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新機場時代-紐約國際空運

 空運新聞     |      2019-08-24 20:02

新機場時代

  北京新機場全麵竣工,即將在9月30日正式運營,為(wei) 國慶70周年獻禮。北京因而將成為(wei) 繼上海之後第二個(ge) 雙機場城市。而成都第二機場亦將在明年完工。身為(wei) 一線城市的廣州、深圳,均將第二機場提上發展日程。雙機場,悄然成為(wei) 國際大都市的比拚標準。新機場建設熱潮正在席卷全國,到2020年全國將新建、續建超過70個(ge) 機場。這對於(yu) 加強基建投資拉動增長、改善城市綜合發展品質、統籌區域經濟一體(ti) 化、推動“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都有巨大意義(yi) 。新機場,正成為(wei) 中國經濟再起飛的重要平台。

  6月30日,地處北京中軸線最南端延長線上的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及配套工程全麵竣工,進入綜合調試階段,在9月15日之前將完成實操演練各項準備工作。一個(ge) 超級一體(ti) 化綜合交通樞紐,距離9月30日全麵投入運營,隻有一步之遙。

  以新機場為(wei) 國慶獻禮,並非第一次。1999年10月1日,上海浦東(dong) 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上海成為(wei) 中國大陸第一個(ge) 雙機場城市。這一天,是新中國50周年大慶。時隔20年,北京成為(wei) 繼上海之後,第二個(ge) 雙機場城市,同樣以此為(wei) 國慶獻禮。

  按照國家主席習(xi) 近平2017年2月考察時所作的定位,“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ge) 新的動力源。”

  1

  北京第二機場

  有“全球航空經濟第一人”之稱的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卡薩達有一句名言:“長期以來,城市的輪廓和命運都取決(jue) 於(yu) 交通運輸方式。如今,是航空運輸的時代。”

  2015年英國《衛報》評選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北京新國際機場與(yu) 沙特王國塔、港珠澳大橋、烏(wu) 克蘭(lan)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新掩體(ti) 、麥加皇家鍾樓費爾蒙酒店、倫(lun) 敦橫貫城鐵Crossrail工程、巴黎FFR大體(ti) 育場等七項超級工程共同入選。

  按照設計目標,擁有7條跑道的大興(xing) 國際機場2021年和2025年將分別實現旅客輸送量4500萬(wan) 和7200萬(wan) 人次,2040年遠期目標是超1億(yi) 人次。大興(xing) 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ti) 航站樓,建築麵積約140萬(wan) 平方米,相當於(yu) 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

  年旅客輸送量既是衡量一座民航機場活躍度的指標,也是一個(ge) 地區經濟活躍度的風向標。大興(xing) 機場東(dong) 北方向60多公裏的首都機場,不到50秒就有一架航班起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18年旅客輸送量突破1億(yi) 人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亞(ya) 特蘭(lan) 大機場。目前,全球年旅客輸送量超過1億(yi) 的隻有這兩(liang) 座機場。

  由於(yu) 超負荷運轉,首都機場已無法滿足高速增長的客運需求,每天大約有300個(ge) 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每年近1000萬(wan) 人次的潛在需求因而流失。首都機場各項指標的增速,都在放緩。飛機起降架次增速2009年達到過近13%的峰值後,從(cong) 2013年以後降至3%以下。而隨著京津冀地區人口規模和經濟增長,以及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還將對北京提出更大的航空需求。據測算,北京地區航空客運需求2020年為(wei) 1.4億(yi) 人次,2025年為(wei) 1.7億(yi) 人次,2030年將達到2億(yi) 人次。

  ■ 大興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建築麵積約140萬平方米,相當於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

  而北京原有的南苑機場,始建於(yu) 1910年,是北京第一座機場,也是一座軍(jun) 民合用機場,隻對軍(jun) 方背景的中國聯航及個(ge) 別支線航空公司開放,2018年旅客輸送量僅(jin) 為(wei) 650萬(wan) ,並不具備北京第二機場的功能。因此,建設一座新機場,分流首都機場壓力,承接更大需求,早已是燃眉之急。

