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驛站是什麽意思

 NEWS     |      2022-06-08 11:28

驛站什麽意思

古時供傳(chuan) 遞文書(shu) 、官員來往及運輸等中途暫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或補給、換馬的處所

現代而言,也可借用為(wei) :中途暫時休息、住宿的地方;也作為(wei) 臨(lin) 時落腳的地方;指非長久性居住、生活、停留的地方。輔導機構古時供傳(chuan) 遞文書(shu) 、官員來往及運輸等中途暫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水滸傳(chuan) ·楔子》:“ 洪太尉 次日早朝,見了天子,奏說:‘ 天師 乘鶴駕雲(yun) ,先到京師,臣等驛站而來,纔得到此。’” 清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故 元太宗 言:‘我即位後,惟四善政:一、平定 金國 ;二、設立驛站;三、無水草處穿井立營;四、各處城池,設官鎮守。’”朱自清 《<憶>跋》:“曲曲折折的路旁,隱現著幾多的驛站,是行客們(men) 休止的地方。” 唐代詩人杜牧曾作過“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歌。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諷刺唐玄宗為(wei) 了愛吃鮮荔枝的楊貴妃,動用國家驛站運輸係統,不惜國家財政的血本,從(cong) 南方運送荔枝到長安。驛站,是國家出現以後,政府專(zhuan) 門為(wei) 傳(chuan) 遞公文和軍(jun) 情所設置的通信機構,至今已有4000年曆史,其建設和營運費用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支出。早期的公文和軍(jun) 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遞,故在春秋時期,人們(men) 把邊境內(nei) 外傳(chuan) 遞文書(shu) 的機構叫做“郵”。郵距為(wei) 25公裏,是一個(ge) 成年人當天能往返的距離。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所設置的“十裏一亭”,是鄉(xiang) 以下以維持治安為(wei) 主體(ti) 的行政架構,用於(yu) 實現國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職能,而在交通幹線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時人稱為(wei) “郵亭”。這種“郵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遞送的通信機構。漢初“改郵為(wei) 置”,即改人力步行遞送為(wei) 騎馬快遞,並規定“三十裏一驛”,傳(chuan) 遞區間由春秋時的25公裏擴大為(wei) 150公裏。為(wei) 了擴大功能,滿足國家管理的需要,漢代還逐步將單一置騎傳(chuan) 送公文軍(jun) 情的“驛”,改造成為(wei) 兼有迎送過往官員和專(zhuan) 使職能的機構。到了開放的唐代,國際交流頻繁,各國使節和官員公差往來大為(wei) 增加,朝廷幹脆改驛為(wei) 館驛,以突出其迎來送往的“館舍”功能。在盛唐時,全國有館驛1643個(ge) ,從(cong) 事驛站工作的人員有2萬(wan) 多人,其中80%以上為(wei) 被征召輪番服役的農(nong) 民。由於(yu) 財政對館驛支出安排費用有限,而實際耗費巨大,為(wei) 保證正常運轉,唐代前期一般由政府指定當地富戶主持,並任命其為(wei) 驛將或捉驛(“捉”即掌握、主持之意),負責對驛丁的管理、館舍的修繕、接待和通信工作及其月報的報送,並出資彌補驛站的虧(kui) 損。而有些頭腦靈活的驛將則利用館驛社會(hui) 交往之便從(cong) 事商業(ye) 活動,不僅(jin) 可達到“以商補虧(kui) ”的目的,而且還有利可圖。定州富戶何名遠負責3個(ge) 館驛管理,不數年便成為(wei) 名聞遐邇的工商巨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