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書(shu) 分為(wei) 經、史、子、集四部。
主要內(nei) 收留
《四庫全書(shu) 》的內(nei) 收留是十分豐(feng) 富的。按照內(nei) 收留分類分經、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shu) 共4部44類66屬。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guan) 著作,包括易類、書(shu) 類、詩類、禮類、年齡類、孝經類、五經總義(yi) 類、四書(shu) 類、樂(le) 類、小學類等10個(ge) 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yi) 禮、禮記、三禮總義(yi) 、通禮、雜禮書(shu) 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shu) 、韻書(shu) 3屬。
史部收錄史書(shu) ,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chuan) 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shu) 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ge) 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chuan) 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
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誌、都會(hui) 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製、官箴2屬,政書(shu) 類又分通製、儀(yi) 式、邦計、軍(jun) 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shu) ,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nong) 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shu) 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
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shu) 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shu) 相書(shu) 、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字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shou) 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zhuan) 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ge) 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
《四庫全書(shu) 》全稱《欽定四庫全書(shu) 》,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cong) 書(shu)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xie) ,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躲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shu) ,共計79338卷(相當於(yu) 《永樂(le) 大典》的3.5倍[1]),36000餘(yu) 冊(ce) ,約八億(yi) 字[2]。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3]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shu) 》,下令分別躲於(yu) 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yu) 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收躲,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收躲,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四庫全書(shu) 》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係統、最全麵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ti) 係。[4]《四庫全書(shu) 》可以稱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最豐(feng) 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中國文、史、哲、理、工、農(nong) 、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cong) 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四庫全書(shu) 》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shu) 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樂(le) 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輯,曆時9年景書(shu) 。共收書(shu) 3503種,79337卷,36304冊(ce) ,近230萬(wan) 頁,約8億(yi) 字。整套書(shu) 收錄了從(cong) 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wei) 禁書(shu) ),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四庫全書(shu) 指的是整套書(shu) 分為(wei) 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shu) 》、《年齡》、《史記》、《爾雅注疏》、《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chuan) 教士的一些著作,為(wei) 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而不是指四部書(shu) 的集成
你假如是看《史記》裏寫(xie) 到的“傳(chuan) 曰”——“傳(chuan) ”一般指的是論語,表示下麵的話是引用論語中的。
比如:太史公曰:傳(chuan) 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ong) 。”
在漢代,通常把論語和孝經稱為(wei) 傳(chuan) 。(十三經注疏,孔安國尚書(shu) 序雲(yun) ,於(yu) 壁中得先人所躲古文虞夏商周之書(shu) 及傳(chuan) 論語孝經。唐孔穎達疏雲(yun) ,漢世,通謂論語孝經為(wei) 傳(chuan) 也,以論語孝經非先王之書(shu) ,是孔子所傳(chuan) 說,故謂之傳(chuan) ,所以異於(yu) 先王之書(shu) 也。)
PS:而引用左傳(chuan) 時一般是用左氏曰:“有星孛於(yu) 大辰,西及漢(夏之八月,辰星見在天漢西。今孛星出辰西,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光芒東(dong) 及天漢)。
成書(shu) 於(yu) 年齡時期《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其中的“風”是我國現實主義(yi) 文學的源頭。
戰國時楚國的偉(wei) 大詩人屈原所作的《離騷》是我國第一首優(you) 秀的長篇抒懷詩。
成書(shu) 於(yu) 年齡末期的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流傳(chuan) 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jun) 事著作,有“兵學聖典”之美譽。
《論語》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ti) 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傳(chuan) 弟子。《左傳(chuan) 》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ti) 史書(shu) 。
《搜神記》是我國第一部筆記體(ti) 誌怪小說,由東(dong) 晉幹寶所著。
《孔雀東(dong) 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最早見於(yu) 南朝陳國徐陵(507-583)編《玉台新詠》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由東(dong) 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編著。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yi) 的書(shu) ,是我國第一部按義(yi) 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shu) ,是中國古代的詞典。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列進十三經之中。其中“爾”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時代官方規定的規範語言。“爾雅”就是使語言接近於(yu) 官方規定的語言。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chuan) 體(ti) 通史,作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
《資治通鑒》我國第一部編年體(ti) 史書(shu) ,作者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
《夢溪筆談》是我國第一部用筆記文體(ti) 寫(xie) 成的綜合性學術專(zhuan) 著,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三國演義(yi) 》是我國第一部描寫(xie) 農(nong) 民戰爭(zheng) 的曆史演義(yi) 小說,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羅貫中。
《水滸傳(chuan) 》是我國第一部描寫(xie) 農(nong) 民戰爭(zheng) 的口語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施耐庵。
《西遊記》我國第一部長篇神話小說,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
《紅樓夢》我國藝術成就最高的早期口語小說,作者是清代偉(wei) 大的小說家曹雪芹。
《聊齋誌異》我國第一部優(you) 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鬆齡。
《儒林外史》我國第一部優(you) 秀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偉(wei) 大的小說家吳敬梓。
《狂人日記》(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口語小說。
屈原是我國第一個(ge) 偉(wei) 大的詩人,作品收在《楚辭》裏。李清照是我國第一個(ge) 女詞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裏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yi) 的專(zhuan) 著,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yi) 係統和事物分類來編輯的詞典。《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yu) 規範。
《爾雅》是辭書(shu) 之祖。《爾雅》最早著錄於(yu) 《漢書(shu) ·藝文誌》,但未載作者姓名。書(shu) 中收集了比較豐(feng) 富的古漢語詞匯。它不僅(jin) 是辭書(shu) 之祖,還是典籍——經,《十三經》的一種,是漢族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裏專(zhuan) 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麵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yu) 規範。
下列不屬於(yu) “十三經”的是:《史記》。選項是:A、《周易》,B、《尚書(shu) 》,C、《史記》,D、《爾雅》。關(guan) 於(yu) 十三經的相關(guan) 知識1、十三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的統稱,包括《詩經》、《尚書(shu) 》、《禮記》、《周易》、《年齡》、《左傳(chuan) 》、《公羊傳(chuan) 》、《穀梁傳(chuan) 》、《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等。這些經典著作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於(yu) 中國曆史、文化和思想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2、十三經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儒家思想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十三經作為(wei) 儒家經典的代表,對於(yu)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3、例如,《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chuan) 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shu) ,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孟子》則是對孟子的言行和思想的記錄,孟子作為(wei) 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對於(yu) 儒家思想的發展和豐(feng) 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十三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十三經作為(wei) 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內(nei) 涵。5、例如,《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民歌、情歌和祭歌等,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周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筮書(shu) ,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蘊含了深刻的陰陽五行思想。6、十三經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瑰寶。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過程,十三經作為(wei) 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發展和傳(chuan) 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例如,《尚書(shu) 》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曆史文獻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政治、軍(jun) 事、經濟等方麵的記載,對於(yu) 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