  實際上,興(xing) 建北京新機場從(cong) 1990年代就開始醞釀。1993年,北京市初步規劃了張家灣和龐各莊兩(liang) 個(ge) 場址。2002年,民航總局牽頭組織了一次選址調研,選出了四個(ge) 備選場址,以廊坊的舊州為(wei) 首選。2004年,北京市規劃委又進行了新一輪調研,同樣選出了四個(ge) 備選場址,重點推薦的是北京大興(xing) 南各莊和河北固安西小屯兩(liang) 處。

  到了2006年,新一輪選址工作正式啟動,考察了京津冀範圍內(nei) 十幾個(ge) 場址,直到2009年最終確定了北京大興(xing) 區南各莊作為(wei) 首選場址。綜合來看,這裏離主客源地較近,空域環境和外部配套條件較好,區位上能便利地連通京津冀。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機場工程舉(ju) 行開工典禮。

  在空間布局上,大興(xing) 機場充分考慮了旅客的出行體(ti) 驗。為(wei) 了應對1億(yi) 人次量級的旅客壓力,新機場在全球首次采用雙層出發設計。並且構建智慧機場Airport 3.0,利用物聯網技術、雲(yun) 計算、個(ge) 人智能終端機、AI技術等,打造更為(wei) 開放的信息共享平台,方便旅客智能化出行。

  首都機場T3航站樓,由於(yu) 周邊條件限製,T3兩(liang) 側(ce) 跑道的間距僅(jin) 有1525米,將T3航站樓壓縮為(wei) 縱向的一條,國際旅客不得不乘坐軌道捷運係統接駁。而大興(xing) 機場單點放射構型有效控製了航站樓的指廊長度,樓內(nei) 的分區運行模式又進一步縮短了旅客步行距離,安檢後旅客最遠步行距離約為(wei) 600米,既省去了建設內(nei) 部捷運係統,又提升了旅客出行效率。

  ■ 大興國際機場跑道

  大興(xing) 機場還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空管自動化係統,首次引入進離港排序功能,對進港和離港航班自動排序,減少飛機盤旋和跑道等待,合理調配空域和機場資源,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

  1

  “最強大腦”

  北京新機場,不僅(jin) 將對京津冀民航格局產(chan) 生深遠影響,還將直接助力雄安新區的“千年大計”。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jun) 認為(wei) ,大興(xing) 機場的投運可以快速釋放首都機場超容運行壓力,更將是支撐首都、京津冀發展的綜合交通樞紐。

  大興(xing) 機場到天安門直線距離46公裏,距離天津市區80公裏,距離雄安新區約55公裏,處於(yu) 京津雄三角形的中心。新機場是以航空為(wei) 中心,是集高鐵、軌道、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於(yu) 一體(ti) 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空管係統是保障民航飛行安全的重要支柱。今年8月,全國最大的終端管製中心在首都機場附近的北京順義(yi) 李橋鎮投入運行。到2020年秋夏航季,這裏平均一天將指揮2900架次左右的飛機。北京終端管製中心將成為(wei) 指揮京津冀地區民航運輸的“最強大腦”,管製區域將達到3.45萬(wan) 平方公裏,比現行麵積擴大了近90%,覆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xing) 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未來石家莊正定機場也可能加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jun) 擴估算,京津冀要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經濟總量要對標2萬(wan) 億(yi) 美元,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將達到15%至20%。

  世界級城市群的成長要率先實現交通突破,民航作為(wei) 綜合交通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必要先行一步。隨著北京新機場的建成,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xing) 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為(wei) 主體(ti) 的京津冀機場群將一舉(ju) 成為(wei) 東(dong) 北亞(ya) 區域最大的機場群。

