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整合”一定是港航業(ye) 內(nei) 最常被提起的詞語之一。國內(nei) 各大省級港口集團紛紛掛牌運營,國際上各大班輪公司也忙著收購合並,在這股整合浪潮下,“集團化”、“聯盟化”似乎已經成為(wei) 不可避免的未來趨勢。不過如果隻想一味“抱團”以追求更大的體(ti) 量,對行業(ye) 來說,則似乎會(hui) 陷入過度緊縮而失去活力加劇競爭(zheng) 的境地。在整合之外,未來港航業(ye) 還有什麽(me) 新的發展趨勢?馬士基集團副總裁、馬士基碼頭公司亞(ya) 洲區首席執行官施敏夫在7月19日的第五屆海絲(si) 港口國際合作論壇上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施敏夫首先用一組數據展示了近年來航運業(ye) 的發展狀況。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航運業(ye) 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每年貿易增長大約為(wei) 8到10%,是全球GDP增長的三倍。然而在經濟危機以後,雖然貿易額仍然保持繼續增長,但增速大大減緩,隻剩下3%-4%,為(wei) GDP增長的1到1.5倍。對航運業(ye) 來說,這樣的經濟環境使得其需求被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供大於(yu) 求仍是集裝箱航運業(ye) 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2016年到2017年之間,很多船東(dong) 都開始淘汰一些老舊或者不高效的船,但與(yu) 此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超大型的集裝箱船進入市場,這使得過度供應的問題在市場中更為(wei) 尖銳。金融危機以後,全球運價(jia) 大幅跳水,直到2018年或2019年才逐漸穩定,但隨之而來的過度供應讓航運業(ye) 以及港口業(ye) 有了很多整合,甚至一些參與(yu) 直接走向破產(chan) 。
全球集裝箱貨運公司市值不到十年時間內(nei) 縮水了一半,雖然整合是行業(ye) 內(nei) 必不可免的趨勢,但這並沒有給集運公司帶來強勁的利潤恢複。
主要的班輪聯盟方麵也有整合的趨勢。2012年,在東(dong) 西方貿易中一些個(ge) 體(ti) 的小型航運公司之間還會(hui) 有不少私營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而在2012年以後,行業(ye) 已經有了三大主要的聯盟架構,這樣的航運聯盟範圍非常廣泛,覆蓋了從(cong) 東(dong) 部到西部的航線。這種聯盟中大多數船公司可以提供優(you) 質的服務,能夠構建全球性的貿易或者是全球網絡,對他們(men) 而言,船舶的成本有效性大大提高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ge) 趨勢。
除了整合之外,很多船公司也在采取不同的策略來處理他們(men) 所麵臨(lin) 的挑戰。以馬士基為(wei) 例,它們(men) 開始重新規劃市場定位,不僅(jin) 隻專(zhuan) 注於(yu) 純粹的航運業(ye) 務,而是希望能提供端到端的物流服務,並且開始進行陸地物流的布局規劃。中遠海運集團也有類似的布局,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他們(men) 也正在擴展自己的港口和物流服務,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開發,並提供金融方麵的服務,這樣能更好的將自己的業(ye) 務多元化。另外一個(ge) 例子是法國達飛輪船,他們(men) 致力於(yu) 供應鏈,這將是他們(men) 未來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放眼於(yu) 港口行業(ye)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業(ye) 務受到了航運業(ye) 的影響,但總體(ti) 來說其仍然維持了盈利。雖然根據麥肯錫報告數據顯示,港口業(ye) 的平均收益並沒有很大程度的上降低,隻是從(cong) 兩(liang) 位數增長降低到6%到8%。
但同時航運業(ye) 的不景氣也不可避免地給港口行業(ye) 帶來了負麵的影響。2009年之前市場還處於(yu) “黃金時代”,2009年以後港口業(ye) 需求有所降低,增長率也有減緩,與(yu) 此同時港口業(ye) 也進行了大量的整合和聯盟。港口業(ye) 務、港口資產(chan) 方麵競爭(zheng) 也開始加劇,越來越多的外部風險投資開始進場。政府在港口業(ye) 的角色也有所變化,二十年前許多政府會(hui) 鼓勵港口的發展,作為(wei) 其支持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但現在大多數政府希望通過港口的項目能有額外的一些收益。
在垂直領域的整合方麵,港口業(ye) 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比如迪拜環球並購了Unifeeder,和記港口和上海港持股東(dong) 方海外,這都是港口行業(ye) 麵對挑戰做的一些措施。中遠以及馬士基這樣的大公司,也希望能夠將他們(men) 的航線以及碼頭業(ye) 務更好的進行整合,這樣能提高他們(men) 的運營效率,能有更好的端到端的服務。
在港口業(ye) 務的發展中,自動化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據Navis的調查數據顯示,98%受訪者認為(wei) 自動化的程度會(hui) 影響港口競爭(zheng) 力。港口運營者希望自動化能關(guan) 於(yu) 安全、控製、風險管理以及效率方麵的提高,總的來說,港口行業(ye) 對自動化有著很高的期待。
但自動化應用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在大的集裝箱碼頭進行全自動化是前所未有的嚴(yan) 峻挑戰,這會(hui) 包含技術方麵的風險,而且時間線會(hui) 非常長。目前規模較大的自動化體(ti) 係與(yu) 自動化項目,最終出來的財務結果並不是很好,而且最終性能並不像投資預期那麽(me) 高。
施敏夫認為(wei) ,如果我們(men) 想要從(cong) 自動化中獲益更多,則需要發現一種新的方式,預測自動化給我們(men) 帶來的風險和好處,以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率。
更很重要是,港航業(ye) 需要有標準化的設備或是標準化的體(ti) 係。現在的港口運營係統和設備非常多樣,不同係統之間無法進行互聯互通,而且港口運營者目前並沒有推動標準化的解決(jue) 方案。所以,我們(men) 需要相應的合作,推動標準化係統,才能完成更加高效、更加可靠的自動化係統。
施敏夫表示,在亞(ya) 太地區碼頭,馬士基將努力推行運營模式與(yu) 運營流程標準化。標準化的優(you) 勢是顯而易見的,它能帶來高效並減少流程中不必要的浪費,讓績效更加可測量化、可對比化。對於(yu) 標準化的未來發展,施敏夫說到,“一開始我們(men) 隻是希望改善運輸服務的水平,但是我們(men) 相信通過在整個(ge) 行業(ye) 內(nei) 推廣標準化運營的合作,能夠讓自動化的發展得更高效、更安全,讓自動化真正的服務於(yu) 港口行業(ye)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