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智能櫃、無人車、無人機……疫情期間,各大快遞企業(ye) 以及電商平台在末端配送上不斷探索嚐試,尤其是加快推廣和使用的無接觸配送以及智慧物流終端,成為(wei) 保障高效物流的戰“疫”奇兵。
以戰“疫”為(wei) 契機,我國正加足馬力推動智慧物流建設,將智能投遞設施等納入城鄉(xiang)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業(ye) 內(nei) 認為(wei) ,在一係列政策支持下,我國智慧物流建設將迎新一輪提速期,地方政府和有關(guan) 行業(ye) 或加速布局智能投遞設施等,快遞物流企業(ye) 自身也將加快數字化轉型,競逐成為(wei) 科技型物流企業(ye) 。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一些骨幹物流企業(ye) ,包括一些創新型企業(ye) ,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包括一些無接觸式的新配送模式。以無人機、自動分揀等為(wei) 代表的智慧物流設備,也在提高物流效率、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方麵凸顯出優(you) 勢。”國家發改委副秘書(shu) 長高杲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如是介紹。
筆者了解到,京東(dong) 商城購物流程 ,疫情期間,菜鳥、蘇寧、京東(dong) 都拿出了這樣的物流戰“疫”奇兵。
疫情期間,杭州西溪裏和西溪華府兩(liang) 個(ge) 小區物管處率先“吃螃蟹”,啟用菜鳥無人車送快遞,從(cong) 小區門口快遞點直達居民樓下,並自動通過短信和電話通知居民取快遞。菜鳥無人車搭載有智能櫃,消費者收到取件信息後,可以通過輸入取件碼等方式打開智能櫃隔口,取出快遞。除了快遞包裹,菜鳥無人車還能夠配送生鮮、外賣等。
蘇寧也在部分地區推出機器人協助配送計劃,快遞員配送至小區門口後,交由已經消毒的機器人將貨物送至消費者家門口,其間機器人可以自行判斷路線、乘坐電梯以及提醒消費者取貨,完全實現無接觸式配送。京東(dong) 物流聯合合作夥(huo) 伴也共同推出“5G+高精度定位無人配送車”,該車通過5G網絡、高精度定位網絡獲得厘米級的定位能力,可直接將快遞送到戶主單元門口。
高杲表示,無接觸式的新配送模式以及智慧物流設備的推廣使用,不僅(jin) 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等場景下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對促進物流業(ye) 整體(ti) 提質增效也具有深遠影響。
▎智能投遞設施建設將提速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智慧物流發展。有關(guan) 部門先後出台《“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圍繞促進智慧物流發展,推廣應用物流新科技、新技術、新設備等提出了一係列鼓勵和支持政策。
以此次疫情為(wei) 契機,更多支持政策還將陸續出台落地。其中,快遞櫃作為(wei) 末端投遞的智能設施得到政策層麵高度重視。
3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各地要對郵政和各種所有製快遞企業(ye) 給予一視同仁的通行便利,推動打破鄉(xiang) 村、社區“最後一公裏”通行和投遞障礙,將智能投遞設施等納入城鄉(xiang)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
“從(cong) 長遠來看,郵件快件智能末端服務設施是發展的大趨勢。”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透露,我國將推動出台一些具體(ti) 措施,積極推動將郵件快件智能末端設施、末端公共服務站納入城鄉(xiang)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鼓勵支持各方麵力量加大智能末端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建設集約共享的末端公共服務場所,有效組織和統籌利用末端服務資源,加快補齊郵政快遞基礎設施短板。
近日,北京市還出台了對智能快遞櫃購置費用補貼政策。根據北京市出台的《關(guan) 於(yu) 申報2020年度生活性服務業(ye) 發展項目的通知》,將智能快件箱、快遞分揀中心納入補貼範疇。通知明確,符合標準的智能快件箱每組補助金額不超過1萬(wan) 元,符合規定的快遞分揀中心單個(ge) 網點補助金額不超過30萬(wan) 元。此外,對營業(ye) 執照取得日期在2019年1月1日(含)以後的新建智能快件箱給予硬件設備購置費用支持,每組補助金額不超過1萬(wan) 元。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的推廣導致快遞入站入櫃率提升,一定程度上培養(yang) 了消費者從(cong) 驛站和快遞櫃取件的習(xi) 慣。驛站和快遞櫃是未來智能物流終端發展的主流。
根據國家郵政局此前發布的《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末端平台化、集約化發展成為(wei) 趨勢,2020年快遞入櫃率有望達到15%。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