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一個外國人為何能治理好中國的海關?

 新聞     |      2020-05-21 16:52
作者:楊津濤近些年,人們對於赫德早已不再陌生,其領導下的中國海關,更被今人譽為是清朝“唯一沒由貪汙腐敗的部分”。赫德從英國來華時隻有19歲,後來曆經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在中國海關做了48年“總稅務司”,得到從一品的太子太保頭銜。我們知道,赫德及其繼任者安格聯、梅樂和、李度,除為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治理海關外,在近代郵政體係的建立、對外事務的交涉、西洋知識的傳播、海軍艦船的更新等方麵,都曾有過不可替換的貢獻。荷蘭曆史學家方德萬的新書《潮來潮往:海關與中國現代性的全麵起源》,即對此做了全麵研究。海關是帝國主義侵華工具?毋庸置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赫德等外籍總稅務司及中國近代海關的形象,在中國人眼中都是負麵的。遠的不說,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學界重啟海關史研究時,赫德和助手金登幹還被看作是“帝國主義在華的代理人,是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的實際執行者”,他們“控製下的海關,名義上市中國的行政機構,實際上是各國共管的侵華據點”(陳霞飛《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序)。在1987年出版的《赫德與近代中西關係》一書中,作者汪敬虞對赫德進行了全麵否定,指責其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西方侵略者”。好在隨著檔案的不中斷發掘及研究的深進,中國學界對赫德等外國人治理下海關的評價日趨正麵,具體可參考傅亮2013年發表的論文《近十年來中國近代海關史研究綜述》。方德萬的《潮來潮往:海關與中國現代性的全球起源》在這篇文章中也被提及,隻是作者將書名主標題Breaking with the past意譯為《與過往決裂》,更直接地點出了此書主旨。方德萬是一名荷蘭人,現在任教於劍橋大學,老師是著有《叫魂》一書的漢學家孔飛力。2007年,大陸曾出版過其代表作《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1925-1945)》,米兰体育全站這本書對戰時中國政府持鮮明的同情態度,使用大量原始史料,顛覆了史迪威、白修德等人為西方世界構建的刻板印象——蔣介石及國民政府腐敗無能,從不肯真心為抗日出力。方德萬對於中國海關的研究,同樣建立在豐富的中外檔案基礎之上——《潮來潮往》每章後的注釋都超過200條,其中引用最多的海關總稅務司署檔案,共5.5萬卷,係第一次被學者利用。此外,同大多數海關史著作不同,方德萬沒有將全部重心都放在赫德身上,他用全書大約一半的篇幅,記敘1911年赫德往世後,安格聯、梅樂和、李度三任外籍總稅務司對民國政治的影響。由此看,《潮來潮往》稱得上是一本短小精悍的近代海關史。在洋人維護下的中國關稅主權中國近代海關建立的契機,是鹹豐三年(1853年)劉麗川領導的小刀會攻占上海,導致清政府設立的槯關——江海關為之癱瘓。當時的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以為,“若在等待中國海關重建期間停止所有貿易,這會損害英國的貿易利益。另一方麵,假如貨船不繳關稅就離港而往,又是對《南京條約》的違反”。他希看通過和清政府合作,重建江海關。江南地區的督撫急於恢複對關稅的征收,於是同意在上海任命外籍稅務監視,治理洋商。這一經驗後來在全國推廣,英國人李泰國成為第一任由天子任命的總稅務司,治理各地海關及其中外屬員。在第二任總稅務司赫德手上,海關成為一個“集權並有紀律”的組織。他製定了一係列嚴格的規章,如《大清國海關治理章程》將懶散、欺詐、酗酒、經商、受賄等都被嚴厲禁止,一旦違反,就要受到懲罰。海關在一百多年後還能因廉潔著名,也在於此。海關在外國人治理之下,但並不受外國控製,赫德曾通令屬下:“務必一直牢牢謹記,總稅務司署是一個中國而非外國的機構,所以每一個海關官員在麵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官員時,應嚴守分際,這樣才能避免引發任何可能的冒犯和厭惡情緒”。