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應用
-利雅得空運
海運新聞 | 2022-06-23 03:52
“為此,無論是港口行政治理部分還是一線的港口企業,都要全麵、客觀、理性地評估聰明港口建設基礎與條件,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與路徑,找準著力點與重點突破的方向。”丁長發建議,各地要基於港口生態圈打造頂層視角,做好聰明港口的概念框架設計,整體謀劃好聰明港口的發展框架與思路,從空間性、技術性、社會性、生態性等多維度考慮好聰明港口路徑設計的題目。
“聰明港口2.0”通過全場集卡調度、EIR無紙化、智能閘口、智能理貨、智能配載、預約平台、微信物流平台升級改造等項目,港口運營效率提升明顯。因此,“5G”港口成為國內各大港口布局的流量密碼。寧波船山港與浙江移動、華為等“強強聯合”持續打造“5G+聰明港口”,還陸續在業界首創了5G輪胎吊遠程操控常態化投產、5G網絡切片港口應用、首個5G港口超級上行應用等;四川首個5G聰明港口項目——宜賓港5G聰明港口一期一標段自往年上線試運行以來,借助當前的物流網、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了港口治理工作流程信息化、數據標準化、日常工作自動化;中國移動、華為公司聯合在天津港實施5G、AI、雲計算等新技術創新示範應用,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同時,也為全球港口聰明化升級貢獻“天津港方案”。
“當前,我國聰明港口建設已從探索階段逐步轉向成熟。”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教授邵哲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然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港口中的深度融合應用,還需要一個不中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相關的理論體係還需進一步豐富與完善。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2026年中國聰明港口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猜測報告》分析,隨著5G商用化的推進,在現有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業務驗證場景,擴大試點規模,全麵驗證各類典型應用的5G承載能力,打造5G垂直行業應用標杆。同時隨著各應用場景的成熟技術和貿易模式的固定化,5G聰明港口解決方案可以複製到國內外各港口,帶動整個行業技術的換代升級,同時帶來巨大的貿易利益。
數字化轉型的快與慢、成與敗,成為激活港口潛能的關鍵變量。在廣西北部灣港防城港碼頭有限公司的9號泊位集裝箱公司碼頭,借助中國移動5G網絡和高清監控設備,碼頭作業利用“電眼電腦”替換“人眼人腦”,精準、快速、動態記錄,實現自動化數據采集。
“‘聰明港口2.0’實現了碼頭相關領域流程的再改造、業務協同治理創新,形成了‘線上信息廣泛互聯、線下資源優化配置、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的新業態。”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告訴記者,根據現場實際測試及方案比較,“聰明港口2.0”具有投資小、建設周期短、綠色低碳、適用性廣等特性,對傳統集裝箱碼頭聰明化升級具有示範性作用。
盲目跟風仍不可取
“數字化轉型涉及各層級、各領域、各業(ye) 務,既是一項極具創新性的複雜係統工程,也是一個(ge) 長期的動態過程。”孫博生告訴記者,“聰明港口2.0”是在 “5G聰明港口全場景應用”的基礎上的持續創新開發,推動包括5G高中低頻立體(ti) 組網、無人集卡開放場景混合運行、北鬥高精定位與(yu) 多傳(chuan) 感融合、基於(yu) 5G的港機遠控改造等關(guan) 鍵技術的係統性提升,製定了港口無人駕駛集裝箱車的標準,實現了聰明港口的貿易化運營。
“目前,各大港口仍存在聰明港口技術支撐體(ti) 係不健全、聰明港口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不同一等薄弱環節。”邵哲平在分析“聰明港口2.0”發展現狀時表示,各地要緊密跟蹤國際港口行業(ye) 科技前沿,研究構建聰明港口標準與(yu) 規範體(ti) 係,包括相關(guan) 基礎標準、術語定義(yi) 、通用規範、應用標準、信息服務標準,推進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研發與(yu) 應用。

“然而,數字化轉型不是傳統的自上而下推進,而是雙向發力、迭代創新。”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商船係副主任鄒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固然布局“聰明港口2.0”已成為港口行業的共叫,但數字化轉型不能盲目跟風、不是大拆大建,關鍵是滿足需求、創造價值。因此,立足於高度信息化、全自動化係統,港口融進5G、區塊鏈等當前最前沿技術,向更高層次的‘聰明港口’全麵轉型升級的同時,仍然要避免無序發展、資源浪費等題目。
6月11日,在廈門遠海碼頭操縱控製中心,記者現場體驗了一回采用5G技術的VR眼鏡: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實時顯示在眼前,4K高清視頻信號讓堆場的每一個細節完美呈現,比肉眼更加直觀。“借助5G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成功實現AGV無線通訊控製、5G+智能理貨等5G應用,再通過VR眼鏡實時監控,可以運用自動化作業現場解決一線作業的痛點題目,提升生產效能。”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告訴記者。
“聰明港口建設投資大、周期長、要素多,再加上技術儲備、資本積累、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等現實情況,決定了聰明港口發展還將是一個長期、持續和漸進的過程。”丁長發表示,截至目前,我國人工碼頭整體比例依然較大,自動化程度低,盲目追求數字化仍不可取。
數字化激活港口潛能
在港區5G專網建設基礎上,“聰明港口2.0”結合邊沿計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研發打造5G聰明港口具體業務場景落地,通過5G技術進一步推動港口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助力港口聰明化升級與變革。
如今,借助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大港口都在發力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之路,構築安全、便捷、智能、全聯接的聰明港口生態圈。一輛輛空載無人駕駛的藍色自動導航運載車(AGV)有序進進作業(ye) 區域,完成裝載即馱著集裝箱自行離開駛向貨場,遠方16台自動化軌道吊在各自區域內(nei) 往返移動理貨……6月11日,記者在廈門遠海碼頭現場看到,海運費,自動化岸橋正將巨輪運載的無數集裝箱吊運上岸。從(cong) 全國首個(ge) 5G全場景應用聰明港口項目在廈門港遠海碼頭啟動運營以來,各大港口正捉住數字經濟發展契機,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應用,加速智能網聯車貿易化應用,助力傳(chuan) 統港口運營模式聰明轉型。
“通俗點說,就是給碼頭裝上了‘中國芯’,各項工作均實現了‘雲(yun) 操縱’。”孫博生說。
“5G應用以前,在北部灣港防城港碼頭,每個(ge) 吊橋都需要操縱員,嚴(yan) 冷酷暑,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由於(yu) 無法對機械設備的關(guan) 鍵作業(ye) 點做到實時聯網監控,故橋吊的集卡數目配備無法實現靈活的集成調度,造成效率低下。”廣西北港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先容,通過5G+防城港門機視頻回傳(chuan) ,數據實時采集分析預警和智能理貨,設備部署本錢減少10%,港口作業(ye) 效率進步15%,事故發生率降低30%。
來源:中國水運網
“5G”港口成流量密碼
“數字化轉型與實體經濟產業鏈、供給鏈、價值鏈的優化是緊密相關的,數字賦能是產業、資本、技術、數據多方融合共振的終極結果。”丁長發表示,在循序漸進的發展中,數字技術必將為港口生產力的提升打開新的空間。
“依托5G網絡,聰明港口解決了傳統模式下的通訊異常幹擾、高時延等題目,自動化碼頭整體運營效能大大提升。”記者在采訪港口從業職員的過程中,得到這樣的共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