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最大的民生。
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年水運行業(ye) 的劈荊斬浪、一往無前,海事部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持續提升海事管控能力,不斷完善水上安全治理結構,確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使船暢其行、貨暢其流,人民群眾(zhong) 安全便捷出行。
70年來,水上交通事故統計表上逐年遞減的數字,無聲訴說著我國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的巨變,講述著海事人忠誠履職、奉獻擔當的精彩故事。“11·24”特大海難事故是海事人永遠的傷(shang) 痛,經曆水上運輸安全年的洗禮,盡量減少水上交通事故發生,是每一個(ge) 海事人的最大期盼。
70年來,海事人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在首位。針對漏洞和頑症,敢於(yu) 動真碰硬,重拳出擊,開展“平安船舶”“打非治違”等一係列、一輪輪針對性強且成效顯著的專(zhuan) 項整治活動,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扭轉了被動局麵。
總結規律求長效。確定了“六區一線”重點水域、“四客一危”重點船舶、“四季三節”重點時段、“四船一鏈”重點環節等監管重點。堅持“船員、船舶、環境、岸基支持”係統管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推動企業(ye) 主體(ti) 責任與(yu) 海事監管責任逐層落實。
安全治理靠人民。適應海事管理由港區走向全水域的需要,加強與(yu) 地方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整體(ti) 聯動、有效融合,打造責任鏈,編織安全網,努力形成水上安全管理多方共商共治共享的“水上安全命運共同體(ti) ”。
法治為(wei) 基重規範。製定、修訂規章、行業(ye) 標準,推動相關(guan) 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出台,全麵覆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各環節、各要素的法規體(ti) 係和製度體(ti) 係基本形成。統一執法流程和履職標準,確保執法的程序化、規範化。
智慧監管更高效。信息化監控與(yu) 現場執法有效聯動,實現從(cong) “簽證+巡航”向“信息化監管+精準治理”的轉變;船艇、飛機、移動指揮車、無人機等搭建的立體(ti) 化監管格局,為(wei) 水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E航海”戰略、北鬥導航現代海事通信技術等,構建起了高速、暢通、安全的船岸之間、船船之間通信交互係統。
70年的努力探索與(yu) 奮鬥,建成了多層次、立體(ti) 化、全覆蓋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體(ti) 製機製,海事部門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之路。
70年的自我革新與(yu) 完善,經曆了海事體(ti) 製改革從(cong) “政企分開”到“由事轉公”的身份之變,完成了由“一水多監”到“全國一盤棋”的格局之變,一支“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的海事隊伍,正以全新的姿態,奔跑在服務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偉(wei) 大征程中!
海事執法人員對外輪進行安全檢查。
渤海灣客滾運輸:從(cong) 事故多發到安全暢通文明
日前,乘客於(yu) 先生很熟練地把愛車停在客滾船的汽車艙裏,然後乘電梯來到自己的海景客房休息,打開電視,並不時欣賞窗外隨船飛翔的海鷗。近年來,他經常這樣坐上像豪華郵輪一樣的超大型客滾船,來往於(yu) 煙台和大連之間,感到很舒適、很安全。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情形。
渤海灣,曆來是交通運輸部“盯牢”的“六區一線”重點水域之首。因種種原因,在本世紀更迭的數年間,這裏海難事故一度頻繁發生。特別是1999年發生的“11·24”特大海難事故,向世人敲響了警鍾。
“那時二手進口船舶充斥市場,部分船員素質低下,船舶超抗風等級航行,礙航養(yang) 殖很多,搜救手段落後……諸多因素疊加,導致了海難事故多發的局麵!”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原常務副局長劉功臣表示。
渤海灣水上交通嚴(yan) 峻的安全形勢,引起了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如何應對,對當時的交通部及山東(dong) 、遼寧省以及各海事部門來說,是一次巨大考驗。
長效管理防患於(yu) 未然。
據介紹,從(cong) 2000年開始,交通部連續3年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水上運輸安全管理年”活動,並重點整頓渤海灣水域。3年裏,圍繞事故症結的“人、船、環境、管理”等要素,大刀闊斧展開治理整頓,以消除事故隱患,建立長效機製,還一個(ge) “安全、暢通、文明”的客滾運輸市場於(yu) 民。
首先向老舊客滾船開刀。檢查評估所有營運客滾船,該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直接淘汰。明文規定,客滾船船齡達到30年必須強製報廢,渤海灣禁止進口二手客滾船舶。鼓勵企業(ye) 造新船,並提出了比國際標準更嚴(yan) 、更高的要求。通過減少、下線老齡船,新增大型客滾船,渤海灣客滾船平均船齡從(cong) 20多年降至10年左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