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ti) 現漢字特點的歇後語有:
1、馬背上釘掌——離題(蹄)太遠;不貼題(蹄)
2、茶食店裏失火——果然(燃)
3、鉗工師傅教徒弟——動手就錯(銼)
4、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5、年齡看田頭——專(zhuan) 門找差(岔)兒(er)
6、老公拍扇——淒涼(妻涼)
7.老太太打哈欠——一看無涯(牙)
8.狗吃豆腐腦——閑(銜)不著
9.戲台上的鞭子——加碼(假馬)
10.紙糊的爐子——過(鍋)來就不行
11.肉骨頭打鼓——昏(葷)冬冬
12.司令上樹——趾(枝)高氣揚
拓展資料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後語由前後兩(liang) 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麵;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海運費,像答案。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往後半截,就可以領會(hui) 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一、體(ti) 現漢字諧音特點的歇後語:
媽媽的眾(zhong) 姐姐--多疑(姨)
戲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戲台上的鞭子--加碼(假馬)
觀音堂裏著火--妙哉(廟多難)
二、有關(guan) 漢字諧音特點的對聯:
1.蓮(連)子心中苦,梨(離)兒(er) 腹內(nei) 酸
2.身居寶塔,眼看孔明(諸葛亮),怨江圍(薑維)實難旅步(呂布)
3.鳥處籠中,心思槽巢(曹操),恨關(guan) 羽(關(guan) 羽)不得張飛(張飛)
4.兩(liang) 船競渡,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攀噲)
5.百管爭(zheng) 叫,笛清(狄青)難比蕭和(蕭何)
三、體(ti) 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
1、二猿中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一馬陷足汙泥內(nei) ,老畜生怎能出題(蹄)--解縉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須梅,(有幸不須媒)
3、狗啃河上(和尚)骨--蘇軾,海運報價(jia) 國際快遞,水流東(dong) 坡詩(屍)--佛印
4、朝陽門第春常在--蘇軾,積善人家慶(罄)有餘(yu) (魚)--佛印
1、壽星打靶——老腔(槍)。
2、壽星彈琵琶——須生常(彈)。
3、麥柴稈吹火——小氣(器)。
4、弄堂裏跑馬——題(蹄)難出。
漢字有一突出的特點為(wei) 表意,即形音義(yi) 之間存在一定的理據,上述的歇後語都明確的利用了這一特點,即同音字。
漢字諧音特點用於(yu) 歇後語: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精裝茅台——好久(酒)。
漢字特點的歇後語
1、小碗吃飯——靠天(添)
2、老爺坐馬桶——贓(髒)官
3、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4、拉胡子過河——謙虛(牽須)
5、魚池裏下網——多餘(yu) (魚)
6、門頭溝打官司——沒(煤)的事
7、鐵匠生爐子——煽(扇)風點火
8、老婆婆喝稀飯——無恥(齒)下流
9、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ju) )
10、泥水匠招手——要你(泥)
11、從(cong) 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12、棉條打鼓——沒多大響聲;不想(響)
13、兒(er) 牽父須過馬路——謙虛(牽須)
14、炭火盆扛肩上——惱(腦)火
15、馬背上接電話——奇(騎)聞
16、菱角碰粽子——尖對棱;奸(尖)對奸(尖)
17、老太太打哈欠——一看無涯(牙)
18、狗吃豆腐腦——閑(銜)不著
19、戲台上的鞭子——加碼(假馬)
20、紙糊的爐子——過(鍋)來就不行
21、肉骨頭打鼓——昏(葷)冬冬
22、司令上樹——趾(枝)高氣揚
23、納鞋底戳了手——真(針)氣人
24、神龕上戳窟窿——妙(廟)透了
25、畫上的馬——不奇(騎)
26、懷裏揣棉花——軟(熱)心
27、鈴鐺掉了舌頭——不想(響);沒想(響)頭了
28、兩(liang) 口子鋤地——不顧(雇)人
29、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30、烏(wu) 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