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快遞-南沙新母港開港,郵輪經濟如何麵對產業調整期
海運新聞 | 2019-12-17 00:20
南沙新母港開港,郵輪經濟如何麵對產(chan) 業(ye) 調整期
2019年11月19日 11時 第一財經
南沙新母港的開港恰好趕上了中國郵輪經濟的“調整期”。
11月17日,亞洲最大郵輪母港綜合體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將首航,歌詩達郵輪“新浪漫號”將首次靠泊南沙國際郵輪母港。
南沙郵輪母港總建築麵積約76萬平方米、可供22.5萬總噸的超級郵輪停泊,是國內東南亞航線最多的郵輪港口,航站樓配備空中立體花園,可看郵輪看大海,是國內首家與地鐵無縫接駁的郵輪母港,在國內首次采用自動化登船廊橋,應用人臉識別、郵輪管控平台、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等高科技、信息化係統。
但現時難以稱得上是郵輪發展的好時候。此前的十年間,中國郵輪旅客運輸量以年均增長超40%的速度快速發展,迎來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近兩年受客群減少、消費力下行,該數據呈持續下滑態勢。
同時,中國的郵輪產業相比於歐美國家來說本就存在起步晚、產品同質化、客戶體驗不夠好、航線單一等短板。國泰君安在此前的郵輪行業深度調研報告中,曾就中國郵輪需求與歐美需求進行過對比說明,“中國郵輪需求高速增長,但需求的穩定性不足。中國郵輪市場空間巨大,但客流過於集中在旺季。中國市場季節性顯著的關鍵原因是,富裕階層不夠老,退休群體不夠富。”數據顯示,郵輪旅遊在中國經曆了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滲透率隻有0.17%,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具體到中國市場來看,華南市場比華東、華北市場起步更晚,滲透率更低。
再從郵輪供給市場來看,嘉年華、皇家加勒比、挪威郵輪、地中海郵輪四大郵輪巨頭占據全球市場份額八成左右。國內郵輪公司天然接近本土市場,但船型較小、優質航線較缺乏,偏好價格戰等,很難探索出獨特的利基和商業模式。
郵輪消費高地是成熟且穩定的消費者群體、一流的郵輪公司、優質的客戶體驗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作為唯一一個全年在南沙及大灣區運營的郵輪公司,雲頂郵輪集團業務規劃及港口管理高級副總裁林俊彥顯得非常樂觀。
“現在大灣區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國際一流、各具特色的郵輪母港,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母港群。廣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全年開展郵輪旅遊,可開發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多條國際航線,也可為中資郵輪開發南沙-三亞-南海的本土郵輪航線,尤其在冬季,從母港到目的地都可以實現暖冬之旅。郵輪產品多樣化及差異化程度優於華東、華北港口。”林俊彥說,南沙周邊山、海、田、島等旅遊資源豐富,還可深度開發郵輪岸上旅遊產品,這使得粵港澳大灣區郵輪市場的發展有條件對標國際領先的美國邁阿密郵輪母港群。
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沙郵輪母港周邊與郵輪產業相關的船舶製造、航運物流、旅遊商貿等產業聚集度較高,有助於在區域內培育完整的郵輪產業鏈,這在國內郵輪港口中是不多見的。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郵輪公司“吃不飽”的局麵或將借助“郵輪+高鐵”模式得到部分緩解。
廣州港國際郵輪母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亮向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介紹:“從長沙出發,搭乘高鐵僅需兩個半小時即可抵達廣州南站,不用出站,通過地鐵換乘即可直達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實現全程軌道交通無縫連接,全程所需時間僅4小時,相當於長沙前往上海乘坐郵輪所需時長的一半,前往天津的四分之一。”
這有助於吸引廣東鄰近的湖南、江西甚至更遠的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居民前來廣州南山體驗郵輪,對於廣州郵輪市場提供更廣的經濟腹地和客源大有裨益。
上述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達了對未來前景的看好。該負責人稱,近兩年來,全國郵輪市場進入到一個回調的階段,而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遊客量在過去幾年中仍穩步上升,2016年超過32萬人次,2017年超過40萬人次,2018年超過48萬人次。在新國際郵輪母港開港之後,南沙郵輪旅遊將迎來一個新的上升通道。
政策也在為發展郵輪產業“護航”。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發布,郵輪旅遊發展被寫進了《綱要》。今年上半年,廣州發布了《關於加快廣州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的若幹措施》等文件。今年2月,南沙率先提出推動廣州、香港和深圳郵輪母港 “溝通對接、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合作共享、一同發展”,逐步構建粵港澳郵輪母港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旅遊、商貿、物流、金融、船舶等郵輪周邊產業發展。
目前,南沙郵輪母港開通了出發到中國香港、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航線9條,郵輪目的地12個。年設計通過能力達75萬人次,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郵輪。
來源:第一財經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