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郡舒縣(今廬江縣)
廬江郡龍舒縣(今舒城縣)
所以周瑜是廬江人。舒城隻是周瑜在那活動過並不是舒城人,究竟離得近周瑜帶兵打仗往過的地方也多。
周瑜出生於(yu) 175年。
周瑜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dong) 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dong) 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資料袋是常見的曆史教學資源之一,用於(yu) 收納某個(ge) 曆史人物或事件的相關(guan) 資料和圖片等。以下是周瑜的資料袋的可能內(nei) 收留:
-周瑜生平簡介:包括周瑜的基本信息、家世、教育背景、職位等;
-周瑜的戰鬥經曆:包括周瑜和孫權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以及周瑜鎮守南郡、攻破黃祖等戰爭(zheng) 的情況;
-周瑜的家庭與(yu) 愛情:包括周瑜的親(qin) 人、妻子小喬(qiao) 的事跡等;
-周瑜的治病經曆:包括周瑜在東(dong) 吳替孫權治病的經曆;
-周瑜的智謀:包括周瑜在軍(jun) 事和政治方麵的聰明和謀略;
-周瑜的文學才華:包括周瑜與(yu) 孔融、曹植等名士的交流,以及《赤壁賦》等文學作品的內(nei) 收留;
-周瑜的形象描寫(xie) :包括周瑜在小說《三國演義(yi) 》中的形象描寫(xie) 和形象藝術形態;
-周瑜的文化影響:包括周瑜在曆史和文化領域中的影響和地位。
周瑜出身名門貴族,從(cong) 小習(xi) 文弄武。才華出眾(zhong) ,武藝超群。是東(dong) 吳的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
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jun) 事,又精於(yu) 音律,江東(dong) 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jun) 在周瑜的指揮下,於(yu) 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jun) 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往世,年僅(jin) 36歲。
中文名:周瑜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職業(ye) :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
主要成就:赤壁之戰時率領孫劉聯軍(jun) 大敗曹操
目錄
個(ge) 人簡介
曆史年表
《三國誌·周瑜傳(chuan) 》
家族資料
曆史評價(jia)
生平詳述
軼事典故三國演義(yi) 形象
周瑜受貶低的原因
周郎顧曲
相關(guan) 詩詞
歇後語
影視作品
後代紀念周瑜之墓
周瑜城遺址
周郎橋
個(ge) 人簡介
曆史年表
《三國誌·周瑜傳(chuan) 》
家族資料
曆史評價(jia)
生平詳述
軼事典故三國演義(yi) 形象
周瑜受貶低的原因
周郎顧曲
相關(guan) 詩詞
歇後語影視作品後代紀念
周瑜之墓周瑜城遺址周郎橋展開編輯本段個(ge) 人簡介
周瑜,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著名將領。出生於(yu) 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時即與(yu) 孫《三國誌》11周瑜頭像
堅之子孫策交好,妻小喬(qiao) (東(dong) 吳兩(liang) 大美女之一),有兩(liang) 子一女。周瑜美姿收留,精音律,多謀善中斷,精於(yu) 軍(jun) 略,為(wei) 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jun) 。後圖進中原,不幸於(yu)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仲春病故於(yu) 巴丘(今湖南省嶽陽市),英年早逝,年僅(jin) 三十六歲。具體(ti) 內(nei) 收留請看《周氏族譜》(在江西省新餘(yu) 市鳳陽鄉(xiang) 焦木村內(nei) )大約是756頁。
編輯本段曆史年表
熹平四年175年1歲周瑜出生於(yu) 廬江郡舒縣。同年孫策出生。*初平元年190年16歲周瑜從(cong) 舒縣到壽春,結交孫策;並將孫策一家接至舒縣自己家中同住;周瑜與(yu) 孫策升堂拜母。(按:三國誌中記載,周瑜訪孫策在其遷居舒城之前,孫策亦自述與(yu) 周瑜有“總
梁朝偉(wei) 版周瑜(9張)角之好”;兒(er) 童14歲以下為(wei) 總角,故周瑜訪孫策應在初平元年之前。)初平二年191年17歲孫策之父孫堅身亡;孫策離開舒縣,葬父曲阿,後遷往江都。(周瑜與(yu) 孫策第一次分別)興(xing) 平二年195年21歲孫策受袁術之命平定江東(dong) ;周瑜帶兵糧到曆陽支助孫策,一同作戰,攻下橫江、當利(此兩(liang) 處均為(wei) 軍(jun) 事要地,乃大功也),擊退劉繇,進進曲阿。而後周瑜還鎮丹楊。(周瑜與(yu) 孫策第二次分別)建安元年196年22歲周瑜與(yu) 伯父周尚回到壽春。建安二年197年23歲袁術在壽春稱帝,孫策與(yu) 袁術盡交,自立門戶。袁術欲以周瑜為(wei) 將,周瑜隻請求作居巢縣縣長。建安三年198年24歲孫策獲封吳侯、討逆將軍(jun) 。周瑜到居巢縣赴任,趁機東(dong) 渡回吳,加進孫策旗下。孫策親(qin) 身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將。建安四年199年25歲袁術病逝。孫策授周瑜中護軍(jun) ,虛領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黃祖手中)。周瑜助孫策攻破皖城,奪得廬江郡。孫策、周瑜分納大、小喬(qiao) 。同年於(yu) 沙羨大破黃祖,還定豫章郡、廬陵郡。周瑜留鎮廬陵巴丘。(周瑜與(yu) 孫策第三次分別)建安五年200年26歲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從(cong) 巴丘回吳,以中護軍(jun) 的身份與(yu) 長史張昭共掌眾(zhong) 事。周瑜向孫權舉(ju) 薦魯肅。建安七年202年28歲曹操下書(shu) 令孫權送嗣子進朝當人質(此時孫權無子,欲送為(wei) 人質者疑為(wei) 孫策之子),張昭、秦鬆等猶豫未定,周瑜反對,遂不送質。建安十一年206年32歲周瑜與(yu) 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首領,俘獲萬(wan) 餘(yu) 人。周瑜還備宮亭。建安十二年207年33歲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進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鄧龍送吳。遊戲圖片
