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153-208) 散文如《薦禰衡表》、《與(yu) 曹公論盛孝章書(shu) 》、;《與(yu) 曹操論禁酒書(shu) 》
陳琳(? -- 217)最著名的是《為(wei) 袁紹檄豫州文》
王粲(177-217) 在七子中屬他的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和《登樓賦》
徐幹(171-217)主要著作是《中論》
阮瑀 (?-212)名作有《為(wei) 曹公作書(shu) 與(yu) 孫權》
詩有《駕出北郭門行》
應瑒 (?-217)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劉楨 (?-217)《贈從(cong) 弟》三首為(wei) 代表作。都是三國時期的人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魯國孔融文舉(ju) ,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wei) 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dong) 平劉楨公幹
建安七子是指東(dong) 漢末年漢獻帝年間的7位文學家:
7人中,除孔融外,其他6人都依附於(yu) 曹操父子。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最早提出"七子"之說的是曹丕。他在《典論·論文》中說:"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ju) 、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wei) 長、陳留阮籍元瑜、汝南應煬德璉、東(dong) 平劉楨公□。斯七子者。於(yu) 學無所遺,於(yu) 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於(yu) 千裏,仰齊足而並馳。"這七人大體(ti) 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you) 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為(wei) 前後兩(liang) 個(ge) 時期。前期他們(men) 在漢末的社會(hui) 大戰亂(luan) 中,盡管社會(hui) 地位和生活經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脫顛沛困頓的命運。後期他們(men) 都先後依附於(yu) 曹操,孔融任過少府、王粲任過侍中這樣的高級官職,其餘(yu) 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過,孔融後來與(yu) 曹操發生衝(chong) 突,被殺。由於(yu) 七人歸附曹操時間先後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後期不存在一個(ge) 統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幹、阮籍在建安初,陳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劉楨、應煬在建安十三年後。與(yu) 他們(men) 的生活道路相對應,"七子"的創作大體(ti) 上也可以分為(wei) 前後兩(liang) 個(ge) 階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會(hui) 動亂(luan) 的現實,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詩》、《登樓賦》,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阮籍《駕出北郭門行》、劉楨《贈從(cong) 弟》等,都具有現實意義(yi) 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調過於(yu) 低沉感傷(shang) ,如阮籍《七哀詩》、劉楨《失題》"天地無期竟"等。後期作品則大多反映他們(men) 對曹氏政權的擁護和自己建立功業(ye) 的抱負,內(nei) 容多為(wei) 遊宴、贈答等;但有些對曹氏父子的頌揚,帶有清客陪臣口吻,顯露出庸俗的態度。然而,無論前、後期,"七子"的創作都是積極、健康的內(nei) 容占著主導地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