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加速布局即時零售的背後,是巨大的市場商機。
在推動即時零售發展方麵,吳琦建議,一是完善即時零售頂層規劃。研究出台推動即時零售的指導意見或專(zhuan) 項行動方案,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製宜發展即時零售。二是拓展即時消費場景和品類,發展社區電商、生鮮零售等新模式、新業(ye) 態,引導零售、生鮮等小微商戶依托生活服務電商企業(ye) ,積極拓展外賣、團購等業(ye) 務,進步非餐飲品類的占比。三是加快即時零售配套體(ti) 係建設,加快布局智能服務終端,提升倉(cang) 儲(chu) 、揀貨和配送環節的效率和協同。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即時消費關(guan) 鍵在於(yu) 滿足消費者餐飲外賣等“無法延時滿足”的需求。相對於(yu) 同城零售來說,即時消費主要有兩(liang) 個(ge) 特征:一是即時消費是點對點服務,配送中無集中取送和中轉接駁,需要電商平台和物流配送網絡高效協同。二是即時消費周期更短,消費下單到配送完成一般在1小時以內(nei) 。
不過,在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即時零售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堵點、難點。
首先,即時零售發展不均衡,規模效應沒有完全開釋。吳琦表示,相對於(yu) 一二線城市來說,三四線城市滲透率較低;配送品類不均衡,非餐飲品類占比較低;用戶年齡分布不均衡,“80後”“90後”用戶占比較高。
阿裏董事局主席張勇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hui) 議上表示,餓了麽(me) 的餐飲品類因疫情受到明顯影響,但非餐飲品類增長飛快,上海地區同比增長超100%。
“作為(wei) 新型消費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即時消費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疫情催生下,城鎮居民對於(yu) 即時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即時消費滲透率持續提升,品類和場景不中斷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生態日益完善,有力支撐了居民消費結構的優(you) 化和服務業(ye) 的轉型升級。”吳琦說。
招商證券最新報告預計,即時零售2026年將達到萬(wan) 億(yi) 左右規模。即時零售包含自營和平台兩(liang) 種模式,其中平台模式流量充沛、輕資產(chan) 運營,具備較強的規模擴張能力,且不承擔後端履約本錢,盈利能力更優(you) 。預計平台模式將成為(wei) 即時零售的主要模式,2026年平台模式達到8000億(yi) 。
隨著即時消費需求激增,“近場電商”熱度升溫,線下就近配送,一小時內(nei) 快速投遞的O2O零售模式——即時零售,正在迎來電商巨頭的加速布局。不少電商近日相繼透露出將在即時零售市場加大投進的信號。業(ye) 內(nei) 以為(wei) ,到2026年,即時零售有看達到萬(wan) 億(yi) 規模。這一新消費業(ye) 態也將成為(wei) 各電商互聯網公司下一個(ge) 重要的增長驅動力。
“未來即時消費將成為(wei) 零售業(ye) 的主流。”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記者,即時配送已經成為(wei) 當前配送行業(ye) 的頭部需求。即便對於(yu) 長間隔配送而言,電商通過將商品提前布局在本地前置倉(cang) 、本地商超等方式,也在向即時配送轉變。
電商加速布局即時零售
其三,即時消費的配套體(ti) 係不完善,比如線上線下融合程度有待進步、智能服務終端發展較慢等。潘永剛指出,即時零售履約配送鏈條還在倉(cang) 儲(chu) 和揀貨環節普遍存在痛點。“例如因商品品類多,如何高效進行揀貨作業(ye) 是商超和生鮮等零售業(ye) 態的普遍痛點;而生鮮、醫藥等業(ye) 態配送時效要求更高,且涉及冷躲品或專(zhuan) 業(ye) 的藥品,在打包和配送方麵亦有更高要求。”
線下就近配送,一小時內(nei) 快速投遞的“即時零售”,正在迎來電商巨頭的加速布局。
拚多多近期也在招募具備24小時同城投遞能力的水果商家,例如水果連鎖店、前置倉(cang) 、檔口批發商等,品類包括西瓜、榴蓮、果切和進口水果等,重點試水城市在北上廣深。
美團最新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也顯示,盡管受疫情影響,美團閃購在不同指標上仍取得了強勁增長,第一季度的訂單量和GTV(平台交易總額)分別同比增長了近70%和80%以上。第一季度的日均訂單量也超過了390萬(wan) 。
事實上,不少電商在即時零售業(ye) 務方麵取得了不俗表現。2022年第一季度,京東(dong) 全平台的年活躍買(mai) 家增長約1000萬(wan) ,而其即時零售的重要平台——京東(dong) 到家淨增額達到560萬(wan) 。
“伴隨即時零售快速邁向全品類時代,各類不同特點和需求的線下零售業(ye) 態紛紛擁抱微距電商,商超、生鮮、醫藥、便利店等不同業(ye) 態對即時履約配送的需求不中斷增加,且配送需求因業(ye) 態的不同特點而更加多樣化,這一趨勢的背後是1小時達理念已深進人心的現實。”羅戈研究院院長潘永剛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