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員在風雪中指揮靠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節前夕,已經在長江從(cong) 事引航工作34年的姚澤炎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聯合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金質紀念章。這不僅(jin) 是國家對姚澤炎個(ge) 人的一份褒獎,也是國家對引航員這個(ge) 職業(ye) 的一份肯定。
全國先進工作者——姚澤炎是一名在長江上工作的引航員,他所從(cong) 事的這份職業(ye) 可以說是一個(ge) “小眾(zhong) 職業(ye) ”,目前全國從(cong) 業(ye) 的引航員總數僅(jin) 有2400多人,堪稱“國寶”。
引航,是由國家專(zhuan) 業(ye) 引航人員引領船舶安全航行的行為(wei) ,是一個(ge) 充滿神聖而又鮮為(wei) 人知的職業(ye) ,在對外開放和港口貿易中的作用舉(ju) 足輕重,關(guan) 係到船舶航行安全和港口經營安全,關(guan) 係到港口的綜合競爭(zheng) 力和健康發展,關(guan) 係到國家主權和對外開放的整體(ti) 形象。
引領進江第一艘外籍船舶。
// 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 //
按照國際慣例,外籍船舶進入主權國家水域,主權國指派引航員登輪實行強製引航,維護國家主權和提供航行指導。對進出港口的外國籍船舶實施強製引航,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體現。外籍船舶進江,見到的第一個中國人是引航員;外籍船舶出江,送走他們的最後一個中國人也是引航員。因此,引航員被譽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對引航員是“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有過這樣的闡述:作為“流動國土”的船舶,看到的第一個行使國家主權又能夠提供高質量技術服務的中國人就是我們的引航員,當船舶完成了裝卸貨以後離港,送走這塊“流動國土”的,最後離船的也是我們的引航員。所以引航員在船上工作期間,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我們中國人的形象,也代表著我們在維護和保障國家主權方麵中國人的一種敬業精神,這樣我就把他們形容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
長江引航,從宋代“水手”“招頭”萌發和興起,曆經近千年的嬗變和演進,不斷發展並成長為長江航運和物流貿易中一個必不可缺的行業。近代長江引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艱難行進。新中國建立後,長江引航和祖國一起回到了人民懷抱,長江引航由此告別了長期被外國人把持的曆史,揭開了嶄新的曆史篇章。
1983年5月7日,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伴隨著改革的春風向世界敞開了懷抱。這一天,母親河顯得比以往更加婀娜多姿、光彩照人,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這一天,陳守德、吳民華、施岐元3名長江引航員第一次代表國家,對改革開放後進入長江的第一艘外籍船舶——巴拿馬籍“日本商人”號實行強製引航,保證了首航張家港的外籍船舶順利進港,奏響了長江對外開放的樂章,也拉開了長江引航員對外籍船舶實行強製引航的帷幕。
代表國家行使主權,對外籍船舶實行強製引航,是時代和國家賦予引航的新的神聖使命。長江引航員不僅代表國家行使引航主權,對進出江外國籍船舶實行強製引航,同時為中國籍船舶提供引航技術服務。改革開放以來,長江引航人不辱使命,“把世界引進長江,把長江引向世界”,竭誠服務長江港口對外開放和沿江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的美譽。
// 善於掌控全局的精算師 //
引航是集高風險、高技術、高難度於一身的“三高”職業。全國十佳引航員——匡冠生是一名60後長江引航員,他表示:“以前,沒有導航和電子海圖。哪裏有淺灘、哪裏容易碰撞,都記在我們心裏。沒有AIS,我們就靠望遠鏡,或保持實時瞭望,一站就是數小時。”現在,我們走進現代化的船舶駕駛台,甚高頻電話傳出的喧雜聲音、雷達顯示屏上的回波信號、各種各樣的助航設備,真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甚高頻電話傳出的喧雜聲音,其實是周圍船舶不時發布的動態信息,需要引航員耳聽八方,及時“捕捉”;雷達顯示屏上的回波信號,其實是周圍航行船舶的運行軌跡和實時動態,需要引航員眼觀六路,綜合評估;各種各樣的助航設備,其實是AIS、雷達、VHF、測深儀等專業航行輔助設備,需要引航員樣樣精通,合理使用。
在長江,每天引領船舶航行在世界上通航密度最大、通航環境最複雜的航道,引航員需要權衡航道彎曲狹窄、過江通道(設施)眾多、船舶流量巨大、水文氣象多變、航行船舶類型不一等複雜情況。麵對來船,是選擇“會紅燈”(從左舷通過),還是“會綠燈”(從右舷通過)?麵對突發情況,是選擇停車穩舵,還是大角度避讓?在船流高峰需要穿越航道,如何把握時機“見縫插針”,避開船流駛入目的地?航經大橋、淺灘,如何算好當天的潮水(漲落)?控製多少船舶吃水以安全通過?這些都需要引航員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駕船經驗迅速進行判斷和處置。每一名長江引航員,都是一名“精算師”。
初來長江的外籍船長總會為眼前的複雜航行局麵而坐立不安,不到長江來,有的船長甚至一輩子也不會感受到世界上還有這樣密集的船流、如此複雜的水道。每一次,都是引航員讓他們吃下了“定心丸”。嫻熟的指揮、果斷的操作、默契的配合、友善的交往,長江引航員的專業操守頻頻讓外籍船長豎起大拇指。“Changjiang pilot,number one!”這是外國船長對長江引航員由衷的讚歎。
長江引航員總是一次次挽救巨輪於危局,總是一次次化解風險於無形。波瀾不驚的背後,是他們數十年如一日打下的技術功底,是他們麵對危局冷靜地作出專業判斷和操作的“強大心髒”。他們嚴謹,他們專業,他們果敢!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是,他們所追求的,就是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苛刻!