當英國商人違反貿易法則,並援引治外法權,拒盡接受海關處罰時,英國外交大臣及駐華公使是不予支持的,由於在他們看來,海關是清政府的下轄機構,在中國領土上行使征稅權力,英國領事無權幹涉。美、法等國亦對此原則表示主持,使海關獨立性得到保障。得海關者,得天下即使是赫德也不會想到,在他竭力經營之下的海關,後來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命根子,進而決定政權存亡。按照方德萬書中的說法,在清政府存在的最後二十年,海關稅收已占到全國總稅收的3/1—1/2。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規定的2億海關兩(海關專用的一種記賬單位,約合38克)賠款、3000萬海關兩“還遼費”;八國聯軍侵華後,《辛醜條約》規定的4.5億海關兩賠款,都不是全年國庫收進僅8000萬海關兩的清政府有能力償付的。這時除向外國銀行借貸外,已別無他法,而能作為擔保的也隻有關稅。辛亥革命爆發後,第三任總稅務司安格聯指示各地海關:“現在到了要保護關稅以償外債的時候了,不要使之淪為革命黨的軍費。”利用混亂局勢,海關獲得清政府同意,在原有征稅權力之外,使他們成為關稅的治理者和支配者。借用方德萬的話說,海關從此“成為了一個為外國債券持有者收債的代理人”。但是,無論是袁世凱,還是革命黨,都不敢有侵犯海關的舉動,他們清楚地知道,隻有把握關稅,才有可能成為獲勝的一方。隨著“金銀比價的改變和一戰過後迅速的經濟擴張”,以及中國停付德國、奧匈、俄國的庚子賠款,海關稅收有了結餘——“關餘”。當時各省大都拒盡向中心上繳稅收,北洋政府想要維持運轉,就必須利用關餘舉借外債或發行內債,以至安格聯被稱為是中國的“太上財政總長”。伴隨海關權勢擴張而來的,是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勃興,人們對於由外國人掌控中國財政命根子的現狀,越來越難以忍受,終極導致安格聯被北洋政府強行停職。第四任總稅務司梅樂和由國民政府任命,他首次用中文宣誓,並向孫中山遺像和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三鞠躬,意在昭示自己作為中國政府官員的身份。梅樂和承諾,海關未來不再雇傭新的外國人,這意味著不久後,海關內部將再也看不到西方麵孔。當然,國民政府部分地犧牲“反帝”態度,收留忍外國人出任總稅務司,也在財政上獲得了巨大回報。新政權營建新海關在近代中國,海關的特殊性不僅在於由外國人掌管,更在於它的同一性,如方德萬在導論中說的那樣,“海關在近代中國,是唯逐一個未有中中斷且勢力幾乎可達全中國的機構。從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是唯一或近乎是唯一最有權力的官僚機構”。對於那些不受控製的省份,國民政府也能通過海關遍布全國的網絡,對這些獨立地區施加影響。然而,日本侵華改變了所有這一切,並導致了海關的終極衰落。先是“滿洲國”建立,讓海關失往了對東北的控製;緊接著更多領土淪陷,海關被迫一分為二,日本人在淪陷區任命了自己的總稅務司,梅樂和的權力被局限在西南一隅。梅樂和要求下屬各海關稅務司“要義不收留辭地盡可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不僅是出於對國家及我們所效忠的政府的責任感和忠誠,同時也符合海關的利益和它的古老傳統。”事實上,梅樂和已經在著手預備落幕,希看海關在曆史上留下一個忠於職守的好名聲。梅樂和無力維持戰時支離破碎的海關,他的繼任者美國人李度在戰後同樣束手無策。海關在曆經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幾次鼎革後,在1949年迎來新的人民政權。最後一任總稅務司李度在台灣離職,結束了外國人主宰中國海關的曆史。殘留的海關組織經過和新政權的短暫磨合,在1952年終結。對於此中米兰体育全站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赫德在《潮起潮落》中,有些遺憾地寫道,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想要以任何細節來複原最後一連串的發展都是不可能的。”近代海關研究,或許隻剩下這畫龍點睛的一筆。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