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新科技 創新不止顯威力(看! 中國經濟奮力突圍(17)) -索約海運費

 新聞     |      2020-05-04 08:27

  疫情之下,經濟承壓。麵對衝(chong) 擊,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展現出較強韌性。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增長9.9%,工業(ye) 機器人增長12.9%;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同樣保持增長,一季度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投資增長17.4%。

  捱過寒冬、迎來暖春。戰疫期間,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為(wei) 代表的數字科技大顯身手。麵臨(lin) 經濟突圍新挑戰,科技創新的作用不容小覷。抓研發的,複工順利;推新品的,訂單不愁;技術硬的,出洋過海。憑借科技創新這一強勁推動力,中國經濟“航母”正破浪前行。

  科技助攻,應對疫情比實力

  在位於(yu) 河北燕郊的北京誼安醫療係統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基地,工人正在生產(chan) 車間加班加點地忙碌著。基地內(nei) ,已經打包好的幾十台呼吸機即將運往海外。

  “從(cong) 組裝、調試到檢測、運輸,一刻也不能耽擱!”誼安醫療董事長助理李凱說。作為(wei) 國內(nei) 呼吸醫療設備研發製造的龍頭企業(ye) ,誼安醫療在滿足國內(nei) 需求的基礎上組織擴大出口。從(cong) 塞爾維亞(ya) 、意大利到蒙古、俄羅斯,其自主研發的國內(nei) 首款電動電控渦輪呼吸機,為(wei) 全球戰疫貢獻了中國科技力量。

  保訂單、拓市場。抗疫期間,一批中國科技創新型企業(ye) 化危為(wei) 機、逆勢而上,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力和免疫力。免疫力從(cong) 何而來?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科研能力和技術水平是根本。應急攻關(guan) 、隨機應變,不僅(jin) 靠速度,更要靠硬實力說話。

  機器人車間變身口罩生產(chan) 線——在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原計劃生產(chan) 潔淨機器人的10萬(wan) 級潔淨車間被緊急征用,投產(chan) 了10多條口罩生產(chan) 線。疫情出現後,憑借技術儲(chu) 備和經驗積累,新鬆公司僅(jin) 用20天,就完成了醫用口罩智能生產(chan) 線的技術攻關(guan) 。

  “我們(men) 之所以可以迅速轉產(chan) ,主要得益於(yu) 強大的數字化研發中心和加工中心。”新鬆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說,疫情之後,機器人行業(ye) 將迎來跨越式發展,智慧工廠、數字化工廠有望成為(wei) 製造業(ye) 的必選項。

  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ye) 體(ti) 係。經過疫情淬煉,在產(chan) 業(ye) 鏈完備的優(you) 勢下,眾(zhong) 多科技企業(ye) 一方麵在原有的跑道上提擋升級,在技術迭代中掌握核心競爭(zheng) 力;一方麵在危機之中尋找新賽道,增強經濟抗壓性和反彈力。

  “做好科技創新的儲(chu) 備,才能增強抗風險能力。”廣東(dong) 工業(ye) 設計企業(ye) 得品科技負責人劉麗(li) 芬說,疫情發生後,市場對抗菌類產(chan) 品需求暴增,公司此前研發的紫外線殺菌器等科技新品,得到了市場的青睞,訂單不斷。

  “我們(men) 的業(ye) 務非但沒停,還增加了20多家意向客戶!”江西撫州創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慶星說,疫情為(wei) 企業(ye) 潛心研發攻關(guan) 創造了條件,目前公司正在加緊研發新一代服務器,以提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xi) 能力,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應用場景。

  科技創新既是抗疫的有力工具,也加快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指出,疫情倒逼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代表了未來新的生產(chan) 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必將成為(wei) 我國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創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wei)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創新驅動,複工複產(chan) 展活力

  “疫情沒有拖慢我們(men) 創新的步伐,反而是加快了。因為(wei) 需求出來了,對科技創新的呼喚更為(wei) 迫切。”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胡瑋說。針對複工複產(chan) 之後增長的招聘、培訓等需求,平安智慧城市推出了“知鳥”智能培訓一體(ti) 化平台,為(wei) 政府、企業(ye) 提供智能化線上培訓解決(jue) 方案,目前已經為(wei) 超過4500萬(wan) 用戶提供智能學習(xi) 服務,開展各類直播130萬(wan) 場。

  在機器轟鳴中感受經濟脈動,在複工複產(chan) 中見證創新活力。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科技創新有力有序推動複工複產(chan) 提速擴麵,積極破解複工複產(chan) 中的難點、堵點,成為(wei) 助力中國經濟奮力突圍的源頭活水。

  活力,源自技術創新的驅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加速普及,在製造業(ye) 一線,以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為(wei) 支撐的智能製造,更好地經受住了疫情衝(chong) 擊,複工複產(chan) 的速度明顯加快。

  在安徽蕪湖的奇瑞新能源汽車智慧工廠,智能焊接機器人揮舞機械臂,在流水線上忙碌;控製室裏,大屏幕實時顯示著生產(chan) 信息……得益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該工廠的生產(chan) 計劃管理、過程質量控製、設備維護保障全部實現數字化。目前,我國各類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數量總計已有上百家,具有一定區域、行業(ye) 影響力的平台數量超過50家,越來越多的中國“智造”加入高質量發展行列。

  活力,源自民生發展的所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