  其中,大興(xing) 機場、首都機場分別覆蓋不同的客戶領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雙樞紐”;濱海機場將發展成為(wei) 區域樞紐機場,成為(wei) 北方國際航空貨運中心;石家莊正定機場將發展成為(wei) 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樞紐。

  ■ 即將開通的地鐵新機場線及大興國際機場高速。

  大興(xing) 機場與(yu) 首都機場均定位為(wei) “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在航空業(ye) ,“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是指在全球機場體(ti) 係中處於(yu) 關(guan) 鍵地位的機場,總輸送量以及國際輸送量都在全球機場體(ti) 係中排名前50位。倫(lun) 敦、紐約、巴黎、東(dong) 京、上海等世界級超大城市,均為(wei) “雙樞紐”城市。

  “雙樞紐”之間又有不同功能差異。按照中國民航局2018年底發布的規劃,大興(xing) 機場是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首都機場則定位為(wei) 亞(ya) 太地區的重要複合樞紐,服務於(yu) 首都核心功能。可以說,首都機場側(ce) 重服務北京這一“點”;大興(xing) 機場則服務京津冀區域這一“麵”。可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性全域中,大興(xing) 機場的樞紐地位更為(wei) 關(guan) 鍵。

  大興(xing) 機場建成通航之時,其周邊的交通市政配套等基礎設施也將同步投入使用。機場周邊,集高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於(yu) 一體(ti) 的“五縱兩(liang) 橫”綜合交通,將加速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五縱”指大興(xing) 機場至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快速軌道、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鐵、大廣高速北京六環至黃垡橋段、京台高速北京五環至市界段、北京城區經新機場至霸州高速公路。另外,還有一條京雄高速公路支線抵達北京新機場。“兩(liang) 橫”指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

  城市快速軌道新機場線一期6月份試運行,列車“白鯨號”最高時速160公裏,從(cong) 北京南三環草橋到大興(xing) 機場僅(jin) 需19分鍾,是名副其實的國內(nei) 地鐵第一速度。預計將於(yu) 2020年11月底貫通運營的京雄城際鐵路,將連接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和河北雄安新區。

  借助“五縱兩(liang) 橫”網絡,從(cong) 大興(xing) 機場,1小時左右可通達天津、唐山、保定等城市,周邊節點城市將被納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2小時左右可通達石家莊、濟南等城市,3小時左右可通達太原、鄭州等城市。

  ■ 500名保潔人員投入大興機場擦亮新國門。

  1

  京津冀支點

  航空經濟學家卡薩達認為(wei) ,“航空運輸正在成為(wei) 21世紀經濟的引領方式,航空運輸構建的物聯網絡形成了新的城市形態:航空城和航空大都市。”在機場周圍發展賓館、娛樂(le) 場所、辦公、會(hui) 展、自由貿易區以及產(chan) 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就形成了航空城;沿著機場交通走廊形成的臨(lin) 空產(chan) 業(ye) 和住宅發展帶則代表著航空大都市的形象。

  作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的重大舉(ju) 措,大興(xing) 機場的戰略定位除了滿足區域航空客貨流量增長的現實需要外,還要推動北京城南轉型發展,優(you) 化首都功能布局,通過構建綜合交通體(ti) 係和加快臨(lin) 空產(chan) 業(ye) 聚集,推進京津冀城市群的整體(ti) 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表示,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下,北京新機場在服務首都的同時,更要側(ce) 重於(yu) 服務雄安新區發展,服務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從(cong) 而與(yu)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實現錯位發展。大興(xing) 機場在立足東(dong) 北亞(ya) 的同時,還將麵向西亞(ya) 、東(dong) 歐、北非,服務於(yu)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將成為(wei) 中國融入世界格局的重要接入點、全麵開放新格局中的核心支撐點。

  航空專(zhuan) 家曹允春指出,雄安新區未來要發展高端高新產(chan) 業(ye) ,而且是在全球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產(chan) 業(ye) ,未來一定會(hui) 對航空運輸產(chan) 生大量需求,大興(xing) 機場則將有效支撐這一需求。

