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港集團攜手華為雲進行了深入、係統的調研和數字化轉型路徑規劃
-尼日利亞空運雙清
海運新聞 | 2022-12-01 13:07
薄弱、差距大、落地難。這是2019年,數字化轉型啟動之初,北部灣港團體梳理出的一些關鍵詞。
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港口產業煥發新生
為了加速貨物流轉,支撐港口、物流、工貿、投資、金融、船閘、建設開發、能源等多個業務板塊的飛速增長,“數字強港”無疑是個關鍵的突破口。2019年起,北部灣港團體聯合華為雲團隊啟動數字化轉型項目。
攜手華為雲 繪就數字化發展藍圖
在雲上,技術和經驗可以“拿來即用”
· 華為雲將智能湖倉、雲原生等技術能力開放出來,北部灣港團體可以基於華為雲DevCloud開發雲中的數據治理生產線DataArts、軟件開發生產線CodeArts等加速實現應用現代化,並借助Astro低代碼平台快速落地上百個看板界麵。
北部灣港團體攜手華為雲進行了深進、係統的調研和數字化轉型路徑規劃。北部灣港團體信息部高級主管蒙輝稱:“整個數字化轉型方案貫串26個係統、2000多個流程,治理1000多張表,梳理了2萬多個字段的數據,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這幾乎涉及到我們想看到的每個場景。”
借助OCC數字化運營平台,一方麵,北部灣港團體將業務對象、業務流程、規則數字化,確定規則自動化,不確定規則智能化,支撐業務協同運營與決策;另一方麵,持續將港口、物流、鋼鐵製造數據邏輯、業務流程經驗沉澱在平台上,支撐業務迭代優化,加速應用現代化。
·平台自動追蹤,將鐵路、碼頭、公路數據同一匯聚,同一存儲,集中計算,集中管控和同一實時共享,以集裝箱為維度實現物流全流程自動跟蹤。以前的電話、微信、網站等輪番上陣追蹤方式變成了平台自動化,貨物從哪來、在哪兒、到哪往一目了然。
“我們在‘港口數字化’這一概念提出之初就做了嚐試,但是北部灣港團體麵臨的最大挑戰是沒有行業參考”,北部灣港團體信息部總經理李正龍先容。
係統上線後,如何運營才能讓數字化落到實處、讓團體和業務板塊上下都能受益?北部灣港團體數字化運營中心,也碰到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短暫迷茫期。
沒有港口同行的參考,不代表沒有其他行業的數字化探索經驗。在團體管控、多業務係統支持、複雜流程題目上,北部灣港團體與華為有著無數的共叫。而在行業數字化轉型實踐了30多年的華為,把這些經驗和技術都放在了雲上,讓“一切皆服務”,開釋數字生產力。
他形象地舉例道:“北部灣港團體的OCC,就是一個‘五星級的廚房’。運營職員是廚師,治理者是食客,數據是食材,業務工作職員是提供食材的人。運營團隊首先要給治理者炒菜,不同層級和板塊負責人的需求是不同的,‘高檔菜’‘家常菜’都要能炒。同時,作為一個好廚師,必須有所要求。第一個要求是幹淨整潔,維係著廚房的穩定運行。其次對‘食材’也是有要求的:我缺了什麽食材,相關部分要補,什麽食材質量不達標,我要往盯。”
·聰明運營自動統計,平台將逐日灌箱作業情況、灌箱發運量、客戶分類等重要數據和信息經過數字化、標準化處理,解決了跨越多業務係統的障礙,自動天生數據報表並存儲於共享庫中供各部分使用,不僅解放人力,更通過高級認知分析工具為決策提供支撐。
從“騎自行車”到開上“智能汽車”數字化轉型落到實處
在充分的預備下,北部灣港團體以全麵上公有雲的方式、在“立而不破”的基礎上開啟了數字化轉型。雙方攜手規劃了數字化發展藍圖、數據治理框架和運營場景,建設並落地了業務底座“全球數字化供給網絡”和運營底座“OCC數字化運營平台”,買通港口、物流、產業及各方生態夥伴數據,支撐全球供給網絡的數字化和過程可視化,提升集裝箱業務“端到端”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北部灣港團體探索出了一條“平台+運營”的轉型路徑,讓經驗匯聚沉澱在平台,讓數據驅動持續運營,為實現全麵數字化輸進源源不中斷的動力。
回憶這段經曆,吳海斌說:“轉型開始的時候,團體信息化主管被業務投訴不懂業務。在梳理完全業務流程節點後,我們的董事長說:整個團體沒有誰比信息化主管更懂業務。”