建安十三年208年34歲孫權再次征討黃祖,周瑜為(wei) 前部大督。黃祖戰死。同年,孫權命周瑜為(wei) 左都督,帶兵與(yu) 劉備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jun) ,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35歲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駐守江陵。周瑜在南郡與(yu) 曹仁對峙一年後,曹仁敗退。孫權拜周瑜為(wei) 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wei) 奉邑,屯據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36歲周瑜女兒(er) 出生。周瑜進京見孫權,請求發兵取蜀,孫權同意。周瑜在往蜀途中病逝於(yu) 巴陵巴丘。孫權素服舉(ju) 哀。魯肅代周瑜領兵。程普代領南郡太守。[注]:標注*的年份為(wei) 估算,僅(jin) 供參考。
編輯本段《三國誌·周瑜傳(chuan) 》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周瑜圖像
[1]從(cong) 祖父景,景子忠,皆為(wei) 漢太尉。父異,洛陽令。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xing) 義(yi) 兵討董卓,徙家於(yu) 舒。堅子策與(yu) 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cong) 父尚為(wei) 丹楊太守,瑜往省之。會(hui) 策將東(dong) 渡,海運費,到曆陽,馳書(shu) 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cong) 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擊秣陵,空運報價(jia) 海運價(jia) 格,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進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zhong) 已數萬(wan) 矣。因謂瑜曰:“吾以此眾(zhong) 取吳會(hui) 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瑜還。頃之,袁術遣從(cong) 弟胤代尚為(wei) 太守,而瑜與(yu) 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wei) 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wei) 居巢長,欲假塗東(dong) 回,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qin) 身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yu) 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wei) 周郎。以瑜恩信著於(yu) 廬江,出備牛渚,後領春穀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wei) 中護軍(jun) ,領江夏太守,從(cong) 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liang) 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複進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sang) ,遂留吳,以中護軍(jun) 與(yu) 長史張昭共掌眾(zhong) 事。十一年,督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wan) 餘(yu) 口,還備(官亭)〔宮亭〕。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進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wei) 前部大督。其年玄月,曹公進荊州,劉琮舉(ju) 眾(zhong) 降,曹公得其水軍(jun) ,船步兵數十萬(wan) ,將士聞之皆恐。權延見群下,問以計謀。議者鹹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wei) 辭,本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jun) 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jun) ,蒙衝(chong) 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wei) 長江之險,已與(yu) 我共之矣。而勢力眾(zhong) 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雖讬名漢相,實在漢賊也。將軍(jun) 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dong) ,地方數千裏,兵精足用,英雄樂(le) 業(ye) ,尚當橫行天下,為(wei) 漢家除殘往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wei) 將軍(jun) 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nei) 憂,能曠日持久,來爭(zheng) 疆埸,又能與(yu) 我校勝敗於(yu) 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guan) 西,為(wei) 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船楫,與(yu) 吳越爭(zheng) 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冷,馬無槁草,驅中國士眾(zhong) 遠涉江湖之間,不習(xi) 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jun) 禽操,宜在本日。瑜請得精兵三萬(wan) 人,進住夏口,保為(wei) 將軍(jun) 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yu) 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yu) 老賊,勢不兩(liang) 立。君言當擊,甚與(yu) 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時劉備為(wei) 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yu) 魯肅遇於(yu) 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yu) 備並力逆曹公,遇於(yu) 赤壁。時曹公軍(jun) 眾(zhong) 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jun) 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zhong) 我寡,難與(yu) 持久。