引航員與外籍船長。
// 維護大國形象的外交官 //
每一艘外籍船舶都是一塊“流動的異國領土”。每一次到外籍船舶引航猶如一次“出國”,每次引航過程更像是一場外交活動。
為弘揚鑒真東渡精神,1987年6月,日本小林義彥船長駕駛帆船“賓特7號”從愛知縣半田市出發,曆經兩周,在長江引航員的引領下順利抵達南京進行友好訪問。船到目的港南京後,船方為答謝引航員,準備在金陵飯店設宴招待,被引航員一再婉拒。駛出長江時,船長主動拿出一疊兌換券送給引航員,還是被謝絕了。長江引航員嚴謹的工作作風讓小林義彥船長讚歎不已,他說:“要不是我親眼看到,我怎麽也不會相信,中國長江上會有這麽好的年輕引航員,我回日本後,一定向日本航海界宣揚。”
2007年6月,闊別20年後,以小林義彥船長為團長的中日間友好訪華團再次來到南京進行友好訪問,以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當再次見到當年引領“賓特7號”帆船的長江引航員時,他們熱情相擁,猶如見到親人一般親切。
不僅是“賓特7號”小林義彥船長,丹麥航海家喬爾斯·克羅艾佛德先生駕駛“諾德卡伯倫”這艘建造於1905年的“世紀老帆船”於2004年來到長江,探尋中國與丹麥在航運及貿易中的古老關係。長江引航員幫助喬爾斯·克羅艾佛德先生順利完成他一直期望的沿著18世紀丹麥航海家足跡飽覽東方文明古國並拍攝專題紀錄片的夙願,促進了中丹兩國的文化交流。類似的事例,在長江不勝枚舉。
長江引航員在工作中堅持著有理有節、不卑不亢,實事求是地處置各種涉外事件,按照國際慣例,友好地與外國船員相處,從未發生一次違反涉外紀律事件,贏得了外國船員和船長的尊重,成為了長江對外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
全國先進工作者——姚澤炎引領外籍船舶駛入長江。
// 勇於創新突破的大工匠 //
引航員不僅是大師,更是大國的工匠。毫不誇張地說,當一名引航員,不僅要上知天文,還要下知地理,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來應對緊急局麵。在長江,從一名大學生成長為一名A1檔引航員(能夠引領所有類型船舶)至少需要曆經9次嚴格的考試和考核,需要練就的是“十八般武藝”。即使是資曆深厚的遠洋船長,也需要實習滿一年後才有資格成為一名正式的引航員。
已經是武漢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的姚澤炎首創的“6321引航操作法”,曾多次排除過重大險情,避免多次災難性事故發生,為港口企業帶來巨大社會效益。2017年12月31日,他受命執行我國技術最先進、裝載量最大的2萬標箱集裝箱船“中遠川崎231”號首航任務。作為新一代節能環保超大型集裝箱船,全新設計也帶來了全新挑戰,長江裏也從來沒有這樣的巨輪進出,這次首航同樣關係到“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夢想。他帶領引航技術團隊到沿海港口引航站,向同行學習取經,全力攻克技術難關,多次科學論證引領方案。登輪後,隻見他嫻熟操作觸摸屏駕駛係統,向無人控製機艙發出一個個精準的指令,400米的“水上巨無霸”服服帖帖完成了離泊、調頭,順利進入主航道,最終確保我國首造2萬標箱集裝箱船舶首航取得圓滿成功。船東激動不已地說:“‘中國製造’世界一流!中國引航員的技術同樣是世界一流!”
