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伊拉克的國際快遞-疫情下對郵輪技術推進的思考

 海運新聞     |      2020-03-24 23:43

疫情下對郵輪技術推進的思考

2020年03月24日 13時 中國船舶報


 

  新冠肺炎的爆發猶如泰山壓頂讓郵輪行業疲於應對。目前全球郵輪業麵臨停擺的風險,中國郵輪業瀕臨休克,如何拯救市場、提振消費者信心,是郵輪行業麵臨的首要問題。從長遠來看,中國郵輪產業的產業基礎、市場依然不變,郵輪行業積極向好發展的基本麵沒有動搖,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願望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對旅遊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郵輪安全的提升是個複雜的係統性工程,依賴於技術規範的進步、管理體係的提高以及國家之間協作的加強。這次烈度可控、範圍可控的疫情抗擊戰,可以看作為一次行業壓力測試,持續強化郵輪行業所暴露出的安全短板。

  一、推動技術和規範的改進

  1.規範的本質是風險管理

  技術規範的本質是對風險進行管控,目標是保障正常運營的前提下將風險降至最低,追求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平衡。因而需形成與風險共存的意識,不應盲目追求經濟性而犧牲安全,也不能過分追求安全而忽視效益。

  船舶規範中曾出現關於“安全性”和“經濟性”的爭論。俄羅斯船級社(RS)強調了海洋惡劣環境的影響,在船舶強度和鋼板厚度標準上偏向保守,製定了較高安全裕度的船舶規範。與此同時日本船級社(NK)將“最優化”的理念引進到規範之中,假定船舶壽命為15年的前提下,通過直接計算的方式得出鋼板的厚度。這種新穎的設計在經濟上體現出無與倫比的優勢,同等排水量的船舶,NK的船舶自重降低10%,而載貨量則相應增加。因此很快就贏得了市場的青睞,使得日本建造的船舶風靡全球,也將NK推向了船舶總噸位世界第一的寶座。另一方麵,日本船舶超過15年後就會暴露出各種缺陷而被大量出售,這也是本世紀初國內市場上大量充斥日本二手船的原因。

  在市場競爭麵前,“經濟性”的理念脫穎而出,此後各大船級社競相降低結構強度以期獲得更高的效益。麵對各家船級社之間的“軍備競賽”,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及時製止,並於2006年頒布了首部共同結構規範(CSR),統一了結構強度和鋼板厚度標準,避免了互相競爭帶來的船舶安全風險。

  “鑽石公主”號事件後,公眾對郵輪的安全性產生了質疑和擔憂,寄希望於通過設備和布置的改進提升郵輪的安全性。從技術層麵來說,郵輪可以通過設施的改進和升級達到傳染病醫院同等的防護等級。從經濟角度來說,這將使船舶的建造和使用成本驟增,市場無法為此買單。對技術的追求不能脫離安全性的考量和經濟成本的限製,而應該在這個邊界條件下尋求最優解

  2.郵輪具有較高的安全標準

  病毒在郵輪中的大規模蔓延,使得公眾將矛頭指向郵輪的空調係統。事實上規範對郵輪通風係統具有嚴格的標準,足夠預防常見的公共衛生風險。新造郵輪的客艙采用獨立新風智能分散式空調係統, 該係統對新風進行獨立集中處理,並由定風量閥單獨輸送至各房間,保證艙室處於正壓狀態。回風則通過房間中的分散式空調單元進行單獨處理。回風口設在房間內部,以保證各房間的回風互不相通,避免病毒在各艙室間相互傳播。衛生間單元的排風與空調係統相隔絕,通過風機排至船外。此外新風進口與排風出口分開設置於郵輪的左、右兩舷,避免新鮮空氣和汙濁空氣的交叉。

  目前在醫療救護船和特種船舶的傳染病房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病毒防護,一是利用負壓隔離,在經過特殊處理後排放;二是利用通風換氣的原理,稀釋隔離艙內的病原體。盡管郵輪客艙的空調係統不能達到醫療船病房的標準,但是當乘客在自己的房間時相當於處在隔離防護狀態

