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此前已宣布中國飛往美國的航班須集中在7個(ge) 機場降落,國安部2日宣布,又增加了4座機場。
國安部最初公布的7個(ge) 機場分別是:紐約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JFK);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ORD);加州舊金山國際機場(SFO);華盛頓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SEA);夏威夷國際機場(HNL);加州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喬(qiao) 治亞(ya) 州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ya) 特蘭(lan) 大國際機場(ATL)。
美東(dong) 時間2日晚間,國安部又宣布增加了4座機場,包括:達拉斯、底特律、新澤西紐瓦克和華盛頓特區杜勒斯。
從(cong) 中國返美的旅客新增4個(ge) 可落地機場將集中在11地入境受檢
衛生部長阿紮爾此前宣布,從(cong) 周日也就是2月2日下午5時起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所有從(cong) 武漢返美的美國公民需隔離。
根據特朗普總統的一項聲明,過去14天到過中國的任何外國公民均不得進入美國,但綠卡持有者及其親(qin) 屬除外。這也就意味著目前生活在中國的中國籍公民將無法入境美國。美國衛生部表示,該禁令是為(wei) 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傳(chuan) 播。根據聲明,任何曾去中國旅行的美國公民返美後都將接受健康檢查,並被要求自我隔離14天。任何從(cong) 湖北省返美的美國公民將被強製隔離14天。
國土安全部2日發布公告,將開始對所有航班執行有關(guan) 近期曾赴華旅客的入境限製措施,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篩查程序重申了大部分衛生部此前的宣布的內(nei) 容,即從(cong) 2日下午5時起開始實施的涉及曾赴華旅客的入境限製。
國安部補充說,所有來自中國的來美航班將會(hui) 被改飛指指定機場,旅客無需支付額外費用。聯邦疾控和預防中心(CDC)會(hui) 在那裏尋求識別所有潛在的病患。
代理國土安全部部長沃爾夫(ChadF.Wolf)稱,為(wei) 了最大程度地減少幹擾,海關(guan) 與(yu) 邊境保護局和航空承運人正努力在航班起飛之前識別合格的乘客。
國土安全部表示,在湖北省境外的中國境內(nei) 有過停留的旅客將會(hui) 改飛指定機場,並且在那裏進行健康檢查,如果未表現出任何症狀,他們(men) 將重新預定前往原先目的地的機票,並被要求在抵達後在家“自我隔離”。
國安部補充說,如果前往過湖北省,或是前往過其他地區並表現出症狀的旅客,將會(hui) 接受檢查,並在附近設施由醫療專(zhuan) 業(ye) 人員進行強製隔離。
沃爾夫表示,盡管“對美國公眾(zhong) 的總體(ti) 風險仍然很低”,但目前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最謹慎的步驟就是“匯集在近期去過中國的乘客”,以減少公共衛生官員篩查他們(men) 的限製。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此前衛生與(yu) 公眾(zhong) 服務部部長亞(ya) 曆克斯·阿紮在1月31日說,宣布全國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有助於(yu) 集中美國政府資源進行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他同時強調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對美國公眾(zhong) 的健康威脅處在較低水平。
阿紮表示,美方讚賞中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舉(ju) 措,特別是在促進國際合作方麵的努力。
白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工作組1月29日成立,由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阿紮任主席,共有12名成員,分別來自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衛生與(yu) 公共服務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交通部等多個(ge) 聯邦政府部門。
美國學者批評美對華限製措施過度
針對美國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wei) 美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發布對華限製措施,一些專(zhuan) 家和媒體(ti) 批評此舉(ju) “反應過度”。
中新社報道,喬(qiao) 治城大學全球健康法專(zhuan) 家勞倫(lun) 斯·戈斯廷對BuzzFeed表示,美國對華采取限製措施恰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反對的事情。戈斯廷表示,盡管隔離來自湖北的赴美旅行者是合理的,但隔離應是自願而非強製的。禁止過去14天內(nei) 曾赴華旅行的外國人入境也有侵犯個(ge) 人權利的嫌疑,並且此舉(ju) 並不能真正降低病毒在美暴發的風險。
戈斯廷說:“我們(men) 正在從(cong) 過度自信滑向恐慌和過度反應。”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阿米什·阿德約拉表示,研究證明,旅行禁令對控製疫情會(hui) 產(chan) 生反效果,會(hui) 導致資源更難抵達疫情中心區,並造成負麵經濟影響,還會(hui) 導致當地民眾(zhong) 產(chan) 生恥辱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