  雖然目前京津冀四大機場即北京首都機場、大興(xing) 機場、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正定機場,都由首都機場集團實行一體(ti) 化運營管理,但各地政府在產(chan) 業(ye) 、稅收等經濟利益問題上勢必仍有各自的訴求和考量。未來會(hui) 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如何因應也是個(ge) 考驗。

  以橫跨京冀的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為(wei) 例,核心區麵積約150平方公裏,其中北京部分約50平方公裏,河北部分約100平方公裏。要發揮整體(ti) 作用,就需要由統一的管委會(hui) 進行運營管理,這同樣離不開省際的協調統籌。

  ■ 未來20年新機場帶來的經濟貢獻將縮小南北城差距。

  目前在國家層麵,成立了北京新機場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組長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擔任,成員單位還包括中國民航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海關(guan) 總署、中央軍(jun) 委聯合參謀部、空軍(jun) 、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鐵路集團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等,涵蓋了國務院、軍(jun) 隊、地方政府、中央企業(ye) 等各方力量,負責統籌協調各方麵的關(guan) 係,推進工程建設、配套設施、運行維護、安全保障、空域管理等工作。

  中國民航局還成立了北京新機場建設及運營籌備領導小組、北京新機場投運總指揮部,組長由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兼民航局局長馮(feng) 正霖擔任。

  此外,京津冀三地也會(hui) 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機製,通過定期的聯席會(hui) 議,加強統籌,加強行業(ye) 部門和建設單位之間的銜接。

  1

  南城崛起

  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是京津冀區域發展乃至國家發展的新引擎,但其首先是北京的一個(ge) 世紀項目。借由新機場開通的契機,北京也將解決(jue) 自身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列在了更重要位置。

  南北不均、南部發展滯後,一直是困擾北京的短板。新機場落子城南,為(wei) 北京未來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誌毅此前曾表示,從(cong) 經濟拉動角度看,僅(jin) 新機場自身工程、駐場單位配套工程和綜合交通等市政配套工程投資就達到4100億(yi) 元。

  北京市發改委基礎設施處處長來現餘(yu) 指出,包括交通路網在內(nei) 的機場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在服務機場的同時,也夯實了北京南部地區的發展基礎,通過這一係列工程建設,將會(hui) 加快補齊南城在交通和公共服務上的短板。

  2018年9月19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誌著“城南計劃”3.0時代的到來。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邏輯是“孔雀東(dong) 南飛”,這也是“城南計劃”的政策主軸:“城市南部地區緊鄰首都功能核心區,居於(yu)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中間,是‘一核兩(liang) 翼’的腹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門戶。”

  通州副中心與(yu) 北京新機場兩(liang) 大引擎,前者串聯北京中心城區、通州副中心、大興(xing) 區和津冀地區的京津發展走廊;後者貫通北京中心城區、京冀南部地區和雄安新區的京雄發展走廊。

  而“城南計劃”中對大興(xing) 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的定位為(wei)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打造北京發展的新引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高地。”

  例如,中關(guan) 村就將入駐新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建設國際臨(lin) 空創新園,引進國際一流創新創業(ye) 機構、項目和人才,發展前沿技術產(chan) 業(ye) 。為(wei) 推進省市協同發展,城南計劃還提出建議:“積極推動京冀兩(liang) 地共建共管北京新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和責任分擔機製。”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誌毅指出,未來20年新機場累計將為(wei) 北京市帶來超過8.6萬(wan) 億(yi) 元的經濟貢獻,推動北京南部區域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0%提升至32%左右,對於(yu) 縮小南北城差距,形成北京市經濟總體(ti) 平衡發展的格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探花”成都

