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商、物流企業(ye) 開拓生鮮板塊,線下實體(ti) 零售商對生鮮業(ye) 務也在持續發力,垂直生鮮電商的發展正在經曆一輪“生死考”。
“虧(kui) ”多“賺”少
2018年,阿裏與(yu) 騰訊零售之爭(zheng) 的正麵戰場在生鮮領域全麵爆發,有的垂直生鮮電商選擇了站隊抱大腿,也有的仍在單打獨鬥,有的已經徹底倒閉,宣告“死亡”。
例如,獲得亞(ya) 馬遜戰略投資的“美味七七”、鮮食預售平台許鮮網、主打一小時內(nei) 配送生鮮水果的本來便利都曾在市場中掀起一陣風靡熱潮,如今全都被劃入了“死亡”名單。
雖然行業(ye) 的洗牌在不斷加速,但是資本市場對於(yu) 生鮮電商這塊“大蛋糕”仍然持樂(le) 觀態度。
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前景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中國生鮮電商得到了高速的發展。2017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17897億(yi) 元,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為(wei) 1418億(yi) 元,線上市場滲透率繼續提升,達到7.9%。
從(cong) 融資情況看,生鮮電商們(men) 2017年全年共融資13筆,融資金額52.56億(yi) 元。每日優(you) 鮮和易果生鮮為(wei) 首的兩(liang) 大生鮮電商繼續引領融資,每日優(you) 鮮年初完成C輪和C+輪融資,共融資約4.3億(yi) 美金,用於(yu) 加大對上遊供應鏈生態體(ti) 係以及社區冷鏈網絡的投入。易果生鮮則完成3億(yi) 美金D輪融資,融資資金將用於(yu) 旗下冷鏈物流平台安鮮達的基礎設施建設。
數據來源: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
融資C輪以上生鮮電商情況
數據來源: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
市場潛力是巨大的,然而虧(kui) 損也不容忽視。近日,中糧集團旗下的電商平台中糧我買(mai) 網赴港上市遭遇停滯,即便是背靠中糧集團這棵大樹,中糧我買(mai) 網近幾年財報卻並不樂(le) 觀,可見垂直生鮮電商並非一項“好做”的生意。
根據此前中糧我買(mai) 網的招股書(shu) 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中糧我買(mai) 網營收呈現一定的增長,分別為(wei) 10.795億(yi) 元、14.462億(yi) 元、23.217億(yi) 元和15.81億(yi) 元。
不過,在淨利潤方麵,中糧我買(mai) 網一直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且有虧(kui) 損不斷擴大的趨勢。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糧我買(mai) 網分別虧(kui) 損6.31億(yi) 元、9.78億(yi) 元和8.87億(yi) 元;2017年上半年,中糧我買(mai) 網就已虧(kui) 損8.39億(yi) 元,比2016年同期虧(kui) 損額擴大46%。三年半時間內(nei) ,中糧我買(mai) 網累計虧(kui) 損達33.35億(yi) 元。
財報可見,中糧我買(mai) 網三年半間累計淨虧(kui) 損達33.35億(yi) 元。公司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hui) 因繼續大量投資配送基礎設施和技術平台,在2018年繼續錄得淨虧(kui) 損。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其虧(kui) 損的原因,主要是生鮮電商的盈利難點尚未破解,成本越來越高,其中物流成本是關(guan) 鍵。生鮮電商問題的複雜在於(yu) 如何保持它的鮮度,由於(yu) 流程繁瑣,為(wei) 了保證生鮮在運送過程中不變質成本要相當高。同時,中糧我買(mai) 網因為(wei) 單量不足,運送成本比較高。
與(yu) 此同時,生鮮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僅(jin) 在去年就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ye) 宣告破產(chan) 倒閉,而目前行業(ye) 已經形成了“兩(liang) 超多強”的格局。
麵對如此窘境,中糧我買(mai) 網試圖借助上市來求發展。據中糧我買(mai) 的招股書(shu) 以及公開資料,公司扭虧(kui) 為(wei) 盈的轉折就在於(yu) 自有品牌的壯大以及融資後加大倉(cang) 儲(chu) 、運輸等建設以使成本降低。
不隻是中糧我買(mai) 網,垂直生鮮電商行業(ye) 整體(ti) 都麵臨(lin) 著盈利困難的局麵。據海通證券研報顯示,易果生鮮背靠阿裏,大力加強渠道、供應鏈和物流建設,其綜合毛利超過30%,但扣除所有運營成本(每單物流成本30-40元),仍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易果方稱預計2018年可實現全麵盈利。
可查詢的數據顯示,以內(nei) 容營銷打造B2B +B2C+O2O一站式生鮮平台的本來生活,2014財年主營業(ye) 務收入2.68億(yi) 元,淨虧(kui) 2.08億(yi) 元,淨利潤率為(wei) -77.6%。預計B2C電商業(ye) 務實現盈虧(kui) 時毛利需超32%,目前仍處於(yu) 低價(jia) 培養(yang) 消費者購物習(xi) 慣階段,預計2018年可實現盈利。
另一生鮮電商代表天天果園,雖然依托供應鏈優(you) 勢多次嚐試全渠道運營,但目前也未實現盈利。
有樂(le) 觀的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2018年有望成為(wei) 生鮮電商整體(ti) “扭虧(kui) 為(wei) 盈”之年,打破“隻有1%盈利、4%持平,88%虧(kui) 損,剩下7%巨額虧(kui) 損”多年行業(ye) 困境。
向線下要流量
由互聯網巨頭帶領造勢,在國家係列扶持政策、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側(ce) 改革、供應鏈模式重構、倉(cang) 配冷鏈模式升級,以及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應用的驅動下,消費者對生鮮的消費場景體(ti) 驗得到延伸豐(feng) 富。
海通證券分析師表示,在新零售趨勢下,生鮮電商行業(ye) 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期。首先體(ti) 現在玩家的變化上:阿裏、京東(dong) 等巨頭紛紛入局,行業(ye) 進入“兩(liang) 超多強”發展階段。其次是場景的變化,從(cong) 單一網購消費向多元化體(ti) 驗過渡。生活條件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消費者愈加關(guan) 注品質和健康,生鮮消費進入品質時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