王榮達是一名70後長江引航員,他針對靖江港通航環境多變的特點,帶領引航班組成員和其他引航員研究創立了在業界廣為流傳的“S”形掉頭靠泊操作法,突破了瓶頸航道的限製,提高了港口貨運周轉率,為港航企業節約了千萬元的運輸成本。
長江引航員堅持技術創新,通過提升引航技術服務能力,充分挖掘釋放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紅利”,使得進江營運海輪由最大7萬噸級躍升到20萬噸級。以往鐵礦石進江需要在沿海港口中轉,現在開普型海輪減載後在引航員的引領下可直達鎮江及以下沿江港口, 20萬噸級以下船舶靠泊鎮江及以下長江港口成為常態,實現了大宗貨物運輸“江海直達”,進江海船“大進大出”,有效減少貨物在江海轉運過程中的汙染排放。以江蘇江陰港口集團為例,2018年,長江引航中心引領的開普型船舶靠泊江陰港口集團碼頭載運鐵礦石2900萬噸,按照每噸節省成本40元計算,僅此一家企業一種船型就節約物流成本超11.6億元。
引領我國首造兩萬標箱集裝箱船舶。
// 平安綠色長江的守護者 //
長江引航員既要承擔長江狹水道全天候引領大型或超大型海輪的安全風險,又要肩負維護港口和水域公共安全的責任。寒冬酷暑、惡劣天氣、重點時段、危險關頭,長江引航員總是衝在前麵、頂在前麵。
2015年9月16日15時44分,正在張家港11號錨地錨泊的巴拿馬籍危險品船“塞納”輪突遇險情,裝載的苯二甲酸二辛酯發生異變冒出滾滾白煙,貨倉溫度高達50攝氏度,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彌漫於船倉和甲板。該輪緊鄰船舶流量密集的長江主航道,載有1萬餘噸危險品貨物,其中X類有毒液體物質千餘噸,一旦發生起火或泄漏,將直接影響長江過往船舶安危和沿江居民飲用水取水安全。情況萬分危急,後果不堪設想!
怎麽辦?險情怎樣去化解?由誰來化解?危急關頭,長江引航員冒著生命危險,衝在了“拆除定時炸彈”的第一線,湯榮幹、王潭、費鶴良、董傳兵、李進5名引航員,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登輪指揮、值守,接力搶險,最終將“塞納”輪順利引領出江,曆經43個小時圓滿完成搶險任務。
引航員董傳兵回憶說:“這是一次特殊的引航,裝載X類危險品的貨倉的倉麵上還在不斷撒水降溫,白色煙霧直冒,貨倉溫度超過50攝氏度。雖說十分危險,但作為引航員,我們就應該在關鍵的時刻頂上去,把船引出去,把風險化解掉,確保長江水資源不被汙染,確保沿江兩岸人民生命財產不受威脅。”
2017年7月9日深夜,靠泊在常州某化工碼頭的“雙龍海”輪因他船失控受到撞擊,導致碼頭坍塌、裝卸管線斷裂並起火燃燒。火勢迅速蔓延到停靠在碼頭的另一艘韓國籍化學品船“武進凱米”輪,船艏纜繩迅速被燒斷,情況萬分危急!“武進凱米”輪緊急申請引航員上船協助出港。險情就是命令,引航員趙春生顧不得跟熟睡的家人打個招呼,拎起引航包就匆匆奔赴救災現場,並迅速搭乘搶險拖輪登輪(因碼頭坍塌引航員已無法從碼頭正常登輪),此時“雙龍海”輪已是一片火海,“武進凱米”輪紅色的船體也已經被熏黑,引航員如果再晚一步登輪後果不堪設想!因引航員處置及時,“武進凱米”輪得以快速駛離火災現場,成功避免了次生事故的發生。
在長江,優質服務離不開長江引航,急難險重任務離不開長江引航,苦活累活髒活離不開長江引航,再苦再累再難也從未困住長江引航。長江引航員創造的經濟效益可以測算,減少的事故經濟損失可以估算,但是避免事故造成環境汙染、人員傷亡等社會負麵影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2018年6月22日,姚澤炎做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中國最高級別的新聞發布平台現場答中外記者問,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與交通行業代表共話“與交通運輸改革發展共成長”。同年6月29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親自為姚澤炎頒發“全國交通運輸係統優秀共產黨員”榮譽證書,並勉勵他再接再厲,為交通強國建設再立新功。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綱要》的正式印發,既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交通運輸行業的鼓勵和鞭策,也是新時代指引交通強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為全體交通人吹響了昂揚奮進的嘹亮號角。長江引航員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竭誠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沿江區域經濟、服務長江航運,努力為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努力在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中當好先行軍、展現新作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