然觀操軍(jun) 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chong) 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shu) 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係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jun) 吏士皆延頸觀看,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zhong) ,軍(jun) 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yu) 瑜等複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回。瑜與(yu) 程普又進南郡,與(yu) 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yu) 瑜。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yu) 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瑜親(qin) 跨馬擽陳,會(hui) 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xing) ,案行軍(jun) 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權拜瑜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wei) 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jun) 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an) 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wei) 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wei) 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線人,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yu) 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ye) 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yun) 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製,故不納。是時劉璋為(wei) 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yu) 將軍(jun) 連兵相事也。乞與(yu) 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yu) 馬超結援。瑜還與(yu) 將軍(jun) 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wei) 行裝,而道於(yu) 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ju) 哀,感動左右。喪(sang) 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zhong) 事費度,一為(wei) 供給。後著令曰:“故將軍(jun) 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初瑜見友於(yu) 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是時權位為(wei) 將軍(jun) ,諸將賓客為(wei) 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wei) 得人,惟與(yu) 程普不睦。瑜少精意於(yu) 音樂(le) ,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瑜兩(liang) 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循弟胤,初拜興(xing) 業(ye) 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黃龍元年,封都鄉(xiang) 侯,後以罪徒廬陵郡。赤烏(wu) 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將軍(jun) 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wei) 將,不能養(yang) 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欲,招速罪辟。臣竊以瑜昔見寵任,進作心膂,出為(wei) 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回,故能摧曹操於(yu) 烏(wu) 林,走曹仁於(yu) 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衝(chong) 扞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珍貴,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shu) ,重以盟詛,躲於(yu) 宗廟,傳(chuan) 於(yu) 無窮,欲使元勳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guan) 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於(yu) 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wei) 匹夫,益可悼傷(shang) 。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yu) 興(xing) 繼,為(wei) 胤回訴,乞匄餘(yu) 罪,還兵複爵,使失旦之雞,複得一叫,抱罪之臣,展其後效。”權答曰:“腹心舊勳,與(yu) 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yu) 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後告喻,曾無悛改。孤於(yu) 公瑾,義(yi) 猶二君,樂(le) 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會(hui) 胤病死。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wei) 偏將軍(jun) ,領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wei) 將。