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國海洋事業(ye) 發展的方向。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既與(yu) 世界潮流相呼應,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站在新的曆史階段,需要不斷優(you) 化海洋經濟產(chan) 業(ye) 結構、開拓新思路新技術、做大藍色“朋友圈”,為(wei) 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藍色動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海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們(men) 要堅持創新驅動,共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綠色發展,共建海洋生態文明;堅持合作共贏,共築海洋命運共同體(ti) 。”自然資源部黨(dang) 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近日舉(ju) 辦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海博會(hui) ”)開幕式上表示。
圖為(wei) 在2019海博會(hui) 上,觀眾(zhong) 參觀“藍鯨1號”模型。記者 陳靜 攝
被稱為(wei) “中國海洋第一展”的海博會(hui) ,不僅(jin) 是推進海洋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的重要功能平台,也是促進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的高端經貿平台。據悉,今年共計21個(ge) 國家455家企業(ye) 和機構參展。海博會(hui) 上發布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2018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為(wei) 8.3萬(wan) 億(yi) 元,比2011年名義(yi) 增長83.0%。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保持穩定,2011年至2018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保持在9%以上,2018年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4%,海洋經濟規模再上新台階。
海洋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
“2011年至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從(cong) 105.4增長到131.3,年均增長3.5%,其中2018年增長3.2%。海洋經濟總體(ti) 保持平穩,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認為(wei) ,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來看,服務業(ye) 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持續增強,我國海洋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海洋生產(chan) 總值比重從(cong) 2011年的47.2%提高到58.6%,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其中,2018年海洋旅遊業(ye) 全年實現增加值1.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3%,對海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有效發揮。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2018年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10.4%,高於(yu) 同期海洋經濟增速3.7個(ge) 百分點。
從(cong) 海洋經濟的質量來看,隨著市場新活力不斷激發,涉海企業(ye) 經營效率、盈利能力較快提升,增幅進一步擴大,海洋經濟生產(chan) 效率持續平穩提高,2018年海洋勞動生產(chan) 率是2011年的1.7倍。
“科技創新已成為(wei) 海洋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撐。”何廣順介紹,2018年重點監測的海洋科研機構中,科技活動人員數量比2011年增長了20%以上,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比2011年增長近90%,專(zhuan) 利授權數是2011年的3.5倍。“在供給體(ti) 係高質量發展要求下,一批高科技含量工程、產(chan) 品和裝備陸續投入使用。”
“智慧海洋”未來可期
“新技術能夠顯著地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比如,海洋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鏈長、跨度大,涵蓋了各個(ge) 領域以及各種規模的企業(ye) ,通過雲(yun) 計算的普及和賦能,就可以更方便地實現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之間的協同。”SAP(思愛普)中國區副總裁尹錦明說。
新技術正作用於(yu) 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智慧海洋”也因此被寄予厚望。什麽(me) 是“智慧海洋”?實際上就是將海洋工業(ye) 化與(yu) 海洋信息化有機融合,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海洋生態等方麵深度發展。
在海洋航運業(ye) 和船舶工業(ye) 領域,不少智慧應用已經落地。中國造船工程學會(hui) 首席專(zhuan) 家方書(shu) 甲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比如從(cong) 上海港到鹿特丹港,航線有2萬(wan) 多公裏,傳(chuan) 統航線會(hui) 繞很多路。不過,利用‘智能導航’,船舶也能像城市裏的汽車一樣,更精準更實時地確定自己的航線,不僅(jin) 節約時間,也有助於(yu) 節能減排”。
另一個(ge) 被看好的領域是海洋養(yang) 殖業(ye) 。“通過深遠海養(yang) 殖大型工船發展深遠海養(yang) 殖,同樣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才能實現精細化、有效益的養(yang) 殖。根據測算,以量化養(yang) 殖三文魚為(wei) 例,一條船可以養(yang) 殖10萬(wan) 噸,產(chan) 值超過2億(yi) 元。”中船係統研究院研究員邱伯華說。方書(shu) 甲則將信息技術運用於(yu) 海洋養(yang) 殖業(ye) 稱為(wei) “高值化養(yang) 殖”,比如,通過傳(chuan) 感器實現對海洋環境感知,用大數據分析開展生存生長特性研究,大大提升了海洋養(yang) 殖業(ye) 的附加值。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安全與(yu) 海洋工程學院院長段夢蘭(lan) 非常看好智能化在海上油氣開采上的應用。“智能化裝備有效提升了海上油氣開采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智能化可以實現無人平台,使安全性有了巨大的提升,也讓海上油氣開采平台可以建設在更惡劣的環境裏,從(cong) 而拓展開采邊界。”
藍色“朋友圈”越做越大
“海洋經濟是佛得角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支持下,聖文森特島海洋經濟特區正處於(yu) 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對於(yu) 發展世界藍色經濟、通過尋求與(yu) 沿海和島嶼國家的合作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ti) 具有重要意義(yi) 。”佛得角共和國工業(ye) 、貿易與(yu) 能源部部長亞(ya) 曆山大·蒙泰羅表示。
海洋對外開放正在進一步擴大,不斷拓展的藍色“朋友圈”成為(wei)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我國積極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價(jia) 值鏈。2018年,我國積極拓展與(yu) 海上絲(si) 綢之路相關(guan) 國家的經貿往來,貿易額達1.3萬(wan) 億(yi) 美元,比上年增長32.6%,增速高於(yu) 對‘一帶一路’相關(guan) 國家進出口額19.3個(ge) 百分點。一批中國企業(ye) 承攬國際涉海項目,海洋領域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何廣順說。
與(yu) 中國攜手發展海洋經濟,成為(wei) 海博會(hui) 上眾(zhong) 多外國嘉賓的心聲。柬埔寨環境部副部長楊·索帕拉表示,雙方建立的長期穩定合作機製拓展了在海洋觀測與(yu) 監測、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災害風險評估、海岸帶綜合管理以及海洋政策與(yu) 法律等領域的合作。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得益於(yu)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我們(men) 這個(ge) 藍色星球,被海洋連接成了命運共同體(ti) ,以海洋為(wei) 載體(ti) 和紐帶的市場、技術、信息和文化等合作日益緊密。”王宏對攜手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提出了3點倡議,“構建互利共贏的藍色夥(huo) 伴關(guan) 係、深化優(you) 勢互補的藍色產(chan) 業(ye) 合作、搭建互信互惠的藍色交流平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