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中小企業可能是跟物流代管個人交易 -美國FBA海派

 海運新聞     |      2022-04-21 12:17
那麽,如何解決中小製造業和外貿企業麵臨的物流困境?對於物流從業職員來說,能否開辟一個新的業務模式?
一般而言,大型製造業或貿易企業會從自身貿易需求出發,將其上升到供給鏈的高度,用戰略的眼光看待物流環節,因此,配置了專屬的職員或者團隊進行供給鏈治理,也願意為了供給鏈穩定而支付高昂的價格。




未來發展遠景良好

在實踐中,筆者以為,通過托管或者代管國際物流供給鏈的形式或許能緩解中小企業麵臨的困局,同時也為國際物流企業從業職員提供一種新的業務模式。

之後根據物流鏈路長的情況,確定需要國際貨代,本地報關行及其合作車隊和跨境倉庫三類供給商往完成整個物流工作。由於涉及國外提貨,所以國際貨代需要選擇在提貨地有直屬公司的,而非通過代理合作協議約束合作公司。
托管/代管實操有效

針對貨量未幾的情況,終極選擇了規模不是很大,國際排名在10到20名之間的國際貨代,這樣既保證了操縱能力和質量,同時這種規模的貨代也能提供空運、鐵路、倉儲多種物流產品,一旦客戶有相關需求,不必另外尋找新的供給商,還能根據優先級,有效地調動貨代公司內部資源,獲得優質服務。
所以筆者以為,可以由部分大型國際物流公司或者行業協會來牽頭推出這類業務模式,這樣就會有足夠多的業務機會,同時可以給從業職員提供托底收進保障,假如客戶數目不足可以安排代管職員同時進行其他工作,以免除其法律風險。
目前,隨著中國企業在世界的擴張,自身的供給鏈物流配套必須要跟上業務拓展的腳步。整個國際物流行業,包括監管機構也在不中斷地進行創新,近年推出了符合市場需要的9710、9810等針對出口電商的監管方式和鐵路等新產品。中小企業由於對物流行業不熟悉,往往很難理解並應用這些新型的監管方式,錯失政策紅利。假如使用物流代管,理解和應用就會變得很輕易。
不過,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特點是貨量小,物流要求相對簡單,用最低的本錢滿足自身相對簡單的物流需求是核心。因此,很多小企業為了節約本錢,往往是跟單、單證、銷售、采購於一體,由財務或企業負責人代管。

首先物流代管職員按照中小企業的業務運行邏輯和物流需求設計方案和流程,根據需要使用不同物流產品,從流程和製度上確保物流運轉的專業性和公道性。之後代管職員根據市場狀況選擇合適的物流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國際物流供給鏈的巨大波動,前所未有的運力短缺和高運價(jia) 讓很多企業(ye) 不堪重負,尤其對於(yu) 中小企業(ye) 來說,市場環境前所未有的惡劣,國際物流供給鏈治理薄弱的缺點暴露得淋漓盡致,卻不知道該如何改進。
同時,中小企業(ye) 的供給商狀況也不收留樂(le) 觀。正規有實力的物流企業(ye) 會(hui) 由於(yu) 單量少、操縱複雜、利潤低、事故多、合作困難而不願意接單,或者收取較高的費用,即便能找到正規的物流公司接單,也可能是對方並不擅長的業(ye) 務。而不正規的物流企業(ye) 則信口開河,胡亂(luan) 操縱,利用事故巧揚名目騙取中小企業(ye) 的費用。出了事故又仗著熟悉規則將責任推得一幹二淨。導致中小企業(ye) 麵對紛繁複雜的物流市場無所適從(cong) ,處於(yu) 弱勢地位,不知道該信任誰,不知道費用是否公道,出了事情不知道如何解決(jue) 。
對於(yu) 國際物流貨運公司來說,該模式可以拓展自己的業(ye) 務範圍,從(cong) 更高的維度上掌控貨源。對行業(ye) 協會(hui) 來說,這種模式可以極大地進步中小企業(ye) 的國際物流治理水平,減少事故和違規行為(wei) ,減輕監管機構的負擔。同時可以讓中小企業(ye) 奪回國際物流控製權,增加國內(nei) 本行業(ye) 的總體(ti) 收進,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


