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和FOB,對賣家來說哪個(ge) 風險更大?四個(ge) 選項:說不清,C大,F大,一樣大。小夥(huo) 伴,不要去百度,根據你的實際工作經驗,你的答案是什麽(me) ?
這道題如果出現在大學的期末考試,或者應屆畢業(ye) 生的入職前筆試,那答案妥妥隻有一個(ge) ,就是“FOB和CIF對於(yu) 賣家來說,風險是一樣大的“,貨物過船舷,其風險即轉接給買(mai) 家。
但事實上,在變化繁複的國際貿易中,一來我們(men) 不能用靜態的眼光看待貿易術語,例如有個(ge) 微友說”不結合付款方式來談貿易術語都是耍流氓“;二來風險實際上意味著更多的東(dong) 西,不僅(jin) 僅(jin) 隻是貨物的損壞或滅失;三來其實現在許多買(mai) 家賣家,並不會(hui) 真正地用所謂貿易術語甚至合同來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wei) ,但就算對方打破了,我們(men) 也占理,又能怎樣?國際貿易糾紛是很難靠打官司解決(jue) 的,所有的事情都得盡量放在談判桌上解決(jue) 。
所以,作為(wei) 賣家,我們(men) 不能依賴所謂的合同或貿易術語,我們(men) 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地把所有的潛在風險都考慮到,並將其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回到正題,在當前真實的國際貿易中,CIF和FOB,究竟哪個(ge) 的風險更高?
我的觀點是,說不清,因為(wei) 這個(ge) 是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的。所以這道問題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就看誰能想到更多的情況下的不同考慮。
★ 說FOB風險高主要是如下幾個(ge) 觀點 ★
在後付款的情況下,貨代容易和買(mai) 家勾結,在買(mai) 家未付尾款的情況下放單給買(mai) 家。
假如客戶最終拒提貨物,FOB情況下由於(yu) 是客戶指定的貨代不在我們(men) 控製之中,不管是退運還是專(zhuan) 賣,操作上都會(hui) 很麻煩,而且容易產(chan) 生高額的滯港費用。
在FOB情況下,客戶指定貨代的本地費用,往往要比CIF情況下用自己的貨代要高。
在CIF情況下,假如出現生產(chan) 不及時導致交貨要推遲幾天,有可能可以申請到LATECOME從(cong) 而滿足信用證的交貨要求,但在FOB的情況下,要拿到貨代對賣家的額外支持,很難。
綜合來說,FOB是買(mai) 家控製貨代,貨代會(hui) 100%聽從(cong) 買(mai) 家指令,並且LOCAL費用會(hui) 比CIF費用相對高。
★ 說CIF風險高主要是如下幾個(ge) 觀點 ★
1、CIF流程複雜一些,越複雜就越容易出錯,一出錯風險就來了。關(guan) 於(yu) 這個(ge) 其實我們(men) 可以舉(ju) 個(ge) 簡單例子:買(mai) 家要求1月15號之前發貨,因為(wei) 15號過後由於(yu) GRI運費要大漲。在FOB情況下,由買(mai) 家指定的貨代訂船訂艙,結果訂不到導致要推一水船,運費漲了500美金/櫃,那麽(me) 責任就不在賣家。但假如是CIF情況下,這個(ge) 責任就妥妥地要被堆到賣家的身上。
2、CIF要承擔貨到目的港並被買(mai) 家提走之前的責任。我們(men) 當然知道這個(ge) 說法在理論上是錯的,即使是CIF貨物一旦越過裝運港船舷,責任和風險就轉嫁到買(mai) 家身上。但實際上呢?嗬嗬。不過當然了,這個(ge) 也要分不同的客戶不同的情況。而且在CIF情況下,即使出現損失,也有保險公司的介入,最怕的是做CIF結果忘記了買(mai) 保險或者存僥(jiao) 幸心理而不買(mai) 保險,我有一個(ge) 朋友就是做CIF忘記買(mai) 保險了,結果還那麽(me) 巧船觸礁了,還那麽(me) 巧她的貨櫃掉水裏了,結果責任就全在賣家的身上。
★ 條款更深刻分析 ★
第一個(ge) 是從(cong) 操作層麵的角度
很多公司鼓勵業(ye) 務跟客戶做CIF,原因很簡單:
1)運費+保險可以是一個(ge) 額外的利潤來源。
2)能避免本地費用超標。
3)能有效控製物權,尤其出貨後付款的情況下。
但我認為(wei) 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在客戶采購鏈條中的比重越大,我的核心價(jia) 值就越大,客戶換掉我的機會(hui) 成本的越高。設想一下,我不光光給客戶提供產(chan) 品,我還讓客戶對我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個(ge) 時候即使競爭(zheng) 對手跳出來告訴客戶他的FOB價(jia) 格比我低5%又如何?換掉我對於(yu) 客戶來說意味著換掉很多東(dong) 西。
第二個(ge) 是從(cong) 意識形態的角度
從(cong) 財務的角度,出貨了收到款了就是close file了,但對於(yu) B2B的銷售人員來說,隻有客戶也把產(chan) 品賣出去了才算是銷售動作的完結,然而這種意識形態,很少有人具備。我們(men) 往往隻能看到“貨過船舷”之前的這一端,呆呆地隻是用“成本+費用+利潤”的方式去報價(jia) ,天真地以為(wei) 不就是推遲一水大船嘛有啥大不了,傻傻地認為(wei) 掃漏一個(ge) 流水號這種小問題不需要提前告訴客戶,更別提什麽(me) 了解客戶的渠道和下線,以及幫客戶做營銷和推廣了,Free On Board嘛,貨過船舷就沒有我什麽(me) 事兒(er) 了。
你這麽(me) 想是沒錯的,可是你的競爭(zheng) 對手並不這麽(me) 想。他們(men) 的戰場早已前移,他們(men) 會(hui) 時刻留意市場和當地匯率的變化以幫客戶規避風險,他們(men) 會(hui) 和客戶一起去考察市場一起設計產(chan) 品,一起見下線客戶幫忙做presentation,他們(men) 會(hui) 在當地設立海外倉(cang) 以便迅速交貨,甚至設立分公司幫忙提供售後,該他們(men) 做的已經做了,不該他們(men) 做的也做了,目的隻有一個(ge) ,協助客戶把產(chan) 品賣出去,甚至在有必要的時候將客戶取而代之。
小 結
1、不管是FOB、CIF還是其他,都不是一種靜態的存在,我們(men) 都得結合例如付款方式等實際問題進行考慮。
2.、FOB和CIF,物權的轉移其實都是以“交單”作為(wei) 節點,但CIF由於(yu) 賣家掌握了貨代,會(hui) 使物權的掌握更加牢固,尤其是在貨後付款的情況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