  緊隨北京之後,躋身雙機場三甲“探花”的,不是一線城市廣州、深圳,而是西南地區航空樞紐成都。正在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將於(yu) 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這是成都的第二座國際機場。成都將成為(wei) 繼上海、北京之後國內(nei) 第三個(ge) 擁有兩(liang) 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效果圖

  2018年,成都雙流機場客運量達5287.7萬(wan) 人次,僅(jin) 次於(yu) 北上廣,位居全國第四。同期,躋身全國前十的昆明長水、西安鹹陽、重慶江北等西部大型機場,分別為(wei) 4708.8萬(wan) 、4465.3萬(wan) 、4159.6萬(wan) 人次。成都坐穩了西部地區航空樞紐頭把交椅,成都機場作為(wei) “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國際機場”“航空第四極”的地位更加凸顯。

興(xing) 建新機場,成為(wei) “航空第四極”的新支點。天府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四川曆史上投資體(ti) 量最大的單體(ti) 項目,總投資718.6億(yi) 元。

  按進度規劃,天府機場2020年建成3條跑道、2座航站樓。滿足年旅客輸送量4000萬(wan) 人次、貨郵輸送量70萬(wan) 噸、飛機起降32萬(wan) 架次需求。項目遠期還將再新建3條跑道和2座航站樓,滿足年旅客輸送量9000萬(wan) 人次、貨郵輸送量200萬(wan) 噸、飛機起降71萬(wan) 架次需求。

  天府機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同樣有許多創新。“成都—自貢—宜賓”高鐵貫穿航站樓和飛行跑道,旅客可以乘坐高鐵抵達機場,實現高鐵與(yu) 飛機之間的無縫對接。未來,時速350公裏的京昆、蓉京兩(liang) 條高鐵線路也將不限速穿越機場,這在全球屬於(yu) 首例。

  天府機場還首度引進了PRT(個(ge) 人快速公交),采用自動充電、無人駕駛、專(zhuan) 用軌道。軌道全長4800米,時速可以達到40公裏。此前隻有倫(lun) 敦希思羅國際機場有這項技術。成都是全球第二家、亞(ya) 洲第一家擁有PRT的機場。

  與(yu) 北上廣相比,地處西部內(nei) 陸的成都,有著特殊的區位優(you) 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都位於(yu) 中國西麵。由成都直飛南亞(ya) 、中亞(ya) 、中東(dong) 、非洲、歐洲,都更為(wei) 便捷,具有良好的全球易達性。為(wei) 擴大“朋友圈”,成都機場提出了“深耕歐非、加密美澳、覆蓋亞(ya) 洲、突出東(dong) 盟”的方針,規劃開拓航線網絡,國際航線數量在中西部地區位居第一。

  而放眼全國,上海、廣州、成都、北京四大航空樞紐,分別布局東(dong) 、南、西、北,共同構成了中國機場格局的“黃金菱形”。

  民航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胡華清認為(wei) ,2019年將是民航係統的變革元年,北京新機場加上明年成都新機場運營,帶來的是整個(ge) 航空運輸市場的重大變革,包括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航空樞紐的形成,與(yu) 當地經濟規模、城市活力、機場布局等綜合因素息息相關(guan) 。機場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空港概念,而是整合了空港、產(chan) 業(ye) 、城市一體(ti) 化的特殊城市單元,是全球生產(chan) 和商業(ye) 活動的重要節點。機場能吸納更多的經濟要素聚集到城市,也會(hui) 在機場的周邊形成臨(lin) 空經濟形態,通過航線網絡連接國內(nei) 外大城市,從(cong) 而形成開放型經濟。2017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打造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臨(lin) 空港經濟,將成為(wei) 自貿區的重要支柱。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羅霞認為(wei) ,新的臨(lin) 空產(chan) 業(ye) 集群將推動成都經濟空間布局向“多點多極”發展,成都的城市定位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布局,“一帶一路”為(wei) 成都實現國際產(chan) 能合作提供重要機遇,成都將成為(wei) 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對外開放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積極建設新機場的不止是成都,但“雙機場”城市卻門檻極高。同為(wei) 副省級城市的山東(dong) 青島,新建設的膠東(dong) 國際機場即將在年內(nei) 啟用,屆時將成為(wei) 山東(dong) 省最大的機場。而同時,現有的流亭國際機場將停用。