有些中小企業(ye) 片麵追求節約本錢,在認知範圍內(nei) 讓幾個(ge) 供給商互相殺價(jia) ,之後將業(ye) 務交給出價(jia) 最低的供給商。這樣就逼迫供給商在服務上偷工減料,出現事故後也不肯投進任何本錢往解決(jue) ,終極造成的損失隻能是中小企業(ye) 自己承擔,很輕易出現雙輸的局麵。
係統性的供給鏈治理很難應用到中小企業(ye) ,原因在於(yu) 這些企業(ye) 達不到供給鏈治理理論所論述的高度,實際上,對於(yu) 有些中小企業(ye) 來說,能夠實現供給鏈環節中的采購和物流就已經屬於(yu) 成功了。

中小企業(ye) 可能是跟物流代管個(ge) 人交易
-美國FBA海派

 

由於大型企業貨量龐大,在與國際物流企業的談判中處於上風地位,甚至要求物流企業配備專屬職員或者團隊為自己服務,達到合同物流的高度,並形成規模上風。固然專屬團隊和係統本錢看似很高,但分攤到每票貨物上的本錢卻很低,能保障物流企業有足夠的收進和利潤。因此,對物流企業來說,也願意投進最強的人力物力往保證服務質量,從而實現雙贏。


由於(yu) 負責物流的職員不專(zhuan) 業(ye) ,導致企業(ye) 沒有完整的物流規劃,從(cong) 而產(chan) 生重複勞動。不了解市場狀況,無法分辨出哪些是適合自己的物流企業(ye) ,進而在日常操縱中給出的指令和解決(jue) 方案脫離實際,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甚至出現各類違規行為(wei) ,給企業(ye) 帶來風險。
來源:中國水運網




這終極導致了有些中小企業經曆過事故後,視國際物流治理為畏途,甚至在國際貿易談判中主動選擇國外付款的運輸條款,將物流控製權拱手讓給國外。不僅讓自身在國際貿易中處於被動,還要被迫支付指定貨代的高昂本地費用。對於國內物流行業來說,也損失了業務機會,收進、利潤和就業終極轉移到國外。

托管/代管模式或許是個不錯的模式。該模式中,由原正規國際物流企業的資深員工來代管中小企業的物流工作。在這種模式下,中小企業不需要雇傭任何專業物流職員,將代管職員作為本企業員工跟中小企業內部的生產、銷售、采購、供貨商和收貨人直接對接,全麵負責企業的物流工作。從而實現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不用占用其他部分人力來負責不熟悉的物流事務,也不用專門建設物流團隊。既節約人力本錢,又能有資深物流職員可以使用。
首先,其局限性在於中小企業對物流代管的信任度難以建立,由於業界當前並沒有提供這種類型服務的公司,也沒有一個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中小企業可能是跟物流代管個人交易,屬於個人勞務行為,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實在,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一些排名靠前的國際貨運物流公司會向海外貨主客戶提供在國內的倉儲中心服務,模式類似於物流業務代管。國外貨主客戶不需要在國內派駐員工,物流公司會在國內租賃倉庫並配備專門負責對接職員,國外貨主客戶一方麵可通知國內供貨商將采購的貨物送進倉庫存儲,另一方麵指令倉庫根據自身訂單從存儲的貨物中揀貨,向自己在全球各地的客戶發貨。比如供給商甲送進倉庫的500貨物可能有100件發往A國,50件發往B國,350件發往C國。國外貨主客戶隻要將指令通過郵件發給負責對接的國際貨運物流公司職員即可實現遠程控製。
當然,這種模式也有相應的局限性,不過這不影響其發展遠景。

也就是說,國際物流公司提供給國外客戶的服務模式同樣可以應用於國內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麵臨物流困難

因此,筆者以為,這種類似於第四方物流和供給鏈治理混合簡化版本的模式值得推廣,讓高大上的學術概念能夠落地實際使用,為需要的企業產生服務價值。


根據客戶的業務運行狀況和物流需求,首先在貨物啟運前就從供給商處拿到所有采購的產品清單,提前對產品進行稅號回類,查詢監管條件,看是否有法檢產品,需要哪些清關文件,防止到港後文件不全而陷進無法清關的風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