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微博認證為(wei) “編劇”的用戶李亞(ya) 玲在其微博上表示,其12日在乘坐國航飛機時,一位自稱是國航監督員士大聲斥責乘客,態度極為(wei) 惡劣。此後,在這位監督員的電話舉(ju) 報下,飛機上的幾名乘客下飛機後被迫接受各種調查作筆錄,滯留了7個(ge) 小時。
該事件迅速引發廣泛關(guan) 注,該名“監督員”什麽(me) 來頭?機組和機場公安的處置是否合理?網友們(men) 議論紛紛。截至北京日報記者發稿時為(wei) 止,國航方麵仍未對事件的具體(ti) 情況進行說明。
13日晚23時許,該發帖用戶表示,國航已向其表達了歉意,約定星期一到國航總部麵對麵溝通解決(jue) 。
網曝女子自稱“國航監督員”舉(ju) 報乘客
13日上午9點多,李亞(ya) 玲發布一條微博,披露一位自稱是國航“監督員”的女士因其他乘客未及時關(guan) 閉手機而大聲斥責,並要求機組報警;飛機降落後,被這位“監督員”舉(ju) 報的機上幾名旅客被帶到機場公安局滯留7小時。
“這位奇葩乘客是否借監督之名濫用職權、擾亂(luan) 公共秩序?”李亞(ya) 玲質疑說。
國航否認設有“監督員”崗位
13日下午2點多,國航在其微博下評論表示,國航從(cong) 未設置“監督員”崗位,也從(cong) 未聘請任何外部人員擔任“監督員”。北京日報記者就此事詢問國航相關(guan) 負責人,截至發稿未收到進一步回複。
國航回複後,李亞(ya) 玲又連續發布幾條微博,公布了第二段現場視頻。她表示上午視頻發出來後,國航小秘書(shu) 發來私信詢問手機號和機票號,說是會(hui) 調查,但沒了下文。
從(cong) 公布的視頻看出,該女士情緒激動,在飛機上走來走去,斥責機艙內(nei) 的其他乘客“無知”,使用了“使用語言暴力對我恐嚇”“密謀”“廢話,你管的著嗎”“沒文化”等較為(wei) 過激語言。
對此,網友們(men) 表示該“監督員”才是擾亂(luan) 民航秩序的人,並質疑“誰給她這麽(me) 大權力”。
民航“監督員”究竟是什麽(me) ?
不熟悉航空的網友肯定好奇。記者了解到,國內(nei) 航空公司普遍會(hui) 聘請業(ye) 內(nei) 人士或頻繁航空出行的旅客擔任監督員,聽著很有權力的頭銜,實際就是輔助搜集航空公司的服務短板,向航空公司或民航相關(guan) 部門反饋,尋求改進空間,確切說是服務質量監督員。
因此,今日下午國航回應“從(cong) 未設置監督員崗位,也從(cong) 未聘請任何外部人員擔任監督員”的說法並不準確。
有公開信息為(wei) 證——
隨後,另一名微博用戶稱也有過相似的經曆,“親(qin) 身經曆過,依舊是這位女士”。
顯然,這位奇葩監督員即便再熱心公益,為(wei) 航空安全操心,她也沒有任何幹涉其他旅客行為(wei) 的權限。民航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即便是民航局,也沒有派出服務暗訪性質的所謂“監督員”。
若妨礙飛行安全,誰來管?
如果真有旅客妨礙飛行安全,誰來管?
記者了解到,除了機組人員可以製止旅客危險行為(wei) 外,飛機上能有安全管理權限的還有航空安全員。航空安全員,又稱飛行安全員,指在民用航空器中執行空中安全保衛任務的空勤人員,由民航公安體(ti) 係管轄,須經過專(zhuan) 業(ye) 培訓並持證上崗,但不屬於(yu) 警察,部分由航空公司空乘人員兼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