  3.郵輪技術規範的改進重點

  公約中每一個條款背後都是一個血淋淋的事故,泰坦尼克號的沉沒直接導致了《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的誕生,這部公約也被奉為海事界的聖經。新冠疫情的發生也將會推動船舶規範的進步。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遊客的大量聚集是郵輪上爆發疫情的主要原因,因此規範應該關注乘客在船上的使用空間。目前中國船級社(CCS)頒布的《郵輪規範》已經將休閑體驗設計指數和健康安全設計指數納入其中,在設計階段就考慮乘客享有的人均麵積、人均噸位和乘客船員比,對滿足要求的郵輪授予CEDI的附加標誌。另外規範還提出食品、水源、通風和醫療設施的配備標準,這些要求在船舶規範中尚屬首次,此前僅有《伯利茲郵輪年鑒》在對郵輪評分時將乘客空間作為參考要求。中船郵輪旗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是由CCS檢驗發證,符合CCS規範標準,率先實現休閑和健康指標,滿足乘客對安全性和舒適性的要求。

  另外郵輪空調係統也可以進一步改進。郵輪的客房空調實現了單獨通風的功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公共區域的空調係統大多采用區域中央空調方式進行設計和布置。這種方式不能完全隔離空氣傳播的病毒,病原體可能通過空調係統轉移至同區域的其他艙室,對人員健康造成威脅。

  二、優化郵輪應急處理措施

  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是一場阻擊戰,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關鍵戰略點上加強資源投放。在郵輪中的防治中,關鍵點就在於建立和執行應急措施。郵輪安全性的提高不僅取決於設備和布置,更在於日常管理和突發事件的處理。“鑽石公主”號、“歌詩達賽琳娜”號和“世界夢”號郵輪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可謂天壤之別。通過回顧三艘郵輪的疫情經過,梳理各自的應急處理措施,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

  “歌詩達賽琳娜”號1月20日從天津出發開始為期6天的日本航程。1月23日船上15人出現發熱症狀;1月24日向天津政府救助;1月25日郵輪停靠錨地,防疫人員登輪對全船4806人進行體溫測量,並對17名疑似患者進行咽拭子采樣。隨後出動直升機運輸檢測樣本,疾控中心用3小時完成檢測排除新冠肺炎;當晚23時遊客全部下船,郵輪公司安排54輛大巴進行疏散,免費安置35名湖北籍乘客,取消後續航班;1月26日零時15分天津宣布“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應急處置工作全部結束。

  “鑽石公主”號1月20日從日本橫濱出發開啟15天的航程。1月25日抵達中國香港;1月30日一名在香港下船的84歲乘客確診感染;2月4日抵達日本,此時郵輪上有10人確診感染,日本政府要求郵輪隔離14天,隔離期間每天對部分乘客進行檢測;2月19日感染人數達696人,當天遊客開始分批下船。

  “世界夢”號1月19日從廣州出發開始為期6天的航行。1月20日開始陸續有遊客出現發熱症狀,累計達25人;1月24日返回廣州港,醫務人員抽查部分乘客的體溫,並對31名重點遊客進行采樣送檢,隨後安排全體乘客下船。此後郵輪開往菲律賓運營2個航次,一周後有8名乘客和工作人員確診感染。

  上述郵輪在硬件設施方麵並沒有明顯差別,導致最終結果大相徑庭,原因在於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這為我們帶來了如下啟示

  1.製定科學防控體係、嚴格精準落實

  建立並執行科學的防控體係可以收到良好的成果,相反不完善的製度則可能背離製定的初衷,而執行不到位則會阻妨礙工作的正常開展。

  “歌詩達賽琳娜”號的處置流程堪稱教科書式,全船無一人感染,24小時內處理險情化解危機。天津對“歌詩達賽琳娜”號疫情危機響應迅速、措施合理,贏得了大眾的一致好評。此次危機處理是良好的實戰演練,驗證了應急程序的各項流程。

  “鑽石公主”號則演變成國際公共危機事件,導致了696人感染其中7人死亡,其處置方案存在諸多不合理的措施,沒有考慮郵輪的技術條件便要求乘客在郵輪上隔離,導致了乘客之間交叉感染。此外,在一周時間內僅對492名乘客完成檢測,平均每天不足60人。最終,日本備受道義譴責、美國承擔經濟損失、英國蒙羞、乘客受難。

  “世界夢”號的處理未呈現清晰的流程,也沒有執行科學嚴謹的防控措施,共導致8人感染,所幸未造成病毒大規模的擴散。但其排查不力和轉港運營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和隱患。

