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海事局發布《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實施方案》,宣布我國將在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國際海事組織(IMO)限硫令,並對相關(guan) 具體(ti) 事項作出規定。這充分展現出我國履行國際公約的積極態度,也表明,在經過近4年船舶排放控製區製度實踐以及船用低硫燃油基本供應係統創建後,我國應對IMO限硫令既有了準備,也有了底氣。
態度鮮明
此次我國發布的《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實施方案》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國際航行船舶進入我國管轄水域應當使用硫含量不超過0.50% m/m的燃油;自2020年1月1日起,國際航行船舶進入我國內(nei) 河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區的,應當使用硫含量不超過0.10% m/m的燃油;自2022年1月1日起,國際航行船舶進入我國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區海南水域的,應當使用硫含量不超過0.10% m/m的燃油;自2020年3月1日起,國際航行船舶進入我國管轄水域,不得裝載硫含量超過0.50% m/m的自用燃油;自2020年1月1日起,船舶不得在我國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區內(nei) 排放開式廢氣清洗係統洗滌水。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綠色航運一直是我國極力推動的工作,此次積極應對IMO限硫令,既是我國履行國際海事法規義(yi) 務使然,也是我國推動環保事業(ye) 的必然。
早在2015年,我國就出台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製區實施方案》,2016年1月1日,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大水域正式實施船舶排放控製區製度。此後,隨著我國後續更嚴(yan) 格的船舶排放控製區製度出台,以及上海、深圳等地區提前實施後一階段減排控製標準,我國船舶排放控製區船舶燃油的排放要求越來越嚴(yan) ,有的地區從(cong) 要求船舶燃油硫含量不超過0.5%m/m降到不超過0.1%m/m。與(yu) 此同時,船舶排放控製區的範圍也越來越擴大。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我國2015年出台船舶排放控製區製度時麵臨(lin) 了較大壓力,當時,許多業(ye) 界人士提出質疑:我國成為(wei) 第一個(ge) 設置船舶排放控製區的發展中國家,有沒有必要?由此增加的成本對相關(guan) 行業(ye) 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否應引起更多的關(guan) 注?但現在看來,船舶控製區的設立不僅(jin) 環保效果好,而且並未產(chan) 生嚴(yan) 重影響民生的問題。更為(wei) 重要的是,我國船舶排放控製區製度的幾年實踐實際上成為(wei) 此次應對IMO限硫令的最好準備。
對於(yu) IMO限硫令,基於(yu) 物流成本可能大幅增加等原因,印度尼西亞(ya) 、印度等國家都曾考慮過延後執行,或是對國內(nei) 與(yu) 國際航行船舶進行區別對待。而我國由於(yu) 對推動環保事業(ye) 有更堅定的決(jue) 心,並在實踐方麵有了更豐(feng) 富的經驗積累,因此能更加從(cong) 容地應對限硫令。
準備充分
由於(yu) 船舶大都選擇使用低硫油來滿足限硫令要求,為(wei) 此,我國早早對船用低硫油的供應保障和聯合監管進行了布局。2017年,我國就提出並出台政策推動建立船用低硫燃油基本供應製度,引導國內(nei) 煉化企業(ye) 生產(chan) 合規船用低硫油,疏通“產(chan) 銷用”三方信息渠道,保障合規船用低硫油的供應;允許供油企業(ye) 跨區域經營;加快船用燃油標準製修訂,完成《船用燃料油》《普通柴油》和《船舶供受燃油程序及檢測方法》等相關(guan) 標準規範的研究修訂等。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趕在全球限硫令實施前建立全國統一的船舶燃油報告信息係統。
我國大型石油企業(ye) 也已經開始生產(chan) 與(yu) 銷售低硫油。有消息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團計劃2020年將低硫燃料油生產(chan) 能力提高到1815萬(wan) 噸/年。
一些自貿試驗區等也啟動了低硫油2020行動計劃,如浙江自貿試驗區就依托舟山現有及在建的石化產(chan) 業(ye) 基礎,生產(chan) 具有價(jia) 格優(you) 勢、穩定可靠的低硫油,並籌建東(dong) 北亞(ya) 低硫油供應中心。
航運企業(ye) 是此次應對限硫令的主要市場主體(ti) ,業(ye) 內(nei) 人士提醒說,選擇使用低硫油的航運企業(ye) ,一定要注意從(cong) 正規供應商采購低硫油,對船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並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燃油係統的修改和油艙清洗等。相關(guan) 配套廠家則應與(yu) 船舶企業(ye) 、航運企業(ye) 保持密切溝通,並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持。“有國家的提前布局,再加上各方通力合作,限硫令的應對工作一定會(hui) 開展得有條不紊,不僅(jin) 能促進我國有效履約,更能進一步推動我國環保事業(ye) 的進步。”該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