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7年,全球航運業(ye) 將在信息技術和貨運市場數字化方麵投資超過380億(yi) 美元,但對於(yu) 航運產(chan) 業(ye) 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做到與(yu) 技術的高度融合。”10月20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上表示,目前產(chan) 業(ye) 差異與(yu) 通用技術的高度融合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在許立榮看來,現如今,各類新技術的出現給人們(men) 帶來了震撼的視覺體(ti) 驗,但技術帶來的體(ti) 驗不等於(yu) 創造了客戶價(jia) 值,如無人駕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能夠成功融入到各行業(ye) 中的實際案例還比較少。
正如在航運領域,早在20世紀90年代,各種電子商務應用隨著第一次互聯網浪潮湧現,但時至今日,這種模式仍然沒有成為(wei) 航運行業(ye) 的主要商業(ye) 模式。對此,許立榮指出,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在於(yu) ,此前航運行業(ye) 客戶價(jia) 值創造的重點集中在物流運輸的貨運量、裝載率、低成本運價(jia) 收入等方麵,未來航運領域的數字化創新,應該讓線上的技術體(ti) 驗真正創造線下的客戶價(jia) 值。
另外,許立榮表示,包括航運等在內(nei) 的實體(ti) 產(chan) 業(ye) 中,其服務內(nei) 容、行業(ye) 規則、商業(ye) 模式等方麵都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術落地方案。因此,技術要從(cong) 概念、願景轉化為(wei) 真實的應用,不能拿著錘子找釘子,過分強調不同行業(ye) 間的供給和標準流程,也不能照搬照抄其他領域成功模式,而是要針對具體(ti) 行業(ye) 、具體(ti) 市場、具體(ti) 客戶的特殊性和個(ge) 性化的需求,對通用技術進行調整,使之與(yu) 不同的產(chan) 業(ye) 應用場景相融合。
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時間,航運行業(ye) 通過將大數據分析、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新技術與(yu) 綠色環保趨勢相融合,使船舶的航行績效和減排表現有了顯著的提升。不過,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雖然節能減排、港口自動化、互聯網以及區塊鏈等領域,被普遍認為(wei) 是航運領域的技術進步方向,但無人輪船、3D打印、數字貨幣等技術在航運領域要取得實質性突破,仍有較長時間。
許立榮認為(wei) ,未來,借助區塊鏈、互聯網等新技術,航運供應鏈將在可視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無縫銜接和順暢流轉,成為(wei) 技術進步與(yu) 產(chan) 業(ye) 方向融合的重點領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