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發布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國市監處〔2019〕49號),對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港)收購中山港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山港航)股權未依法申報案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
市場監管總局公告
該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稱,根據《反壟斷法》《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調查處理暫行辦法》,市場監管總局於(yu) 2019年5月30日對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中山港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涉嫌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立案調查。
經查,廣州港收購中山港航並取得控製權,屬於(yu) 《反壟斷法》第20條規定的經營者集中。2018年11月23日,完成變更登記,此前未依法申報,違反《反壟斷法》第21條規定,構成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但市場監管總局就廣州港收購中山港航股權對市場競爭(zheng) 的影響進行了評估,評估認為(wei) ,該項經營者集中不會(hui) 產(chan) 生排除、限製競爭(zheng) 的效果。
依據上述情況,市場監管總局對廣州港處以30萬(wan) 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據了解,2018年11月13日,廣州港發出公告,擬出資逾5億(yi) 元收購中山港航集團的52.51%股份。2018年12月11日,在廣州、中山合作框架下,兩(liang) 市在廣州簽署包括廣州港股份出資5億(yi) 元收購中山港航集團的52.51%股份在內(nei) 的係列戰略協議。
此次收購完成後,中山港航集團成為(wei) 廣州港股份控股子公司。
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原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當事人: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住 所:廣州市越秀區沿江東(dong) 路406號港口中心
根據《反壟斷法》《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調查處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本機關(guan) 於(yu) 2019年5月30日對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收購中山港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港航)股權涉嫌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立案調查。
經查,該案構成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但不具有排除、限製競爭(zheng) 的效果。本機關(guan) 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向廣州港送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shu) 》,告知其擬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事實、理由、證據、處罰內(nei) 容,以及其依法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和要求聽證權。廣州港在規定期限內(nei) 沒有提出陳述、申辯意見或要求舉(ju) 行聽證。本案現已調查、審理終結。
一、基本情況
(一)交易方。
收購方:廣州港。2010年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注冊(ce) 成立,201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最終控製人是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ye) 務為(wei) 港口裝卸、貿易、物流及港口輔助業(ye) 務等。2017年中國境內(nei) 營業(ye) 額為(wei) (略),全球營業(ye) 額為(wei) (略)。
被收購方:中山港航。2000年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注冊(ce) 成立,最終控製人(略)。主營業(ye) 務為(wei) 港口經營、貨物運輸等。2017年中國境內(nei) 營業(ye) 額為(wei) (略),全球營業(ye) 額為(wei) (略)。
(二)交易概況。
2018年11月12日,廣州港與(yu) 中山市中航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合同》,以(略)收購中山港航52.51%股權。2018年11月23日,完成變更登記。
二、違法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構成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
廣州港收購中山港航並取得控製權,屬於(yu) 《反壟斷法》第20條規定的經營者集中。廣州港2017年中國境內(nei) 營業(ye) 額為(wei) (略),全球營業(ye) 額為(wei) (略);中山港航2017年中國境內(nei) 營業(ye) 額為(wei) (略),全球營業(ye) 額為(wei) (略),達到《國務院關(guan) 於(yu) 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第3條規定的申報標準,屬於(yu) 應當申報的情形。2018年11月23日,完成變更登記,此前未依法申報,違反《反壟斷法》第21條規定,構成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
(二)本案不具有排除、限製競爭(zheng) 的效果。
本機關(guan) 就廣州港收購中山港航股權對市場競爭(zheng) 的影響進行了評估,評估認為(wei) ,該項經營者集中不會(hui) 產(chan) 生排除、限製競爭(zheng) 的效果。
三、行政處罰依據和決(jue) 定
基於(yu) 上述調查情況和評估結論,本機關(guan) 根據《反壟斷法》第48條、第49條和《暫行辦法》第13條規定,對廣州港處以30萬(wan) 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依據《行政處罰法》第46條規定,當事方應當自收到本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之日起十五日內(nei) ,根據本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攜繳款碼到12家中央財政非稅收入收繳代理銀行(工、農(nong) 、中、建、交、中信、光大、招商、郵儲(chu) 、華夏、平安、興(xing) 業(ye) )任一銀行網點或者網上銀行交納罰款。繳款碼:(略)。
當事方如對上述行政處罰決(jue) 定不服,可以自收到本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之日起六十日內(nei) ,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申請行政複議;或者自收到本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之日起六個(ge) 月內(nei)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複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本行政處罰決(jue) 定不停止執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