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交通一體(ti) 化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個(ge) 率先突破領域之一,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三地機場開始更高層次的密切合作。
2019年9月25日,北京南苑機場最後一架飛機飛往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前者正式封閉,而後者正式投運。民航北京終端管製中心也開始同一協調指揮北京首都、北京大興(xing) 、天津濱海三個(ge) 千萬(wan) 級機場的中低空航班運行,遠期石家莊機場也將由它指揮。
京津冀是中國最初“騰飛”的地方。一個(ge) 多世紀前的1910年,中國曆史上第一座機場在北京城南建成,這就是後來的南苑機場,也是中國民航業(ye) 的起源地;1950年,新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從(cong) 天津始發,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因此有了“新中國民航搖籃”的稱號;1958年,首都機場正式啟用,成為(wei) 新中國首個(ge) 投運的民用機場……
首先是三地空鐵聯運進一步推進。繼此前石家莊機場通過“高鐵+擺渡車”與(yu) 北京實現“1小時+5分鍾”交通行程之後,2014年8月,天津濱海國際機場T2航站樓及其地下交通中心同步投進使用,天津地鐵2號線接進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使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進進北京的“1小時軌道交通圈”。
繼往年7月國家首批設立的天津國際郵件互換局正式進駐天津空港大通關(guan) 基地之後,日前,中國郵政團體(ti) 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與(yu)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提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郵件經轉規模、拓展國際郵件進口功能,為(wei)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承接北京貨運功能疏解、建設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助力。
再次是三地機場布局煥然一新。201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guan) 於(yu) 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隨後立即開工建設,設計目標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wan) 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wan) 噸、飛機起降量62萬(wan) 架次……
其次是三地機場治理體(ti) 製理順。早在2002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已加進首都機場團體(ti) 公司,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企業(ye) 化改製;2015年5月,旗下有眾(zhong) 多機場的河北機場團體(ti) 正式納進首都機場團體(ti) 公司治理,京津冀三地主要機場步進了同一治理、一體(ti) 化運營的曆史新階段。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重大國家戰略以來,三地機場按照國家同一部署,正在努力建設形成分工合作、上風互補、協同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呂誌農(nong) 說。
20世紀90年代以來,河北省機場建設進進快速發展階段,石家莊、張家口、秦皇島、承德、邢台等地機場陸續建成投運,讓京津冀成為(wei) 機場密集的地區。
“目前,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已初步形成‘雙核心’(首都機場+大興(xing) 機場)+‘雙輔助’(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機場)+‘多節點’(支線機場+通航機場)的三級機場梯隊。”首都機場團體(ti) 公司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孟憲偉(wei) 說,航空關(guan) 鍵不僅(jin) 僅(jin) 是交通關(guan) 鍵,更是“港產(chan) 城”融合的產(chan) 物,機場群建設對服務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具有綜合性的意義(yi) 。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聯合發布《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明確提出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當年年底,這兩(liang) 部分又印發《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明確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中的分工定位——北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雙關(guan) 鍵”機場,天津、石家莊機場區域航空關(guan) 鍵輻射能力明顯增強,天津建成我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