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zhuan) 業(ye) 分類】機場運營 【文章編號】37-2020-0046
世界級機場群本質上是一種經濟集聚現象,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著力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眾(zhong) 所周知,世界級機場群既不是“一群機場”,也不是“機場一群”,而是有機組合的機場網絡體(ti) 係,是機場業(ye) 一種新型生產(chan) 組織形式,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表征之一。目前,我國民航業(ye) 尚未對世界級機場群的組成機場提出量化分類標準,這導致機場群的部分組成機場對這種新型生產(chan) 組織方式認識不深,對自身功能屬性、地位作用、發展階段和責任擔當,或有“一畝(mu) 三分地”思維,或有“過小日子”思想,還有的表現出“心有餘(yu) 而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級機場群建設進程。本文旨在拋磚引玉,試圖引起行業(ye) 內(nei) 外專(zhuan) 家的關(guan) 注和討論,共同呼籲加快出台促進世界級機場群更加精準的發展政策。
我國綜合機場體(ti) 係的分類標準和功能屬性界定
早期,民航運輸機場分為(wei) 幹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後來,隨著航空樞紐概念的引入,又逐漸出現了樞紐機場的分類。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全國機場大致分為(wei) 樞紐機場、幹線機場和支線機場。當前,我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係統,樞紐機場在全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其功能屬性,又細分為(wei) 國際性樞紐、區域性樞紐、地區性樞紐等。
民航局《民用運輸機場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構建由大型樞紐、中型樞紐、小型樞紐、非樞紐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組成的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服務廣泛的國家綜合機場體(ti) 係。該《規劃》具體(ti) 界定了國家綜合機場體(ti) 係分類框架,通過提出我國機場的量化分類標準及其功能屬性(詳見表1),對進一步明確我國運輸機場的分類,為(wei) 世界級機場群的各個(ge) 組成機場的聚類分析提供了借鑒指引和“法定”遵循。
表1 國家綜合機場體(ti) 係對運輸機場分類表
運輸機場類別 分類標準 功能屬性 分類解釋 大型樞紐機場 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比重大於(yu) 1%,且國際旅客吞吐量占全國國際旅客吞吐量比重5%以上 國際性樞紐 大型樞紐是國際旅客吞吐量累計占全國60%以上的機場群體(ti) 中型樞紐機場 旅客吞吐量比重大於(yu) 1% 區域性樞紐 大型和中型樞紐是旅客吞吐量累計占全國80%以上的機場群體(ti) 小型樞紐機場 旅客吞吐量比重大於(yu) 0.2% 地區性樞紐 大型、中型、小型樞紐是旅客吞吐量累計占全國95%以上的機場群體(ti) 非樞紐機場 旅客吞吐量比重小於(yu) 0.2% 非樞紐 非樞紐機場是旅客吞吐量累計占全國5%的機場群體(ti)
這種分類方法的科學性主要表現為(wei) ,一是蘊含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guan) 係原理。當機場的吞吐量發展到一定量級,其地位作用、功能屬性、責任擔當以及運營管理模式必將發生較大變化;二是體(ti) 現與(yu) 時俱進的發展觀。由於(yu) 機場業(ye) 高速發展,2010年進入全國前十位隻需要1500萬(wan) 人次,到2019年則需要4000萬(wan) 人次,而1500萬(wan) 人次的機場隻能排名第27位。因此比率比絕對值更為(wei) 科學;三是定位屬性一目了然。過去在機場定位問題上,各方經常爭(zheng) 得“麵紅耳赤”,當然這都是為(wei) 了發展,無可厚非,但確實也耗費了很多精力。還有的機場爭(zheng) 得了較高定位,也寫(xie) 到了文件上,現實中卻遲遲難以實現。該量化分類標準出台,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四是便於(yu) 分類施策、精準施策。不同層級的機場,麵臨(lin) 的問題不盡相同,因此分類施策如同“點穴”,發力更加精準,能夠達到“靶向治療”的效果。
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美國對機場體(ti) 係同樣采取該分類方法(詳見表2),進而采取分類施策的方針。
表2 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對運輸機場分類表
機場分類 樞紐類型 分類標準 主要運輸機場 大型樞紐機場 中型樞紐機場 小型樞紐機場 非樞紐型主要商用機場 非主要運輸機場 其他運輸機場
我國世界級機場群組成機場的聚類分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