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wei) 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孫權與(yu) 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dong) ,致達於(yu) 孤,孤與(yu) 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ye) ,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wan) 眾(zhong) 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谘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zhong) ,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jue) 計謀,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yu) 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yu) 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guan) 羽,勝於(yu) 子敬。子敬答孤書(shu) 雲(yun) :‘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nei) 不能辦,外為(wei) 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jun) ,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dong) 夏,於(yu) 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中斷之明,出眾(zhong) 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中斷,識軍(jun) 計,譎郝普,禽關(guan) 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yu) 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you) 劣允當,故載錄焉。[2]
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jun) 事,又精於(yu) 音律,江東(dong) 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jun) 在周瑜的指揮下,於(yu) 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jun) 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往世,年僅(jin) 36歲。
中文名:周瑜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職業(ye) :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
主要成就:赤壁之戰時率領孫劉聯軍(jun) 大敗曹操
《三國誌·周瑜傳(chuan) 》周瑜,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著名將領。出生於(yu) 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時即與(yu) 孫堅之子孫策交好,妻小喬(qiao) (東(dong) 吳兩(liang) 大美女之一),有兩(liang) 子一女。周瑜美姿收留,精音律,多謀善中斷,精於(yu) 軍(jun) 略,為(wei) 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jun) 。後圖進中原,不幸於(yu)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仲春病故於(yu) 巴丘(今湖南省嶽陽市),英年早逝,年僅(jin) 三十六歲。具體(ti) 內(nei) 收留請看《周氏族譜》(在江西省新餘(yu) 市鳳陽鄉(xiang) 焦木村內(nei) )大約是756頁。編輯本段曆史年表
熹平四年175年1歲周瑜出生於(yu) 廬江郡舒縣。同年孫策出生。*初平元年190年16歲周瑜從(cong) 舒縣到壽春,結交孫策;並將孫策一家接至舒縣自己家中同住;周瑜與(yu) 孫策升堂拜母。(按:三國誌中記載,周瑜訪孫策在其遷居舒城之前,孫策亦自述與(yu) 周瑜有“總角之好”;兒(er) 童14歲以下為(wei) 總角,故周瑜訪孫策應在初平元年之前。)初平二年191年17歲孫策之父孫堅身亡;孫策離開舒縣,葬父曲阿,後遷往江都。(周瑜與(yu) 孫策第一次分別)興(xing) 平二年195年21歲孫策受袁術之命平定江東(dong) ;周瑜帶兵糧到曆陽支助孫策,一同作戰,攻下橫江、當利(此兩(liang) 處均為(wei) 軍(jun) 事要地,乃大功也),擊退劉繇,進進曲阿。而後周瑜還鎮丹楊。(周瑜與(yu) 孫策第二次分別)建安元年196年22歲周瑜與(yu) 伯父周尚回到壽春。建安二年197年23歲袁術在壽春稱帝,孫策與(yu) 袁術盡交,自立門戶。袁術欲以周瑜為(wei) 將,周瑜隻請求作居巢縣縣長。建安三年198年24歲孫策獲封吳侯、討逆將軍(jun) 。周瑜到居巢縣赴任,趁機東(dong) 渡回吳,加進孫策旗下。孫策親(qin) 身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將。建安四年199年25歲袁術病逝。孫策授周瑜中護軍(jun) ,虛領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黃祖手中)。周瑜助孫策攻破皖城,奪得廬江郡。孫策、周瑜分納大、小喬(qiao) 。同年於(yu) 沙羨大破黃祖,還定豫章郡、廬陵郡。周瑜留鎮廬陵巴丘。(周瑜與(yu) 孫策第三次分別)建安五年200年26歲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從(cong) 巴丘回吳,以中護軍(jun) 的身份與(yu) 長史張昭共掌眾(zhong) 事。周瑜向孫權舉(ju) 薦魯肅。建安七年202年28歲曹操下書(shu) 令孫權送嗣子進朝當人質(此時孫權無子,欲送為(wei) 人質者疑為(wei) 孫策之子),張昭、秦鬆等猶豫未定,周瑜反對,遂不送質。建安十一年206年32歲周瑜與(yu) 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首領,俘獲萬(wan) 餘(yu) 人。周瑜還備宮亭。建安十二年207年33歲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進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鄧龍送吳。
建安十三年208年34歲孫權再次征討黃祖,周瑜為(wei) 前部大督。黃祖戰死。同年,孫權命周瑜為(wei) 左都督,帶兵與(yu) 劉備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jun) ,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35歲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駐守江陵。周瑜在南郡與(yu) 曹仁對峙一年後,曹仁敗退。孫權拜周瑜為(wei) 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wei) 奉邑,屯據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36歲周瑜女兒(er) 出生。周瑜進京見孫權,請求發兵取蜀,孫權同意。周瑜在往蜀途中病逝於(yu) 巴陵巴丘。孫權素服舉(ju) 哀。魯肅代周瑜領兵。程普代領南郡太守。