  青島為(wei) 什麽(me) 不能像成都保留雙機場?青島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啟星表示,經過論證從(cong) 空域、容量、飛行程序、綜合管理等方麵考慮設置“兩(liang) 場”是不可行的。首先膠東(dong) 和流亭離得太近,隻有約26公裏。而上海、北京、成都兩(liang) 大機場之間距離都有約60公裏。不可能兩(liang) 個(ge) 機場同時使用,這對於(yu) 飛機起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除了這一原因,是否能夠成為(wei) “雙機場”樞紐,更重要的在於(yu) 需要國家從(cong) 總體(ti) 航空發展方麵進行謀篇布局,必須有足夠的客流規模和交通需求作支撐。從(cong) 以往來看,大部分城市在新建機場後都是“以新代舊”。客運規模僅(jin) 次於(yu) 成都的兩(liang) 大西部航空樞紐西安、昆明都是如此。例如西安的西關(guan) 機場被鹹陽機場所取代,昆明的巫家壩機場被長水機場所取代。

  1

  廣深奮起直追

  廣州、深圳輿北京、上海並列為(wei) 四大一線城市,而且廣州還是僅(jin) 次於(yu) 京滬的第三大航空樞紐。麵對成都彎道超車,搶先一步成為(wei) “雙機場”城市,華南雙雄自然不能坐視。

  廣州白雲(yun) 國際機場2018年完成旅客輸送量6973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6%,排名全國第三,僅(jin) 次於(yu)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dong) 國際機場。

  早在2017年6月,廣東(dong) 就印發文件,計劃2017-2020年投資約880億(yi) 元,建設包括廣州第二機場在內(nei) 的16個(ge) 項目,形成“5+4”骨幹機場格局。去年,廣州市增城區發布空港產(chan) 業(ye) 園規劃,外界因而盛傳(chuan) 廣州第二機場已確定將落戶增城。

  2018年12月,廣州市發改委表示,規劃建設廣州第二機場對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廣州國際航空綜合交通樞紐和構建樞紐型網絡城市具有重要意義(yi) ;對促進地區經濟社會(hui) 創新發展、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具有現實意義(yi) 。但廣州第二機場尚處於(yu) 規劃論證階段,增城區正果鎮為(wei) 預選場址之一。

  ■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018年完成旅客輸送量6973萬人次,同比增長6%,排名全國第三。

  今年2月,增城區又發布《增城空港產(chan) 業(ye) 園發展概念規劃及集疏運係統規劃》,再度提出,增城建設機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將擴展白雲(yun) 機場的貨運功能,承接客運功能。

  同月18日,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guan) 於(yu) 機場建設作出專(zhuan) 門部署:“將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

  而在廣東(dong) 省層麵,2018年省兩(liang) 會(hui)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投入350億(yi) 元在佛山市高明區積極推進規劃建設“珠三角幹線機場”。2019年廣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提出建設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廣東(dong) 省發改委隨後表示,二者實際為(wei) 同一機場項目,已按照中國民航局的規劃,統一表述為(wei)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所以,廣州第二機場落戶佛山,將是大概率事件。

  深圳第二機場同樣將突破行政轄區界限。《廣東(dong) 省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建成運營的惠州機場定位為(wei) 幹線機場,主要服務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東(dong) 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2017年2月,廣東(dong) 省又確定:把惠州機場“列為(wei) 珠三角五大機場之一、深圳第二機場”。從(cong) “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到定位為(wei) “深圳第二機場”,無疑是將惠州機場提升到一個(ge) 新高度。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hui) 表示,深圳已明確了自身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格局中的新定位,將與(yu) 香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成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門戶。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寶安機場第三跑道和航站樓建設,適時推進T4航站樓建設。此外,還在積極謀劃建設深圳第二機場。

