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頂山
東(dong) 南網訊 1933年,為(wei) 粉碎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第五次“圍剿”,物流輸送 ,中央蘇區寧化縣積極響應黨(dang) 的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擴紅突擊運動熱潮。紅軍(jun) 進駐治平後,17歲的曾繁益毅然投身革命,跟隨紅軍(jun) 部隊在閩贛邊界打擊反動民團、刀團匪,和圍剿中央蘇區國民黨(dang) 軍(jun) 作戰。不久,曾繁益被編入紅五軍(jun) 團紅三十四師,成為(wei) 韓偉(wei) 一○○團的一名戰士。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wei) 給中央紅軍(jun) 戰略大轉移爭(zheng) 取時間,蘭(lan) 州物流網 ,紅九軍(jun) 團、紅二十四師以及紅三十四師一部和數以萬(wan) 計的長汀地方武裝部隊在長汀鬆毛嶺與(yu) 敵人浴血奮戰。民國版《長汀縣誌》記載:“是役雙方死亡枕籍,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
同年11月,曾繁益跟隨韓偉(wei) 行至道縣以南葫蘆岩時,接到師部通知,前往軍(jun) 團受領任務。當時,蔣介石調集40萬(wan) 兵力步步緊逼。劉伯承參謀長叮囑說,“在重兵壓境的情況下,把軍(jun) 團的殿後任務交給你們(men) ,這個(ge) 擔子很重啊!你們(men) 既要完成軍(jun) 委賦予的任務,又要有萬(wan) 一被截斷後孤軍(jun) 作戰的準備。”
12月1日晨,在紅三十四師掩護下,中央軍(jun) 委和主力部隊順利渡過湘江。但追擊而至的頑敵湘軍(jun) 和桂軍(jun) 切斷了後衛部隊的去路,炸毀了渡江的浮橋。部隊走投無路,被迫東(dong) 返,一路激戰,最後退入霧源山區。
12月5日拂曉,紅三十四師在洪水菁再次遭到灌陽民團和桂軍(jun) 的襲擊,韓偉(wei) 率領一○○團作後衛,在掩護師部主力突圍的戰鬥中,該團人員從(cong) 150餘(yu) 人犧牲到僅(jin) 剩30多人,韓偉(wei) 率領餘(yu) 部撤至興(xing) 安與(yu) 灌陽交界的大江嶺。
在敵人的窮追不舍下,曾繁益與(yu) 戰友們(men) 邊打邊往轎頂山山頂撤退。當他們(men) 爬上山頂時,紅軍(jun) 戰士已剩不到10人,他們(men) 個(ge) 個(ge) 傷(shang) 痕累累、血染戰衣。為(wei) 了給一○○團留下一點革命火種,韓偉(wei) 決(jue) 定分散突圍。據曾繁益回憶,“當時子彈打完了,就跟敵人白刃搏鬥,100多裏山路上,灑滿了戰友的血,一路都是倒下的戰友。”
敵人衝(chong) 上山頂後,看到彈盡糧絕的紅軍(jun) 戰士所剩無幾,便高喊“抓活的”向他們(men) 衝(chong) 去。韓偉(wei) 帶著曾繁益等6名戰友被逼到懸崖邊,望著步步緊逼的敵人和身後陡峭的懸崖,他們(men) 把心一橫,上演了紅軍(jun) 長征路上悲壯的一幕。7名壯士縱身向幾十米高的懸崖跳去,誓死“為(wei) 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被後世稱為(wei) “轎頂山七壯士”。
跳崖後,韓偉(wei) 和2名戰友落在大山包上,被樹枝掛住,其他3人當場犧牲。他們(men) 清醒後從(cong) 絕壁的一邊撤離,後來曆盡艱辛回到黨(dang) 的懷抱,繼續投身革命事業(ye) ,建國後韓偉(wei) 成為(wei) 開國將軍(jun) 。
曾繁益掉在小山包上也幸免於(yu) 難,但他走的是一條與(yu) 韓偉(wei) 他們(men) 不同的路。他在追趕隊伍途中被竹簽紮傷(shang) 了腳板,下澗村捕獵的村民發現並救了他。沒趕上隊伍的曾繁益從(cong) 此留在了廣西灌陽西山瑤族鄉(xiang) 下澗村。
1984年,曾繁益終於(yu) 和寧化老家的親(qin) 人取得聯係。從(cong) 他離鄉(xiang) 時的風華正茂到歸鄉(xiang) 時的白發蒼蒼,曾繁益這一走就是整整半個(ge) 世紀!1988年,曾繁益去世,享年73歲。
湘江之戰,慘烈空前。尤其是大部分寧化籍子弟所在的紅三十四師從(cong) 此在中央紅軍(jun) 的隊伍和番號中徹底消失了。桂北方圓200多公裏的土地上灑滿了閩西將士的鮮血。那些有名和無名的紅軍(jun) 烈士的英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精神,為(wei) 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鋪墊了前進的道路。(施菲菲 文/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