可以在全球化版圖上,有更加積極的布局方式。中國製造需要這樣的故事。

  不是所有的行業都具有供應鏈網狀效應的保護,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像福耀玻璃那樣找到好的妥協方案,中國製造供應鏈麵臨一場攻防戰。這裏麵既有來自美國的擠壓、歐盟日本的警惕,也有其他國家的虎視眈眈。各國企業是否會鬆動其在中國的供應鏈,還是中國供應鏈的結網效應令其最終無法替代?

  按照全球產業鏈環節的影響程度,確定當前優先複工、有序複工的次序是第一步,理解產業鏈鬆動可能帶來的持久風險,應是比當下的經濟增速更為重要的戰略關注點。國外製造商會迫切尋找潛在替代商,這些鏈條一旦失去,就很難再補回來。

  疫情勢必會重塑全球供應鏈分工格局。如何分行業、分層次守護好中國製造供應鏈,需要一套係統對策。

  來源:瞭望智庫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