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jun) 事,又精於(yu) 音律,江東(dong) 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jun) 在周瑜的指揮下,於(yu) 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jun) 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往世,年僅(jin) 36歲。
中文名:周瑜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職業(ye) :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
主要成就:赤壁之戰時率領孫劉聯軍(jun) 大敗曹操
《三國誌·周瑜傳(chuan) 》周瑜,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著名將領。出生於(yu) 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時即與(yu) 孫堅之子孫策交好,妻小喬(qiao) (東(dong) 吳兩(liang) 大美女之一),有兩(liang) 子一女。周瑜美姿收留,精音律,多謀善中斷,精於(yu) 軍(jun) 略,為(wei) 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jun) 。後圖進中原,不幸於(yu)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仲春病故於(yu) 巴丘(今湖南省嶽陽市),英年早逝,年僅(jin) 三十六歲。具體(ti) 內(nei) 收留請看《周氏族譜》(在江西省新餘(yu) 市鳳陽鄉(xiang) 焦木村內(nei) )大約是756頁。編輯本段曆史年表
熹平四年175年1歲周瑜出生於(yu) 廬江郡舒縣。同年孫策出生。*初平元年190年16歲周瑜從(cong) 舒縣到壽春,結交孫策;並將孫策一家接至舒縣自己家中同住;周瑜與(yu) 孫策升堂拜母。(按:三國誌中記載,周瑜訪孫策在其遷居舒城之前,孫策亦自述與(yu) 周瑜有“總角之好”;兒(er) 童14歲以下為(wei) 總角,故周瑜訪孫策應在初平元年之前。)初平二年191年17歲孫策之父孫堅身亡;孫策離開舒縣,葬父曲阿,後遷往江都。(周瑜與(yu) 孫策第一次分別)興(xing) 平二年195年21歲孫策受袁術之命平定江東(dong) ;周瑜帶兵糧到曆陽支助孫策,一同作戰,攻下橫江、當利(此兩(liang) 處均為(wei) 軍(jun) 事要地,乃大功也),擊退劉繇,進進曲阿。而後周瑜還鎮丹楊。(周瑜與(yu) 孫策第二次分別)建安元年196年22歲周瑜與(yu) 伯父周尚回到壽春。建安二年197年23歲袁術在壽春稱帝,孫策與(yu) 袁術盡交,自立門戶。袁術欲以周瑜為(wei) 將,周瑜隻請求作居巢縣縣長。建安三年198年24歲孫策獲封吳侯、討逆將軍(jun) 。周瑜到居巢縣赴任,趁機東(dong) 渡回吳,加進孫策旗下。孫策親(qin) 身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將。建安四年199年25歲袁術病逝。孫策授周瑜中護軍(jun) ,虛領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黃祖手中)。周瑜助孫策攻破皖城,奪得廬江郡。孫策、周瑜分納大、小喬(qiao) 。同年於(yu) 沙羨大破黃祖,還定豫章郡、廬陵郡。周瑜留鎮廬陵巴丘。(周瑜與(yu) 孫策第三次分別)建安五年200年26歲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從(cong) 巴丘回吳,以中護軍(jun) 的身份與(yu) 長史張昭共掌眾(zhong) 事。周瑜向孫權舉(ju) 薦魯肅。建安七年202年28歲曹操下書(shu) 令孫權送嗣子進朝當人質(此時孫權無子,欲送為(wei) 人質者疑為(wei) 孫策之子),張昭、秦鬆等猶豫未定,周瑜反對,遂不送質。建安十一年206年32歲周瑜與(yu) 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首領,俘獲萬(wan) 餘(yu) 人。周瑜還備宮亭。建安十二年207年33歲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進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鄧龍送吳。
建安十三年208年34歲孫權再次征討黃祖,周瑜為(wei) 前部大督。黃祖戰死。同年,孫權命周瑜為(wei) 左都督,帶兵與(yu) 劉備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jun) ,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35歲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駐守江陵。周瑜在南郡與(yu) 曹仁對峙一年後,曹仁敗退。孫權拜周瑜為(wei) 偏將軍(jun) ,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wei) 奉邑,屯據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年36歲周瑜女兒(er) 出生。周瑜進京見孫權,請求發兵取蜀,孫權同意。周瑜在往蜀途中病逝於(yu) 巴陵巴丘。孫權素服舉(ju) 哀。魯肅代周瑜領兵。程普代領南郡太守。
周瑜,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著名將領。出生於(yu) 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時即與(yu) 孫堅之子孫策交好,妻小喬(qiao) (東(dong) 吳兩(liang) 大美女之一),有兩(liang) 子一女。周瑜美姿收留,精音律,多謀善中斷,精於(yu) 軍(jun) 略,為(wei) 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jun) 。後圖進中原,不幸於(yu)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仲春病故於(yu) 巴丘(今湖南省嶽陽市),英年早逝,年僅(jin) 三十六歲,但在後來在人們(men) 心目漸漸惡化,最後成了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ge) 形象
周瑜,東(dong) 漢末年東(dong) 吳著名將領。出生於(yu) 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時即與(yu) 孫堅之子孫策交好,妻小喬(qiao) (東(dong) 吳兩(liang) 大美女之一),有兩(liang) 子一女。周瑜美姿收留,精音律,多謀善中斷,精於(yu) 軍(jun) 略,為(wei) 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jun) 。後圖進中原,不幸於(yu)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仲春病故於(yu) 巴丘(今湖南省嶽陽市),英年早逝,年僅(jin) 三十六歲,但在後來在人們(men) 心目漸漸惡化,最後成了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ge) 形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