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一個(ge) 小組展示了一個(ge) 兩(liang) 翼機器人
在近日的 Nature 雜誌上,由 Robert J. Wood 教授領導的哈佛大學微機器人實驗室(Harvard’s Microrobotics Lab)展示了一個(ge) 四翼版本的 RoboBee 平台,並成功實現無束縛飛行。
就外觀而言,該飛行器有兩(liang) 大特色:一對額外的翅膀(四翼)和頂部的太陽能電池。它可以在短時間內(nei) 不受束縛地飛行。
圖:四翼飛行器 RoboBee(來源:哈佛微型機器人實驗室)
四翼飛行器 RoboBee 長 5 厘米,重 259 毫克。頂部是太陽能電池,底部是驅動電路,它可以把太陽能電池板的電壓提高到 200 伏,這一工作電壓可使翅膀振動頻率達到 200 赫茲(zi) 。現在的結構,可以避免太陽能電池板受到機翼氣流的影響,同時又能讓機器人的整體(ti) 重心保持在機翼所在位置。該飛行器不需要任何控製,對於(yu) 持續時間不到一秒的非常短的開環飛行,它可以足夠穩定。
四翼 VS 兩(liang) 翼
2013 年,Robert J. Wood 實驗室的一些人,包括當時的博士後 Sawyer Buckminster Fuller,在 Science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基本上可控的蜜蜂機器人 RoboBee。第一代蜜蜂機器人設計得非常像蜜蜂,由兩(liang) 個(ge) 蜜蜂翅膀大小的機翼驅動。起初,研究人員認為(wei) ,蜜蜂可以用兩(liang) 隻翅膀做很多事情,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機器人不能呢?
圖:哈佛大學初代 RoboBee(來源:哈佛微型機器人實驗室)
從(cong) 那以後,又出現了好幾代蜜蜂型機器人,後來事實證明,兩(liang) 機翼小飛行機器人之所以不能做蜜蜂所做的事情,原因有很多。至少就目前而言,偏航控製等問題就有些棘手,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使用四個(ge) 機翼而不是兩(liang) 個(ge) 的原因之一。
具體(ti) 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很難控製兩(liang) 翼微型機器人的旋轉或偏航。相較而言,四個(ge) 翅膀使得控製三個(ge) 軸的方向非常簡單。通過控製不同速度和振幅的翅膀振動,飛行機器人可以實現偏航、俯仰和翻轉。當正常翅膀振動的頻率保持在 160 赫茲(zi) 左右。在一個(ge) 方向上減小機翼振幅,然後在另一個(ge) 方向增大振幅,這樣可以保持頻率不變,但實現偏航。
(來源:華盛頓大學)
在四翼機器人的設計中,橫(x)軸和縱(y)軸轉向是通過改變相對機翼的振幅來實現的;驅動豎(z)軸(“轉向”)是通過改變相對於(yu) 另一個(ge) 方向的速度來實現的。壓力中心的近似位置用左上角的一個(ge) 點表示;它到機器人質心的距離由 rcp 給出,箭頭表示四個(ge) 翅膀每一個(ge) 的近似振幅值。
今年,在機器人領域頂級會(hui) 議 ICRA 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它們(men) 表明用兩(liang) 個(ge) 翅膀控製偏航也是可能的。但是,這麽(me) 小的微型機器人,尤其是飛行機器人,還有一個(ge) 問題是電池能量儲(chu) 存。飛行器需要大量的動力起飛,並在空中飛行,這意味著需要一個(ge) 相對大的電池提供較長時間的電力,這會(hui) 讓飛行器更重。這就是四翼飛行機器人的另一個(ge) 優(you) 勢了,額外的翅膀意味著有更大的力量,可攜帶更多的東(dong) 西。而且,有了更大的舉(ju) 升力,就有了攜帶控製單元的能力,也就有可能實現一隻完全獨立的飛行機器人。當然,它看起來可能會(hui) 有點怪異。
太陽能驅動 VS 激光驅動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不是我們(men) 所見過的第一個(ge) 能自主飛行的有翼飛行機器人。去年在 ICRA,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一個(ge) 小組展示了一個(ge) 兩(liang) 翼機器人,當激光對準它的光感電池時,它就能起飛。
2018 年,在澳大利亞(ya) 布裏斯班舉(ju) 行的IEEE機器人與(yu) 自動化國際會(hui) 議上,來自華盛頓大學的機器人專(zhuan) 家展示了兩(liang) 翼機器人 RoboFly,這是一個(ge) 昆蟲大小的激光驅動撲翼機器人,它進行了第一次(非常短暫的)不受約束的飛行。
(來源:華盛頓大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