  與(yu) 北京新機場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類似,廣州、深圳的第二機場,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和經濟融合,以機場群服務和壯大城市群。特別是廣州、深圳第二機場均是跨區域落戶臨(lin) 近的佛山、惠州,對於(yu) 推進廣佛同城、深惠一體(ti) 化都是強力的粘合劑,織密大灣區城市群網絡。

  ■ 與北京新機場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類似,廣州、深圳的第二機場,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和經濟融合,以機場群服務和壯大城市群。

  1

  上海第三機場?

  作為(wei) 第一個(ge) “雙機場”城市,上海也麵臨(lin) 著航空運量趨於(yu) 飽和的挑戰。2018年浦東(dong) 機場客流量達到7405.4萬(wan) 人次,虹橋機場已達到4362.8萬(wan) 人次,逼近極值。

  擴建現有機場和新建第三機場,成為(wei) 兩(liang) 大選項。今年6月,經過三年半的建設,上海浦東(dong) 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主體(ti) ——衛星廳竣工,預計今年內(nei) 投運。總建築麵積62.2萬(wan) 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單體(ti) 最大的衛星廳,可為(wei) 浦東(dong) 機場新增83座登機橋和125個(ge) 近機位。浦東(dong) 機場年旅客輸送量保障能力將達到8000萬(wan) 人次。浦東(dong) 機場還將規劃建設新跑道,進一步拓展運輸能力。

  不過,坊間關(guan) 於(yu) 興(xing) 建上海第三機場的傳(chuan) 聞,卻一直不曾止歇。比較熱門的選址包括崇明、奉賢、江蘇昆山、南通海門等。民航華東(dong) 管理局局長蔣懷宇認為(wei) ,基於(yu) 區位、市場尤其是空域等優(you) 勢經過專(zhuan) 業(ye) 調研,建議機場選址在虹橋機場以西30公裏昆山市域內(nei) ,並與(yu) 江蘇省合作建設和運營。

  但今年3月1日,中國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顧曉紅表示,民航局尚未受理過上海第三機場選址的申請。在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中,也沒有上海第三機場。

  進入下半年,上海第三機場風雲(yun) 再起。7月12日,南通市市長徐惠民表示,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已被列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成為(wei) 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和上海虹橋機場、浦東(dong) 機場共同組成上海航空主樞紐。

  今年年初,江蘇南通新機場選址塵埃落定,確定選址於(yu) 南通下轄的海門市,規劃麵積20平方公裏,設計年輸送量5000萬(wan) 人次。1月28日至30日,南通新機場選址報告評審谘詢會(hui) 召開,中國民航局、東(dong) 部戰區空軍(jun) 、江蘇省相關(guan) 部門及上海市發改委、交通委、上海機場單位等部門參加會(hui) 議。專(zhuan) 家組認為(wei) ,建設南通新機場是長三角一體(ti) 化加速推進背景下跨江融合發展的需要,是區域民航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的需要。

  南通機場與(yu) 浦東(dong) 、虹橋“三足鼎立”,共同支撐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某種意義(yi) 上坐實了南通機場作為(wei) “上海第三機場”的地位。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長三角要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2018年在全國37個(ge) 千萬(wan) 級機場中,長三角地區有上海浦東(dong) 、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寧波櫟社、溫州龍灣、合肥新橋這7個(ge) 機場輸送量邁入千萬(wan) 級行列。此外,2018年長三角的七個(ge) 千萬(wan) 級機場中,浙江占了3個(ge) ,江蘇隻有1個(ge) 。南通機場的建設,對於(yu) 江蘇的民航發展,也將產(chan) 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可以看出,在國務院公布的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三份重要的“區域發展規劃綱要”中,“世界級機場群”成為(wei) 共同的關(guan) 鍵字。機場在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