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退運洋垃圾:收貨人已處於失聯狀態 網友:是誰把洋垃圾弄
新聞 | 2020-05-21 16:51
新華社大連11月28日電(記者郭翔)記者28日從大連海關獲悉,27日,23.71噸被大連海關所屬大窯灣海關截獲的“洋垃圾”在大連港碼頭退運出境。據了解,這票名為“皮革廢碎料”的貨物進境後,收貨人遲遲未向海關申報,導致長期滯港,收貨人已處於失聯狀態。大窯灣海關關員在清理滯港集裝箱時對該票貨物進行開箱查驗,發現其疑似固體廢物,隨即進行取樣送檢,經有關部分鑒定,該票貨物為我國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大窯灣海關綜合業務二處處置二科科長孫凱表示,為避免滯港“洋垃圾”浪費港口資源,造成環境汙染,海關依法責令相關企業將這票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退運出境,全程跟蹤退運過程,實時監控船舶行駛軌跡。今年以來,大窯灣海關對“洋垃圾”走私實施持續不間中斷打擊,累計處置國米兰体育全站家禁止進境固體廢物21票,共3895.6噸,果中斷將“洋垃圾”拒之於國門之外。網友評論延伸閱讀“我們要感謝中國!”法媒對中國拒盡洋垃圾的環保政策,表達謝意“我們要感謝中國!”法國RTL電台9月24日以“中國如何逼法國革新垃圾回收”為題,對中國拒盡洋垃圾的環保政策表達了謝意。報道稱,以前中國就像是一個 “世界的塑料垃圾桶”,包括法國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將大量塑料垃圾運到中國,交給中國人處理。然而,自2018年1月中國實施“洋垃圾”禁令後,法國企業開始強迫自身創新,研發垃圾回收的新方法。法國對蘇打水瓶、飲用水瓶等“硬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做得很好,但對包裝塑料、塑料膜等“軟塑料”垃圾的再利用卻基本毫無對策。中國舉起環保大旗讓法國企業行動起來,法國馬恩省一家名為“金鳳蝶”的垃圾回收企業就開發出一種可將軟塑料轉化為塑料顆粒的技術。塑料顆粒可以被再利用製造塑料瓶、塑料袋等產品。法國《回聲報》稱,在投進500萬歐元科研資金後,該企業的軟塑料回收技術已十分先進。為滿足不中斷增長的塑料回收需求,他們將再增加一套塑料分揀回收設備,處理能力也將隨之進步。“金鳳蝶”負責人勒比高表示,目前英國、比利時、德國等歐洲國家均不把握軟塑料回收技術。中國的塑料垃圾禁令不但讓法國最先研發出新技術,還間接創造了一些新崗位。麵對未來更加嚴苛的環保規定及不中斷增長的需求,他們的市場份額必將快速擴展。RTL電台稱,由於目前隻能利用軟塑料製造出灰色的塑料顆粒,一些飲料品牌如芬達、可口可樂等還不願使用這種再生塑料。但到2021年,法國會對20%包裝使用再生塑料的企業提供財政獎勵,這會極大促進塑料顆粒的循環利用。該台表示,法國能在這條漸進但是光明的環保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我們當然要感謝中國”。中國於2017年向WTO表示將停止接收塑料等“洋垃圾”,
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並於2018年1月正式生效有關禁令。由於中國事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之一,此舉引發以英美為首的“洋垃圾”出口國的“惡語相向”。為解決本國的垃圾題目,一些西方國家尋求將垃圾送往東南亞國家。這嚴重影響了當地民眾的生活。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紛紛采取措施,拒盡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傾倒場”。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甚至不惜為此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撕破臉”。今年5月,在《巴塞爾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上,全球180多個國家對公約做出修訂,決定將塑料垃圾列進進出口限製對象,以控製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該公約的支持方希看修正案的變化能夠迫使發達國家主動解決自身製造的廢棄物題目,而不是通過轉嫁給發展中國家往返避這些題目。專家以為,作為垃圾輸出方的發達國家,不能再把自己的題目推給別人,而應切實解決自身垃圾過剩的題目。來源 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新華網 @人民網 環球時報流程編輯 TF003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