·業務自動監測預警,平台通過自動對集裝箱運輸中的各環節進行周期性校對,包含空箱需求、船舶裝卸、班列裝車、班列在途等環節,自動識別異常集裝箱並做出預警,讓運營職員有針對地進行疏堵。
一個港口的數字變革,也牽動著與千萬家庭、無數產業。譬如北部灣港的水果精品航線,聯接了東南亞市場,成都的居民可以買到更新鮮的泰國榴蓮;而新加坡居民的餐桌上出現了更多的重慶血橙。再比如,產業礦物原料石英砂通過北部灣港團體更低本錢、更高效的海鐵聯運,為川渝地區的製造企業加足馬力。
在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十大沿海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榜單中,聯接東盟和中國西部腹地的北部灣港團體,同比增速排名第一。為實現“十四五”規劃“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港口團體”的目標,北部灣港團體正在快馬加鞭。
在“港、工、貿、物流” 一體化、龐大多元的業務板塊下,北部灣港團體的數字化建設注定是一項係統性、革命性的工程。無數的“關節”都需要被買通。
如何煥發港口產業和更多中國政企的新生,“數字化”和“雲”也許已經給出了答案。堅持 “一切皆服務”的華為雲,也將持續深耕行業數字化,共建智能世界的雲底座。
火龍果、榴蓮、菠蘿蜜、芒果、香蕉、山竹、椰青、蓮霧、紅毛丹…琳琅滿目的熱帶水果,也許正是從(cong) 泰國、越南、馬來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經廣西進進國內(nei) 的。
數字化運營已幫助北部灣港團體(ti) 整體(ti) 縮短13%的集裝箱在港流轉周期。北部灣港團體(ti) 還將持續探索業(ye) 務落地,麵向業(ye) 務場景訴求,基於(yu) 數字平台同一數據接進能力、開放服務、數據治理等能力,國際物流,集成生態數據、作業(ye) 現場數據,沉澱運營經驗,向經營分析、新材料、港行閘延伸應用。
2019年,北部灣港團體和華為雲攜手在港口“種下了一朵雲”;而今,這方西南第一大港口,已有了不同的生態:當數據繁雜,“海”麵渾濁,“數智化”帶來升騰的清流向上而行,助推北部灣港乘著RECP的國際機遇駛向未來,邁進2025年“千萬標箱”的目標。
“三個自動”,是OCC數字化運營平台為項目奉上的“大菜”:
·開放靈活的架構和豐富的生態能力,包括普元數據資產工具、帆軟BI分析工具等。
蒙輝感慨道:“我們進進的是一個深水區,深水區的時候我們開始很難受;逐漸地,我們現在開始學會踩水了,學會滑水。我們要試一試,是不是還能遊得更遠。”
·華為數字化轉型方法論與實踐經驗,及積累的多業態數據資產,如沉澱在數據治理生產線DataArts上的模型、指標、主題庫等,可供北部灣港團體直接調用。
應用在北部灣港團體OCC數字化運營平台中的雲服務和經驗能力包括:

來源:北部灣港團體
“在數字化轉型之前,我們就似乎‘騎自行車’的人;今天,我們開上了‘智能汽車 ’,行駛在加速發展的路上。”蒙輝說。更重要的是,數字化為業務打開了更多的可能,“後續,我們會繼續考慮如何往滿足業務場景和需求,拿新的場景,往觸發業務的新變革。”北部灣港團體信息部副總經理吳海斌說。
在港口數字化轉型的護航下,“新鮮”可以更高效地“速遞”,讓東南亞的水果成為中國老百姓舌尖上的美味,讓大西北的牛羊肉飄香東南亞。
迷茫過後的蒙輝意識到:“數字化沒有標準答案,認定有價值的事情,堅定方向往下做就好了。”
· 華為雲在全球構建了同一架構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KooVerse,為企業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基礎設施服務,企業無需自建數據中心,也不必投資通用IT技術,一鍵即可獲取華為雲服務。此舉可以把技術職員從重複繁瑣的資源維護工作中解放出來,幫助聚焦業務創新。
在“北糧南運”的主戰場上,作為交通運輸的“大動脈”,西部陸海新通道承擔著糧食運輸的重任。今年1月起,在糧食項目上,數字化運營中心量身打造了物流看板方案,進行業務運營落地探索,奉上了它的第一場“筵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