  2.加強頂層設計,設立統一預案

  盡管各郵輪公司和碼頭都建立了突發事件的應對機製,但麵對大規模爆發的新冠疫情還是茫然失措。在郵輪傳染病防治方麵國家和各地政府早已開始了嚐試,如國家質檢總局於2009年發布了《國際航行郵輪群體性疾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深圳市在2018年發布了《深圳市郵輪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此外各郵輪碼頭也建立起應急預案,如廈門郵輪港在2019年建立了應急預案。

  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家和行業層麵出台應急預案,形成郵輪行業共同遵守的標準。目前各地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麵預案針對各地實際情況建立,具有很強特殊性,如廈門首要麵臨的突發事件是郵輪超售導致旅客滯留。另一方麵部分預案作性不強,如深圳市預案中第六條處置程序,關於醫療衛生救援的要求為“市衛生計生委負責組織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並根據需要,向上級衛生部門請求派出有關專家和專業防治隊伍進行指導和支援”。該條款沒有明確衛生部門的職責、也未製定相應操作步驟,無法指導現場工作人員工作。

  3.重抓事前預防、事中控製、事後治理

  傳染病是郵輪中常見的風險,常見的傳染病包括胃腸道感染、流感、水痘等。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統計,在2008至2014年間至少有13萬郵輪乘客被確診為急性胃腸道疾病。僅2019年就有10艘郵輪發生傳染病事件,該年1月12日綠洲號爆發諾如病毒(norovirus),導致475名乘客和船員感染。

  郵輪行業在長期治理傳染病過程中形成了完備的方案,但國際郵輪公司均未能幸免於新冠病毒的入侵,意味著當前的措施存在嚴重漏洞。對郵輪中傳染病防治,需強化事前預防、事中控製和事後治理體係。

  事先預防。傳染病防治最佳措施就是將傳染源拒之門外。目前各郵輪公司采取健康信息表的形式,收集遊客健康信息,詢問近期是否有流感病史。當遊客的答案為肯定時,那麽他將被拒絕登輪,並承擔船票的損失。因而不管遊客的身體狀況如何,他們都會回答“身體健康”而非如實填報,這使得問卷表形同虛設。

  因此應優化遊客健康篩選程序,首先鼓勵遊客如實填健康,若由於傳染病而被拒絕登輪,郵輪公司應該給予乘客全額退款。可以引入保險公司分擔郵輪公司損失和風險。其次建立有效的檢測製度,在郵輪港設置體溫監控設備,實時測量登輪遊客的體溫。體溫異常者應帶至船上醫務室使用檢測試劑再度確認。

  2009年甲流感曾在全球大爆發,各郵輪公司嚴陣以待應對傳染病。當其他公司還在采用調查表時,地中海郵輪(MSC)就率先使用了該流程,一方麵有效排除病毒的攜帶者,另一方麵也避免遊客因普通發熱而被郵輪拒之門外。

  事中控製。航行中發現傳染病患時,應對其采取隔離措施控製病毒的擴散。郵輪公司都建立了相似的措施,如皇家加勒比的疫情預防計劃(Outbreak Prevention Plan,簡稱OPP),該程序分為3級,其中1級表示無人感染;2級則表示病例數占乘客及船員總數的0.5%或者6小時以內出現6名患者;3級則表示病例數占乘客數的1.5%或者船員數的1%。OPP為2級時,患者將在房間內隔離,同時船上將關閉自助餐廳,實行分餐製。OPP為3級時,郵輪將停止航行,進行24小時不間斷消毒,直至等級重新降為2級。

  事中控製的關鍵是篩查病患人員。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該病毒會在密集人群中擴散迅速,因此需要對全船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對疑似人員則采取咽拭子檢測。“鑽石公主”號的隔離措施之所以失效,是因為沒有準確篩查出患者進行隔離,而是把患者和健康乘客置於共同的環境中,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

  事後治理。隔離措施可以延緩病毒傳播,而最終解決方法還在於醫院對病患的救治。一方麵建立信息傳遞機製,當郵輪上爆發傳染疫情時,應將傳染病信息發送至港口及主管機關,由政府統一製定執行防疫措施。質檢總局於2016年出台了《出入境郵輪檢疫管理辦法》,要求航行中的郵輪24小時內出現2‰以上人員患呼吸道傳染病時應向口岸海關報告。另一方麵應聯係岸上醫院進行治療,郵輪返回港口後,應急小組應安排醫療救護工作,將感染人員立即移交衛生機構治療。

  來源:中國船舶報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